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手稿之迷》

《耶穌手稿之迷》

“一個可能的新戶頭。 “所以,您就感到很重要了。 “不錯,”萬達說,“這家最大的。

(圖)《耶穌手稿之迷》耶穌手稿之迷

作者: (美)華萊士 著,王金鈴 譯
出 版 社:
出版時間: 2008-4-1
字數:
版次: 1
頁數: 355
印刷時間:
開本: 16開
印次:
紙張:
I S B N : 9787807591238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小說 >> 偵探/懸疑/推理

編輯推薦

暢銷書《耶穌裏屍之謎》的姊妹篇,震撼信仰危機的最新懸疑大作。跨國出版《聖經》內幕,利益和真理的博弈,最新耶穌手稿的真贗之爭,知識懸疑作品的饕餮盛宴。
傳說人類創世紀之初有一部手稿,那是關於耶穌迷失的歷史記錄,那是一能夠重寫西方歷史的文學,但它究竟在哪裡呢?這就是《耶穌手稿之謎》要講的故事。
奧斯提亞安提卡海港的廢墟里,一名義大利考古學家發現了一本一世紀的古代文獻——它褪色的文字向人們披露了由耶穌的弟弟贊姆斯編寫的新教義。這個重大發現將使全世界人們對耶穌有全新的解釋——也將揭開讓西方人迷惑至今的耶穌生活之謎,而且必然否定現存的一切對耶穌的解釋。它甚至能夠改變西方人兩千年的文化和歷史。於是,一個神秘組織要極力隱瞞能夠顛覆季度歷史的事實;哪個擁有手稿的人如果有足夠的時間活著,他一定會揭開哪個驚人的事實……
真實與虛偽,友誼與背叛,性愛與仇恨,正義與罪惡,殘酷的地獄與理想天國之間的矛盾,像被置入渦流攪拌器中一樣,互相劇烈的碰撞和演化……
宗教、歷史懸疑方面的NO1.……《耶穌手稿之謎》是一本一流的讀者,並有很深的啟發意義。
——《新聞周刊》(Newsweek)

內容簡介

歐文·華萊士號稱當代大眾通俗小說的鼻祖,在他漫長的寫作生涯中共著有16本小說及17部非小說類散文作品。在全世界,他所有的作品共銷售出2.5億多冊,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長期的暢銷書。
《耶穌手稿之謎》為歐文·華萊士第8部長篇小說。這是一部在全世界一特別在歐美——的宗教界和非宗教界引起巨大反響的一部奇書,也是迄今為止,人們用文宇形式提出並探討基督本人和《聖經》的真實性,揭示宗教信仰和科學文明、精神寄託與物質生活矛盾關係的一部罕見的,最大膽、最深入、涉及內容廣闊但卻切中要害的作品。
作者為寫此書,歷經十年辛苦。在這十年中。他九赴西歐,閱讀了478本不同年代的各種版本的《聖經》,訪問了58位《聖經》專家,做了數不清的資料對比研究和實地考察,終於完成了這部煌煌巨製。
對崇尚人類文明的廣大讀者來說,該書從思想性、知識性和藝術性,均具有很高的閱讀價值和啟迪性——《耶穌手稿之謎》像歷史上一切真正的文學作品一樣,其影響是不限國界的,其價值是永恆的。

