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娃》

《火娃》

《火娃》是北京電影製片廠1978年攝製兒童革命題材的電影。

基本信息

演職員表

姓名 職務 姓名 職務
謝飛、鄭洞天 導演 葉辛、謝飛 編劇
葛偉卿、周坤 攝影 李居山 美術(製作設計)
李景忠 燈光(照明) 田聯韜 作曲
呂憲昌 、張瑞坤 錄音師(收音) 雷軍、 郎莉芳 化妝
張蘭芳、 趙綺華 剪輯 張永安 特技攝影
宋洪 美術(製作設計) 馬德亮 特技設計
陳珩 、解寶珍 服裝指導 王振革、 劉清標 道具
張文海 置景 魏風 繪景
吳平川、 劉世亮 製片人 新影樂團 伴奏
中央民族歌舞團合唱隊 演唱 馮光濤 指揮
姓名 姓名
白瑪扎西 火娃 季平 孫大哥
馬精武 隆昌 齊桂榮 阿媽
馮恩鶴 阿爸 劉江 山魔王
趙健 楊神父 張華 李疤子
梁杉 六虎 周森冠 白鬍子阿公
蔡明 阿蓉 程文寬 團長
黎信昌、蔣大為 獨唱

故事梗概

《火娃》海報《火娃》海報

1950年,西南剿匪鬥爭中。一天,解放軍偵察員小孫為追蹤一個國民黨土匪司令,來到扎旺寨山區。不料遭到苗王石朝山的圍截,腿部負傷,被堵進山洞。危急時刻,一個苗族孩子引他脫離危險。但當孩子聽說小孫不是苗家人時,又猝然驚恐離去。這個孩子就是給山魔王放牛的火娃。這天,寨里來了個楊神父,他借傳教恐嚇寨民,不許接近客家人。火娃聽後,更加疑團滿腹。晚上,老長工隆昌告訴他,曾有一支窮人的軍隊來過苗嶺,叫紅軍。第二天,火娃來到山上,孫大哥告訴他,解放軍就是當年的紅軍。山魔王帶人又一次搜查小孫,被突起的“神火”驅散,孫大哥和火娃意外得救。原來,火是隆昌點的,他在暗中保護火娃。火娃拿著孫大哥給他的傳單來找隆昌,隆昌含淚講了這傳單的來歷……

火娃和隆昌接受孫大哥交給的任務,查明了楊神父就是土匪司令,並動員鄉親們起來鬥爭。敵人接連失敗後,開始懷疑火娃是解放軍偵察員的掩護人。楊神父利用母子之情,威逼火娃說出解放軍偵察員的下落。火娃臨危不懼.機智地回絕了敵人。國軍大兵壓境,土匪司令調來各路殘匪,勾結山魔王,成立“苗嶺反共救國軍”,企圖頑抗。火娃探清這一情報,卻不幸被抓,關進地牢。母子相見,阿媽告訴火娃,阿爸15年前已逃出地牢,參加了紅軍。火娃鬥志更添,連夜走。孫大哥得到情報,決定立即回隊,不料途中遇敵,英勇犧牲。緊急關頭,火娃在鄉親們的掩護下,衝出重圍,替孫大哥送信。扎旺寨解放了,土匪司令和山魔王遭到復滅的下場。火娃緬懷為苗族人民解放而獻身的英烈,決心把毛主席播下的革命火種世世代代傳下去。

導演簡介

《火娃》海報《火娃》海報

謝飛,著名電影導演,1942年8月14日出於陝西延安,原籍湖南寧鄉。196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後留校任教,先後任導演系主任,副院長,並擔任中國電影協會理事,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國際影視學校中心”,國際學術組織理事等職務。1986年—1987年作為訪問學者赴美講學並考察,曾出任蒙特婁國際電影節和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第四屆國際學生電影節的評審。

1978年,他與人合作導演了故事片《火娃》 。1979年與人合作導演的影片《嚮導》獲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

1983年,謝飛執導影片《我們的田野》,這是他獨立執導的第一部影片,在該片中,他的藝術思想之一——理想主義開始反映出來,他以知識青年陳希南等人的堅定和執著來展現,頌揚理想主義,在影片中沒有過多的現實主義的沉重感,而是對當時中國社會和人民精神面貌的讚揚。

1986年,謝飛導演了他的女性作品《湘女蕭蕭》,這是一部描寫中國農村童養媳命運的影片,在影片拍攝中,謝飛力求做到現代美學追求與傳統的敘事方法相融合,用清新明快的抒情調子,彈奏了一曲古老而富有新意的歌,影片以故事情節生動感人於1988年獲法國第四屆蒙特埃國際電影節金熊貓獎,第二十六屆西班牙聖塞巴斯提安國際電影節堂吉訶德獎。

