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匯之歌》

《百老匯之歌》

《百老匯之歌》,第二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是一部音樂愛情片。 該片情節平凡無奇,但因當時其他影片多為無聲,而此片以有對話及歌唱占了優勢;故被選為最佳影片。

基本信息

《百老匯之歌》《百老匯之歌》

簡介

《百老匯之歌》(the Broadway Melody),第二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是一部音樂愛情片。敘述兩個鄉下女孩在家鄉表演歌舞成功後,到紐約闖天下,結果事業並不如意;但兩人在愛情上都有斬獲。
本片情節平凡無奇,但因當時其他影片多為無聲,而此片以有對話及歌唱佔了優勢﹔故被選為最佳影片。

劇情介紹

某歌舞班有兩個姐妹演員克薇妮與漢克,應歌星兼演出經理艾迪的聘請,加入百老匯的合唱團,登上大都會豪華的舞台。姐妹倆競相爭妍,都想成為紅歌星,同時她倆都愛上了艾迪。
後來,姐姐克薇妮知道了妹妹漢克的心意,寧可犧牲自己將愛人讓給妹妹。這事被許多歌迷知道,他們讚賞姐姐克薇妮的品格。克薇妮一時竟成了最受崇拜的人。漢克獲悉後,又將心上人還給姐姐,而自己帶著搭檔演員回到原先的歌舞班去了。

幕後製作

這是米高梅出品的第一部大型歌舞片,也是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第2屆)的有聲片,上映當時標榜:百分之百對話,百分之百歌唱,百分之百舞蹈。影片的主要吸引力是其歷史價值,另外歌曲依然動聽,表演熱情洋溢,對白幼稚而有趣,有一種早期電影的稚氣。影片首次運用聲畫對位法,為電影藝術帶來更廣闊的創作空間。歌舞場面部分採用黑白,部分採用彩色拍攝。1940年重拍為《百老匯雙姝》(Two Girls on Broadway)。另外,1936年、1938年和1940年推出了《百老匯鏇律》的續集。

在音樂方面,負責撰寫詞曲的納西歐赫伯布朗和阿瑟佛里德的表現在水準之上,插曲《你屬於我》大受歡迎。《著色娃娃的婚禮》的歌舞場面用部分黑白、部分彩色拍攝而成,令人耳目一新。阿瑟佛里德因本片的成功為日後多部歌舞片的監製,米高梅首席製片人歐文泰爾伯格以本片的成功,開啟了米高梅的歌舞片王國時代。

看點

影片的主要吸引力,來自演員熱情洋溢、朝氣勃勃的表演和幼稚得有趣的真實對話,使觀眾感到一種窺視藝人私生活的非凡樂趣。本片首次運用聲畫對位法,為電影藝術帶來更廣闊的創作空間。

影評

多年來評論家們都認為:如果給歷屆最佳影片打分的話,那么第二屆的最佳影片《百老匯之歌舞》是分數最低的一部影片。
當時,有聲電影剛剛問世,米高梅(MGM)公司想在影片中充分發揮聲音的特點,積極籌拍以“舞台情史”為題材的新型歌舞片。製片人歐文•塔爾伯格請了兩位歌詞作家寫了一對姐妹互讓愛情的一部歌舞演出本,要求在影片中“百分之百說話,百分之百唱歌”。於是就誕生了這部《百老匯之歌舞》。
該片耗資三十五萬美元,花去三十天時間方告完成,上映後轟動一時。這部影片故事簡單,情節老套,但片中一些歌舞曾廣泛流傳,例如主題歌《百老匯的鏇律》以及《男朋友》、《你我心心相映》和一段芭蕾舞表演節目都被選入好萊塢歌舞集錦大全。如果從現代音樂片的標準來看這部電影可能會認為水平不高,但在當時流行的三角戀愛劇中它已經算是出色的了。而且,影片的場面布景華麗,歌舞設計新穎,聲音的運用比較成功。這些技術上的成功,使這部平庸的片子增色不少 ,以至米高梅(MGM)公司以後還陸續拍了幾集續集,如《1936年的百老匯鏇律》、《1938年的百老匯鏇律》等。

相關視頻

第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百老匯之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