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停戰協定》

此項地位,在本協定附屬檔案第一號內列明之。 此項地方,在本協定附屬檔案第二號內列明之。 該委員會之組織,及其辦事程式,在本協定附屬檔案第三號內列明之。

簡介

1932年5月5日國民黨南京政府與日本在上海簽訂。1932年一二八事變發生後,駐防上海的十九路軍奮起抗戰。但蔣介石堅持不抵抗政策,在英、美、法等國“調停”下,於3月3日宣布停戰。3月14日,中日雙方代表在英國領事館進行談判。5月5日,南京政府代表郭泰祺與日本特命全權公使重光葵分別代表中日雙方簽訂了《淞滬停戰協定》。協定規定雙方自簽字之日起停戰;取締一切抗日活動,第十九路軍撤防、劃上海為非武裝區;中國不得在上海蘇州、崑山一帶駐軍,而日本卻可駐兵上海。《淞滬停戰協定》的簽訂,使上海成為日本侵華的重要基地。

全文

第一條

中國及日本當局既經下令停戰,茲雙方協定,自中華民國二十一年五月五日起,確定停戰。雙方軍隊盡其力之所及,在上海周圍停止一切及各種敵對行為。關於停戰情形,遇有疑問發生時,由與會友邦代表查明之。

第二條

中國軍隊在本協定所涉及區域內之常態恢復,未經決定辦法以前,留駐其現在地位。此項地位,在本協定附屬檔案第一號內列明之。

第三條

日本軍隊撤退至公共租界暨虹口方面之越界築路,一如中華民國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事變之前。但鑒於須待容納之日本軍隊人數,有若干部隊可暫駐紮於上述區域之毗連地方。此項地方,在本協定附屬檔案第二號內列明之。

第四條

證明雙方撤退起見,設立共同委員會,列入與會友邦代表為委員。該委員會協助布置撤退之日本軍隊與接管之中國警察間移交事宜,以便日本軍隊撤退時,中國警察立即接管。該委員會之組織,及其辦事程式,在本協定附屬檔案第三號內列明之。

第五條

本協定自簽字之日起,發生效力。

本協定用中、日、英三國文字繕成,如意義上發生疑義時,或中、日、英三文間發生有不同意義時,應以英文本為準。

中華民國二十一年五月五日訂於上海

外交次長郭泰祺

陸軍中將戴戟

陸軍中將黃強

陸軍中將植田謙吉

特命全權公使重光葵

海軍少將鳴田繁太郎

陸軍少將田代皖一郎

見證人:依據國際聯合大會中華民國二十一年三月四日決議案協助談判之友邦代表駐華英國公使藍普森駐華美國公使詹森駐華法國公使韋禮德駐華意國代辦使事伯爵齊亞諾

附屬檔案第一號

本協定第二條規定之中國軍隊地位如下:查照附連上海區郵政地圖(比例尺十五萬分之一)由安亭鎮正南蘇州河岸之一點起,向北沿安亭鎮東最近小浜之西岸至望仙橋,由此北過小浜至沙頭東四基羅米突之一點,再由此向西北至揚子江邊之滸浦口,並包括滸浦口在內。

附屬檔案第二號

本協定第三條所規定之地方如下:

此項地方在附連四地圖各別標誌為甲、乙、丙、丁,並稱為一、二、三、四各地段。

地段(一)。雙方訂明:(一)吳淞鎮不在此地段之內;(二)日方不干涉淞滬鐵路暨該路工廠之運用。

地段(二)。雙方訂明:萬國體育場東北約一英里許之上海公墓,不在日本軍隊使用地段之內。

地段(三)。雙方訂明:曹家寨及三友織布廠不在此地段之內。

地段(四)。雙方訂明:使用地段,包括日本人公墓及東面通至該墓之路在內。

關於此項地方遇有疑問發生時,經共同委員會之請求,由該委員會之與會友邦代表查明之。

日本軍隊向上列地方之撤退,於本協定生效後一星期內開始,關於開始撤退起四星期內撤完。 依照第四條所設之共同委員會,對於撤退時不能移去之殘疾病人或受傷牲畜,採取必要辦法,以資照料,並辦理其日後之撤退事宜,此項人畜,連同必需之醫藥人員,得遺留原地,由中國當局給予保護。

附屬檔案第三號

共同委員會以委員十二人組織之。中國及日本兩政府暨依據國際聯合會大會3月4日決議案協助談判之與會友邦代表,即英、美、法、意各駐華外交代表,各派文武官吏代表各一人為委員。

該會委員依照委員會之決定,得隨時任用認為必要數之助理員。所有關於程式事宜,由委員會斟酌辦理。該委員會之決定,以過半數行之。主席有投票取決權。主席由委員會內與會友邦代表委員中選舉之。

委員會依照其決定,以其認為最善之方法,監視本協定第一、第二、第三各條之履行;並對於履行上述各條之規定有任何疏懈時,有促使注意之權。

中共態度

1932年5月9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出《反對國民黨出賣淞滬協定通電》。 5月5日,中日雙方代表在上海英國領事館簽訂了《淞滬停戰協定》。根據協定的內容,中國實際上承認日本軍隊可以長期留駐吳淞、閘北、江灣引翔港等地,而中國軍隊卻不能在上海周圍駐所設防。

中共在通電中痛斥國民政府的賣國行徑,號召全國民眾進行民族革命戰爭,保衛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26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就上海停戰協定發表《宣言》。宣言指出:國民黨政府無恥出賣上海並集中兵力大舉進攻蘇區,完全暴露了它是“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內奸,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清道夫”。

號召全國勞苦民眾在蘇維埃旗幟下武裝起來,擁護和支援中國工農紅軍勝利的進攻,推翻國民黨的反革命政府,堅決進行民族革命戰爭,為中國民族的解放和獨立而鬥爭。28日,淞滬抗日陣亡將士追悼大會在蘇州舉行,數萬居民前來參加悼 。

影響

《淞滬停戰協定》的成立,反映了日本帝國主義從甲午戰爭以來,尤其是從 “九·一八”事變以來向中國侵略擴張又邁進了一大步,也表明了國民黨 “攘外必先安內”和對日妥協政策造成了又一嚴重惡果。它標誌著中國半殖民地化過程的進一步加深,它在中國近現代被侵略被奴役的歷史上又增添了屈辱的一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