《臨江仙·永平道中》

《臨江仙·永平道中》

這一闋《臨江仙》作於永平道中,是一首邊塞詞。詞之上片寫鄉關客愁,思念閨閣中人的心情。前二句寫自己孤眠獨臥的寂寞,後三句寫欲寄還休的矛盾心理,說的是怕增加妻子的相思之愁,實為自己愁情難遣。下片進一步寫這種客愁難耐,相思難解。前二句寫病由春起直到秋深,可見“病”之深重。

基本信息

原詞

獨客單衾誰念我,曉來涼雨颼颼。緘書欲寄又還休,個濃憔悴,禁得更添愁。

曾記年年三月病,而令病向深秋。廬龍風景白人頭,藥爐煙里,支枕聽河流。

注釋

永平:清代永平府,在今山海關一帶,納蘭護駕巡遊關外,此為必經之地。
個儂:那人。
三月病:作者所指未詳。味其詞意,約與閨中人病有關。或是指傷春意緒,即謂春愁。
廬龍:今山海關西南一帶,灤河流經此地,清代屬永平府。深秋之時,盧龍地區風景蕭疏,故云令人傷感而致暗生白髮。

創作背景

康熙年間,羅剎(俄羅斯)覬覦我東北邊境的領土,在黑龍江北岸侵占土地,強行修建了侵略據點雅克薩木城。康熙憤怒果斷採取對策,於清康熙二十一年秋派遣副都統郎談、彭春與容若(納蘭)等,率領少數騎兵以捕鹿為名,前往黑龍江沿岸偵察情勢並聯絡當地梭龍部(梭龍即索倫,是當時對鄂溫克、鄂倫春、達翰爾等民族的統稱)各民族,為在軍事、外交上挫敗羅剎的擴張圖謀做好準備。
郎談等於八月啟程,至十二月下旬回京復命。萬里遠行容若始終跟隨參與此事,往來途中寫了不少詩詞,但由於任務絕密,所作多言離情而不涉使命。還有一說是二十一年三月,雲南之亂蕩平,康熙一祭告永陵、福陵、昭陵,祀長白山之名東巡,納蘭以一等侍衛隨駕。
這一闋《臨江仙》作於永平道中,永平是指清代的永平府,其故境在今河北省東北部陡河以東,長城以南的地區,是出關通遼東的必經之路(山海關一帶),由此可知容若作此詞時是初登征程後不久。
這是一首邊塞詞。用詞體詠邊塞風情,宋元以來並不多見。納蘭幾度扈駕宸游或奉命出使塞上,寫了幾十首邊塞詞,這對詞史是一大貢獻。其中不無豪邁的氣度和壯闊的場面,但絕少開懷樂觀,而是大多蒼涼悲槍的意緒。嚴迪昌《清詞史》雲:“幾乎是孤臣孽子的情緒。”此篇也是如此。康熙二十一年(1680),是年雲南之亂已蕩平,三月,康熙皇.帝以祭告永陵、福陵、昭陵,祀長白山之名東巡。納蘭以一等侍衛護從。本篇或作於此行途中。

簡析

詞之上片寫鄉關客愁,思念閨閣中人的心情。前二句寫自己孤眠獨臥的寂寞,後三句寫欲寄還休的矛盾心理,說的是怕增加妻子的相思之愁,實為自己愁情難遣。這是從對面去寫的加一倍的寫法,抒情更為深透。下片進一步寫這種客愁難耐,相思難解。前二句寫病由春起直到秋深,可見“病”之深重。後三句則用眼前景表達無窮無盡的愁懷。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族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箇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在詞壇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於滿漢融合的時期,其貴族家庭之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他雖侍從帝王,卻嚮往平淡的經歷。這一特殊的生活環境與背景,加之他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的創作呈現獨特的個性特徵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一富於意境的佳作,是其眾多的代表作之一。