1989年,謝飛的又一“理想主義作品”——《本命年》問世,這是一部悲劇樣式和寫實風格的藝術片。影片反映了處於社會變革時期青年個體勞動者的心態,寓意深刻,人物刻畫鮮明生動,於1990年獲第十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十四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1991年,謝飛擔任總導演,拍攝了反映西藏地礦工作者生活的影片《世界屋脊的太陽》 ,像他們這樣反映社會主義新西藏、新成就、新面貌的影片,在中國電影史上還是少有的。

1993年,謝飛的又一部女性電影轟動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這就是奪得第四十三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中國影片《香魂女》,影片中,不僅反映了中國農村婦女飽經坎坷的不幸命運,也展示了她們純潔、辛勤和堅強的本色。連續數次在國際上獲獎,證實了謝飛的導演才能已達到登峰造極的水平。

1995年,謝飛執導影片《黑駿馬》,這是一部抒情詩電影,它既有對草原的讚美,也有對苦難的描繪,影片畫面優美,節奏明快,謳歌了偉大的母愛,抒發了主人公內心的困惑,失落和負疚。影片清新,流暢,生動感人。

現在,謝飛不僅要教授學生,培養電影導演人才,還要繼續拍片,並且還要經商,但他經商不是為了拍一些趕時麾的商業片,而是借於商人們的資助,支持中國的藝術電影。

演員簡介

演員馮恩鶴演員馮恩鶴

馮恩鶴,八一電影製片廠國家一級演員。1948年4月出生,遼寧省大連市人。1969年參加解放軍海軍某潛艇部隊。1971年調海軍政治部話劇團當演員。此間參加了近10台話劇的演出。從1973年開始步入影壇,在北影《南征北戰》中飾機槍手劉永貴,在《海霞》中飾劉洪哥。1978年調入八一廠演員劇團,開始了專業電影演員生涯。先後在近30部故事片和電視劇中扮演各類角色,主要有《十六號病房》(飾老二哥)、 《解放石家莊》 (飾連長潘有財)、 《黃河在這裡拐了個彎》 (飾趙大)、《戰爭讓女人走開》(飾焦永泰)等。其中《戰爭讓女人走開》獲1987年上影廠小百花優秀男配角獎、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優秀表演獎。現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會員。

其他作品:

2005年電影《回家》飾主角:劉鄉禮

2004年電影《驚濤駭浪》飾主要角色:林同生

影片評論

《火娃》劇照《火娃》劇照

電影工作者接連攝製了兩部反映少數民族鬥爭的故事影片:《山寨火種》和《火娃》。《山寨火種》是反映布依族生活的影片,《火娃》是反映苗族地區鬥爭生活的影片。應該說,兩部影片主題思想都好,藝術上各有特色,都是粉碎“四人幫”以後的影壇新花。不過,也許是由於個人的偏愛,兩部影片中,觀眾們更喜歡《火娃》這部影片。這部影片塑造了一個苗族少年火娃的可愛形象。藝術作品的主題思想,要通過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係,才能獲得鮮明、生動的體現。

1978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將原貴州作家葉辛的小說《高高的苗嶺》改編為電影《火娃》搬上銀幕。1915年,逃亡的彝族奴隸娃子小籮筐被滇軍收留,當了馬夫。在討袁戰爭中,他立下赫赫戰功。10年後被提升為副連長,改名蕭羅。不久,他娶了賣身葬母的女奴隸索瑪為妻。長期的軍閥混戰使他厭倦,1926年他告別妻兒,毅然投身北伐大軍。1927年大革命失敗,蕭羅被國民黨收編,受命率部剿共。在紅軍政委郝軍的啟發教育下,蕭羅率部起義,被委任為紅軍師長,並改名羅霄。1933年,羅霄堅決抵制當時黨內出現的“左”傾路線, 而被免職,又當了馬夫。但他毫不動搖,帶著傷痛,跟隨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在陳毅的領導下,他出任新四軍挺進江北部隊司令員,揮師北上抗日。1940年,他與分散了六年之久的三個兒女團聚。後來大兒子羅乾參軍,在戰鬥中犧牲。他接著又送小兒子和女兒加入了革命隊伍。抗戰勝利後,身經百戰的羅霄不幸患病癱瘓,但他身殘志堅,在解放戰爭中,堅持坐在板車上指揮戰鬥,立下不朽功勳, 最後在戰鬥中溘然長逝。

本片獲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青年優秀創作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