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

《王昭君》

《王昭君》打破常規,讓流傳千古的昭君從宮廷、政治、外交等“光環”中還原到實實在在的生活。通過展示王昭君的性格與命運,表現了她從16歲到24歲的生活歷程和愛情故事。據導演陳家林介紹,連續劇《王昭君》增加了喜劇因素,從一個普通女孩子的內心出發,描述昭君小鳥一般的性格和單純的追求。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王昭君》《王昭君》
王昭君王昭君

漢匈邊界狼煙囪起、漢匈關係十分緊張的公元前36 年。

生長於南郡姊歸〈今屬湖北〉的山鄉少女嬙兒〈此時本名嬙兒〉, 正值豆寇年華, 清純美艷中透著野性活潑, 為三人衷心所愛:一是與嬙兒兩小無猜的少年獵手王懷, 一為時任姊歸縣令的張子先, 一為王懷之兄、回鄉省親的朝廷大將軍王盾。王懷年少混沌, 雖聰敏卻不思進取, 嬙兒雖有意屬, 卻恨其不圖自強, 王懷因此負氣遠赴邊塞從軍, 兩人從此天各一方, 只存心念。張子先貴為縣令且風流飼饒, 卻因使權弄勢, 更遭嬙兒堅拒。王盾則因少時從軍離鄉, 對嬙兒只是心屬, 從未點破, 更因得知父母早已為嬙兒與王懷配親, 則一味退縮, 只把呵護當成愛。時逢皇宮選美, 皇命浩蕩, 嬙兒美艷, 自在選中。王盾、張子先二人為護所愛, 各出其招, 百般設法 ,要幫助嬙兒逃脫大劫。嬙兒則在三個男人各有所“ 礙 ”的“ 愛 ”中, 生出奇念: 皇帝這個男人“起碼還有些膽量 , 也不用管他爹他娘他弟弟怎么想”, 意氣勃發, 毅然挺身而出應招入宮, 掖庭待招。嬙兒入宮, 改名昭君。不料, 入宮後, 先遭眾宮女妒忌, 再遭毛延壽使壞, 更被皇后算計, 不僅無從得見皇帝, 反被一舉打入冷宮。公元前 33 年, 漢匈王朝皆被三百年交惡所累, 意欲求和養元, 其單于首領呼韓邪入漢訪元帝, 懇稱“願做漢家婿”, 提請漢帝嫁女和親, 元帝大悅之下, 慨然應諾。皇后不願親女遠嫁, 請元帝於宮內尋女“賜公主身”代嫁, 聖昭下達, 無人敢應, 昭君於冷宮之中得知, 倔性頓起, 決然應招。

出塞之前, 昭君從都隆奇(前匈奴將軍、漢朝俘虜〉師習匈文匈俗之間, 始得面見元帝, 元帝驚其美貌, 愛其聰慧, 賞其大義, 欲改初衷, 要留在身邊為妃。昭君一抒義理情懷, “小女在家鄉生活十餘年而終未嫁, 進宮多年難面君, 獨在此時呼韓邪向大漢求親, 小女自請遠嫁之日便己覺得呼韓邪正是月下老人所造, 聽到都隆奇夫子說匈奴, 更覺合小女心意, 這般來,小女不嫁呼韓邪又當嫁誰呢?”終究說服元帝, 遠嫁而去。

此後, 昭君作為呼韓邪寵愛有加的“寧胡腮脂”, 於匈奴單于庭中, 以申大義的智慧、勇敢和賢淑, 接受匈俗, 傳播漢習, 輔王哺幼, 扶正法邪, 消除眾“胭脂”( 單于妃妾)的敵意, 化解單于兄弟爭權的內亂, 並於紛亂的戰事遭遇和遊牧遷徙中, 先後報恩王盾、勸歸王懷、救助張子先, 贏得了這三個深愛她的大漢男子至死不渝的敬重,直至呼韓邪去世,遵從匈奴習俗,移嫁襲位的復株累單于( 呼韓邪之子), 生兒育女, 終生致力於漢匈和親。

昭君年五十而卒於單于庭, 匈奴為她築起了高高的墳冢,冢上芳草茂盛、牛羊不食、霜寒不枯、終年長綠 , 被稱做 “青冢”。時至今日 , 兩千年矣。

相關資料

《怨詞》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芭桑。

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雲,上游曲房。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