書摘插圖

第一章
他剛走進約翰·甘迺迪機場,正拿著飛往芝加哥的機票檢票時,航空公司櫃檯上的服務人員就交給他一份加急電報:
“給辦公室回個電話,有要事相告。”
 他有一種可能是最壞訊息的預感,心裡噗噗直跳,於是趕快走到最近的電話亭,給他在曼哈頓的辦公室撥通了電話。
接線員應聲接話:“史蒂夫·蘭德爾有限公司———公關部。”
“我就是蘭德爾,”他急不可待地說,“請萬達接電話。”
過了一會兒,總機就接通了這條線路,與秘書通上了話。
“什麼事,萬達?是不是我父親他———”
“不———不是———喔,對不起,我應該把話說明白———請原諒。這兒全與您家的事無關———是有關別的事情———一件生意上的事,我想您在起飛前應該知道的。您剛離開這兒去機場,我就接到一個電話,這個電話聽起來很重要。”
蘭德爾懸著的心立即放下來,但仍不無煩惱地說:“萬達,有什麼大不了的事非得讓我今天辦不可?我此時無心談什麼生意!”
“老闆,您別向我發火,我不過是———”
“呃,請原諒。不過請快點說,要不我就會誤了這班飛機。現在,說吧,什麼事如此重要?”
“一個可能的新戶頭。是那個顧客本人打來的電話。當我告訴他您因急務已經離城了時,他說,他明白,但卻仍堅持一旦您有空,在40個小時內必須見到您。”
“所以,您就感到很重要了。他是誰?”
“您曾聽說過一個名叫喬治·L·惠勒,是一家宗教圖書出版公司的董事長的人嗎?”
他立即記起了這個名字。“是那個宗教出版商。”
“不錯,”萬達說,“這家最大的。是個大富翁。真格的,我真不該在這種時候打擾您,除非因為它聽起來那么不尋常,那么神秘兮兮的———正如我剛才說過的,他堅持說此事至關重要。他極力勸說我,要我務必與您取得聯繫。我告訴他,我可不敢擔保能成功,只能試一試,想辦法把他的口信傳給您。”
“什麼口信?惠勒想乾什麼?”
“相信我,老闆,我真想掏出個精確話兒來,但未能做到。他守口如瓶。他說,這是具有國際意義的最高機密。最後他倒說出來,說讓您做代理,去乾一件有關出版一種嶄新的新版《聖經》的大事業。”
“一種新《聖經》?”蘭德爾吼道,“這就是那個大生意,非常重要的大生意?我們已經有上億的《聖經》了。有什麼必要再去出一種新的。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樣的廢話,讓我搭夥搞什麼《聖經》?別再提這事吧。”
“我會的,老闆。然而我又不可能,因為惠勒先生的口信———也就是他想讓我傳達給您的口信,聽起來真夠奇特,真夠奇怪的。他曾對我說,萬一蘭德爾先生有什麼懷疑,要進一步了解我們這項秘密計畫的話,你告訴他,把《新約全書》翻到馬太福音二十八章第七節。這會給他提供一個線索,了解我們這項計畫到底意味著什麼。”
他簡直按捺不住了,於是說道:“萬達,現在,或者說任何時候,我絕不會有什麼興趣去讀這一節。所以,你可明著告訴他———”
“老闆,我查閱過,”萬達插話道,“馬太福音這一節說‘快去告訴他的門徒,他從死里復活了。並且,在你們之前到加利利去,在那裡你要見他,看哪,我已經告訴你們了。’這便是有關基督復活的敘述。這段使我很感好奇,使我決心想法與您聯繫上。在他掛上機子以前,最使我感到倍加奇怪的是惠勒說的這句話。他說,‘蘭德爾先生讀過這節之後,告訴他,我們想讓他去處理這件第二次復活的事。’就這樣。”