詞牌簡介

臨江仙唐教坊曲名。 《花菴詞選》云:唐詞多緣題所賦,《臨江仙》之言水仙,亦其一也。宋柳永詞註:仙呂調;元高拭詞註:南呂調。李煜詞名《謝新恩》;賀鑄詞,有“人歸落雁後”句,名《雁後歸》;韓淲詞,有“羅帳畫屏新夢悄”句,名《畫屏春》;李清照詞,有“庭院深深深幾許”句,名《庭院深深》。 按,《樂章集》又有七十四字一體,九十三字一體,汲古閣本俱刻《臨江仙》,今照《花草粹編》校定,一作《臨江仙引》,一作《臨江仙慢》,故不類列。 按,《臨江仙》調,起於唐時,惟以前後段起句、結句辨體,其前後兩起句七字、兩結句七字者,以和凝詞為主,無別家可校。其前後兩起句七字、兩結句四字、五字者,以張泌詞為主,而以牛希濟詞之起句用韻、李煜詞之前後換韻、顧夐詞之結句添字類列。其前後兩起句俱六字、兩結俱五字兩句者,以徐昌圖詞為主,而以向子諲詞之第四句減字類列。其前後兩起句俱七字、兩結俱五字兩句者,以賀鑄詞為主,而以晏幾道詞之第二句添字、馮延巳詞之前後換韻、後段第四句減字、王觀詞之後段第四句減字類列。蓋詞譜專主辨體,原以原始之詞、正體者列前,減字、添字者列後,茲從體制編次,稍詮世代,故不能仍按字數多寡也。他調準此。

名家解讀

【聽河流】
這首也是容若在客中的臥病之作,意境纏綿而不損蕭壯,與《虞美人.黃昏又聽城頭角》景況略似,情緒卻更收斂,語意也更沉涼。與"一聲彈指淚如絲"的激盪比,我更喜歡"支枕聽河流"這樣磊落到無言的意境。
康熙年間,羅剎國(俄羅斯)覬覦中國東北邊境的領土,在黑龍江北岸侵占土地,強行修建了侵略性的軍事據點雅克薩木城。康熙不同於後期的清朝統治者,他果斷採取對策,於清康熙二十一年秋派遣副都統郎談、彭春與容若等,率領少數騎兵以捕鹿為名,前往黑龍江沿岸偵察情勢並聯絡當地梭龍部(梭龍即索倫,是當時對鄂溫克、鄂倫春、達翰爾等民族的統稱)各民族,為在軍事、外交上挫敗羅剎的擴張圖謀做好準備。郎談等於八月啟程,至十二月下旬回京復命。容若始終參與此事,萬里遠行,往來途中寫了不少詩詞,但由於任務絕密,所作多言離情而不涉使命。這一闋《臨江仙》作於永平道中,永平是指清代的永平府,其故境在今河北省東北部陡河以東,長城以南的地區,是出關通遼東的必經之路,由此可知容若作此詞時是初登征程後不久。用詞體。詠邊塞風情,北宋以後並不多見,因為工作的關係,容若多赴塞外,眼界之開闊是一般文弱書生比不了的。容若寫邊塞詞,因為他個性的原因,詞境絕少樂觀明亮,詞意也黯沉。
讀這首詞的時候,似乎還能看見容若靠在那裡,支起枕頭,側耳聽著隱隱出而擔憂憔悴,如若收到我生病的家書必定會愁上添愁,身體嬌弱的她,又怎么禁受得住呢?
這么多年以後。他臉上滄桑更濃,不再是那個動輒一聲彈指淚如絲的少年公子了。甚至沒有皺眉,他只是神色悠悠地靠在那裡一風物稀疏,景色蕭條,令人陡增傷感。
多年以後,玉人已逝。而他,情感幾經開謝,姿態已收斂成熟;只是靠在那裡,非常安靜;成為在藥爐煙里,支枕聽河流的靜默男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