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轉嫁繼子,服毒而死 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單于的職位,依照匈奴的禮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輕的單于對王昭君更加憐愛,夫妻生活十分恩愛甜蜜,接連生下兩個女兒,長女叫雲,次女叫當,後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 雕陶莫皋與王昭君過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這時是漢成帝鴻嘉元年,王昭君已經三十二歲,正是絢爛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絆系,好整以暇地參予匈奴的政治活動,對於匈奴與漢廷的友好關係,著實產生了不少溝通與調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與妹妹見面,王昭君的兩個女兒也曾到長安還入宮侍候過太皇太后,這位太皇太后就是漢元帝的皇后,她有個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謙躬下士博取虛名,後玩了一套所謂堯、舜、禹時代的“禪讓制”,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可惜匈奴單于認為“不是劉氏子孫,何以可為中國皇帝?”於是邊疆迭起,禍亂無窮。 眼看自己創造的和平歲月毀於一旦,王昭君在幽怨淒清絕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內蒙古包頭西南五十里的黃河岸邊,據說入秋以後塞外草色枯黃,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蔥一片,所以叫“青冢”。 於“青冢”也另有解釋:《筠廓偶筆》:“王昭君墓無草木,遠而望之,冥濛作青色,故云青冢。”《塞北紀游》上也說:“塞外多白沙,空氣映之,凡山林村阜,無不黛色橫空,若潑濃墨,昭君墓煙垓朦朧,遠見數十里外,故曰青冢。” 歷來提到“青冢”的詩句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見青家上,行人為澆酒。”杜牧的“青冢前頭隴水流,燕支山下暮雲秋。” 王昭君在歷史上又被稱為“明妃”,系西晉時,為避司馬昭的諱,改稱“昭君”為“明君”,後漸漸有“明妃”一說。

幕後花絮

《王昭君》顧名思義,當然要求“昭君”的扮演者是絕對的“一”號。而“才貌雙全”和“氣質脫俗”融入一身的女演員實在難以尋覓。二十多年前,著名導演謝晉也曾醞釀籌拍電影《王昭君》,終因選拔“王昭君”未果而停止了拍攝計畫。而此番為使《王昭君》一片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並得到廣大觀眾的認可,“昭君”一角的選擇成為本片拍攝的重中之重,又是人們的期盼所在。經製片方多方考慮,早在一年前製片方已在在全球華人專業演員和非專業演員中選拔“王昭君”的扮演者。

有“紫水晶美人”之稱的范冰冰、有“內地楊紫瓊”之稱的李冰冰、因《愛情麻辣燙》、《十七歲的腳踏車》、《青紅》等電影而廣為觀眾熟悉的高媛媛、以及陳好、李小冉、張靜初、梅婷等明星先后角逐女一號王昭君扮演者,據悉,製片方因種種原因,極有可能放棄選用明星做女一號的念頭,而會獨獨垂青剛剛與國內當紅小生陳坤拍完某品牌廣告的楊冪。製片方稱:楊冪清純得只能讓人想到“玉腮香凝,巧笑若兮,美目盼兮”,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起來都是那么地賞心悅目。”這位正在冉冉升起的藝壇新秀,參與拍攝過不少品牌廣告。在根據張恨水小說《滿江紅》改編的電視劇《紅粉世家》中,只有17歲的楊冪還擔綱飾演性格鮮明的小妹一角,與陳坤同屬一家經紀人公司。

該劇製片人、監製蕭鋒日前透露:該劇匯聚眾多新老明星,很有可能採用新老結合,以老托新的方法, 陳家林拍古裝戲已經幾十年了,用他的話講“國內大腕我都拍遍了,我們現在的目標是要推出新人。尤其《王昭君》這部戲應該推出新人。因為大腕眼裡已經沒有童貞、樸實,有的只是價位。我們要的是原汁原味的山珍而不是溫室里的花朵。”觀眾也需要看到新的面孔。我們希望挖掘出王昭君扮演者本身的天性,而不是讓她刻意的演戲。就象時下播出的電視欄目《超級女聲》一樣,從大眾中尋找新的明星。並且通過這部戲,通過專業的燈光、音響、攝影、造型,尤其是主創潛意識的誘導塑造出一個全新的、文化的、時尚的昭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