在今天這種場合下,這事聽起來簡直是讓人莫名其妙,怪誕異常。但仔細考慮了一下出現的事情以及他必須馬上要處理的,他的惱火有點消退,對惠勒真正的意圖倒弄清楚了。
“他想讓我處理‘第二次復活’的事情?到底是關於什麼的?他是不是那類宗教狂的傢伙?”
“聽他的話音倒是非常清醒和嚴肅,”萬達說,“他把這計畫說成像是———像是一項震驚世界的大事正在進行似的。”
蘭德爾的腦中閃回了往事。那對他是那么熟悉呀!墳墓空了,主站起來,他出現了,復活了。在記憶中,那曾經是在他的生活中最有意義和安慰的話。然而,他先前度過的蹉跎歲月,早已擺脫了信徒的信仰了。
公用廣播系統正在擴音,通過他半敞著的電話亭傳到了他的耳內。
“萬達,”他說,“他們廣播,最後一次催我們上飛機,我得跑去趕機了。”
“我怎么給惠勒回話?”
“告訴他———你沒有能夠找到我。”
“還有別的嗎?”
“沒有了。我搞清了芝加哥和奧克城的事情後再說。”
“我希望一切都好,老闆。”
“等著瞧吧,明天我會打電話給你。”
他掛上電話,對萬達的這個電話心中仍然迷惑不解。他快速朝他的班機趕去。
他在空中飛了快2個小時了,早已把惠勒先生、他的新《聖經》以及什麼“第二次復活”丟到腦後去了。
他,史蒂夫·R·蘭德爾,38歲,身高5英尺11英寸,褐色眼睛,挺直的鼻子,紅色的雙頰,輪廓分明的下巴,蘭德爾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忽然,他想到了早上和奧格登·托里爾的交談,將由托里爾國際集團企業———卡斯莫斯企業接管蘭德爾有限公司公關部,蘭德爾在五年的經營契約期內全權負責公司的一切,至於契約期滿後,何去何從全看蘭德爾的個人意願了,屆時,蘭德爾已經很富足,在公司里仍然有他人無法比擬的股權而成為一個自由大亨。這些都令蘭德爾滿意,但讓他不安甚至覺得慚愧的是他有一點妥協了,那不是完完全全從心底願意的。不管怎么說,從早上的會談,已經開始了他一生中最糟糕的一天,他感到自己已完全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還有,此次飛行,等待著他的到底是什麼,一切都很難說。
蘭德爾試圖將注意力轉移到飛機上的活動,以此來結束他的反省。很快他感覺到飛機開始下沉,他知道客機馬上就要著陸了,確切地說,是快到家了。最後一次來家已有兩三年了,他覺得回家的感覺那樣艱辛。
他的妹妹———克萊爾此刻正在奧哈里機場等待他,而50英里之外的父親正處於昏迷狀態。在聽過了克萊爾的哭訴和祈禱後,蘭德爾了解到父親恐怕是不行了。
行駛在高速公路上,握著方向盤的克萊爾終於陷入了沉默,蘭德爾的思緒又飄走了,最近煩心的事情太多了,父親的病只是一小部分。兩年前妻子巴巴拉和他提出了離婚,雖然沒有真的採取行動,但他們分居了,巴巴拉帶著他們的女兒朱迪去了舊金山。還有,花費了他無數時間和精力的事業,雖然蒸蒸日上,卻如同婚姻一樣讓他感到了乏味。他渴望尋找一個世外桃源,沒有競爭沒有文明,只有原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他哪裡去找到夢與現實的橋樑呢?他唯有強迫自己不停忙碌,不讓自己有片刻的時間思考,工作占據了他大部分時間。萬達·史密斯,他的私人秘書,一個身材高大、* 肥碩的黑人姑娘,還有他長著長眉毛的同事兼朋友喬·霍金斯,以及頭髮灰白、說話女人氣的律師克勞福德,都為他的狀況擔憂。
一個月以前,蘭德爾通過克勞福德認識了剛畢業的學法律的大學生吉姆·麥克洛克林,他創建了一個取名為“雷克爾協會”的組織,在紐約、華盛頓、芝加哥、洛杉磯都設有分會,成員包括年輕有為的律師、商學院的學士及著名教授、新聞工作者、事實調查員以及才華橫溢和家庭決裂的富家子弟。這個組織不是以盈利為目的,他們的第一個計畫就是希望調查一些具體事實,這些事實就是美國各大工商企業對公眾利益構成的危害,然後對此進行研究和揭露。他們的第一次談話蘭德爾就被深深吸引,麥克洛克林所說的被扼殺的合成汽油發明,一粒小小的藥丸放進油箱,和普通水溶解就能產生18~20公升的汽油,但費用可能僅僅只有兩分錢。還有永遠穿不壞的布料,用十年不用換的燈泡等,都讓蘭德爾精神煥發。麥克洛克林說他們正在整理一個名叫《反對你的陰謀》的白皮書,來揭發阻礙這些發明不能面世的大企業家們。他熱忱邀請蘭德爾的加入,考慮這個項目時,蘭德爾忽然發現自己充滿了活力,他想要做這件事!於是他和麥克洛克林約定在六七個月後一起行動。
然而,就在蘭德爾等待“雷克爾協會”由計畫付諸行動期間,奧格登·托里爾的具有上億萬美元資產的國際性集團———卡斯莫斯企業闖進了他的生活。就在今天早上,身材瘦高、肌肉結實,像個躊躇滿志的農場主一樣的經濟巨頭托里爾坐在了蘭德爾的辦公室。蘭德爾把托里爾看成一個能帶給他世外桃源的天使,他們的談話很愉快,當然除了關於麥克洛克林的那部分。托里爾告訴蘭德爾他們會將麥克洛克林及“雷克爾協會”的成員驅除出境,並且也威嚇蘭德爾考慮自己的聲譽。
談判就這樣結束了,蘭德爾知道自己別無選擇,他不敢用富足和自由去冒險,就在他為放棄“雷克爾協會”的選擇而痛苦的時刻,克萊爾從奧克城打來電話:他的父親因中風危在旦夕,正送往醫院。
醫院裡,蘭德爾看到父親的第一眼就感到萬分難過,他的父親,內森·蘭德爾牧師,一個70多歲的老人,從事宗教事業,一切聽從上帝的安排,他一直有著一種無法言喻的風度,一種極為神聖的氣派,現在卻像個木乃伊一樣躺在那裡,蓋著毛毯,罩著氧氣罩,不再具有往日的光澤。蘭德爾感到眼睛濕潤了,他想起童年,為了父親的愛,過去經常和上帝展開爭奪,可他從沒有贏過。後來他事業成功,成為家裡最有出息的一個,但父親對他卻不滿,他認為兒子沒有信仰,生活就沒有意義。
在莫里斯·奧本海默醫生給父親做檢查的時候,蘭德爾來到了接待室,母親薩拉·蘭德爾,妹妹克萊爾,他父親的接班人湯姆·凱里牧師,他父親的摯友,《奧克城先鋒報》創始人兼出版商的埃德·佩里奧德·詹森,還有他的無所事事的舅舅赫爾曼都等待在那裡。和母親沒有說上幾句話,奧本海默醫生進來告訴檢查結果。他說內森·蘭德爾牧師身體左側已顯示出癱瘓的跡象,但病情還沒有惡化,奧本海默安慰蘭德爾一家要對病者報有信心。
離開醫院蘭德爾謝絕了回家住,而是去了在奧克里茲飯店訂的房間,他的前妻和女兒已經先他之前來到了奧克城,看過了蘭德爾父親後正下榻在奧克里茲飯店,並且,巴巴拉希望今晚能見到蘭德爾。
見到了妻子巴巴拉,蘭德爾覺得巴巴拉沒有多大變化,甚至比以前更漂亮了。巴巴拉安慰了蘭德爾幾句,然後向他講述了女兒朱迪的一些事情,令蘭德爾無法相信的是他最心愛的寶貝女兒已經輟學,原因是吸毒,巴巴拉通過舊金山的一位名叫安瑟·伯克的心理學戒毒專家,用精神療法幫助安迪戒毒,現在巴巴拉相信安迪已經戒掉了毒癮,並且很關鍵的一點是巴巴拉想和這位心理學家結婚,她此次希望蘭德爾能同意和她離婚,給她尤其是朱迪一個完整的家。蘭德爾知道很早之前他們的婚姻就走到了盡頭,但他還是不願意承認失敗,尤其是想到要失去女兒,蘭德爾憤怒地拒絕了巴巴拉的請求。
第二天奧本海默醫生告訴他們一個好訊息:蘭德爾的父親恢復了知覺,如果不出意外身體將能痊癒。蘭德爾到病房看望了父親後,和詹森、凱里一起散步往飯店走,他中午約了朱迪吃飯。
路上詹森興致很高,誇讚內森的仁慈,又講述查爾斯·謝爾登博士。說他在1897年編寫的小說《追隨耶穌》非常轟動,知名度僅次於《聖經》和《莎士比亞》,銷售高達3000多萬冊,包括45種翻譯版本。後來他制定了一套耶穌式的辦報方法,只宣傳美德,並且內森·蘭德爾也曾想過模仿他,辦過《人間福音》。
在路口詹森和他們告別,去了他的報社。蘭德爾和凱里繼續他們的行程,凱里是蘭德爾從高中到威斯康星州大學裡最好的朋友,畢業後蘭德爾去了紐約,湯姆·凱里繼續到神學院攻讀學位,三年後取得了神學學士學位。內森·蘭德爾牧師很喜歡這個年輕人,三年前他邀請凱里來到他所在的教會工作,讓他接管了教會裡諸多要事。不久就要接替內森·蘭德爾牧師的職位了。由於近三年來他們接觸比較密切,凱里認為內森·蘭德爾的觀點發生了改變,不再刻板地去信仰上帝。奧本海默醫生在蘭德爾父親中風后對凱里說他認為內森牧師的病決不是由於工作量過大引起,而是由於精神受到挫折的緣故。凱里現在也在思考現實文明對上帝信仰的衝擊,在科技發展迅速的今天,宇宙成為可以在電視裡觀看的實體,死亡是生物學的規律,這些都很難保持對虛無縹緲的天堂的信念。凱里認為基督想要生存發展,唯一的出路在於修改自身,像梅爾廷·迪·弗魯米牧師領導的新教改革派一樣,弗魯米牧師認為《聖經》要重新改寫,福音中重要的是基督的基本智慧,至於他是人還是神的兒子都不重要,那些認為是上帝的語言,必須用20世紀的詞句貫注新的生命,使之適用於20世紀。凱里雖然知道那可是最正確的,但他卻無法擺脫舊有的方式,他現在正考慮離開教會。
蘭德爾和凱里在奧克里茲飯店門口告別,然後約出正在等待他的朱迪一起共進午餐。朱迪告訴蘭德爾她已經戒掉了毒癮,並且對老安瑟很有好感,她並不反對母親和安瑟·伯克的婚事。
再也沒什麼了。他無言地望著她,茫然地接過賬單後說,“好吧,再見,朱迪。”
突然,他從眼角里看到朱迪放慢了腳步,轉過了身,匆匆忙忙又返回來了。“不管怎么樣,爸爸,”她激動地說,“你永遠是我的父親。”朱迪長長的秀髮輕拂在他的臉上,然後,她親吻了他的臉。
他聲音有點哽咽。“不管怎樣,親愛的,”他低聲說,“你永遠是我的女兒,我愛你。”
她倒退了幾步,然後突然沖向門口,終於從他的視野里消失了。就在這個時候,他聽到有人在叫他的名字。
他急忙向服務台走去。
“蘭德爾先生,”服務員手裡拿著電話聽筒,大聲叫道,“我們剛想用廣播來找你,是萬達·史密斯小姐從紐約打來的電話,她說必須與你通話。如果你願意,就請你到那邊的電話亭里去,我會叫接線員把電話轉過去的。”
 ……

書摘與插圖

(圖)《耶穌手稿之迷》《耶穌手稿之迷》

相關詞條

文學 小說 書籍 青春文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