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授衣廣訓》

《欽定授衣廣訓》,二卷,清董誥等編,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武英殿刻本。版框19.2cm×13.5cm,抬頭至20.3cm,印製不清晰處以墨筆補描。每半頁8行,行17字,抬頭行至18字,無行格,白口,單魚尾,四周雙欄。卷端鐫“棉花圖”,書頁內有雙層襯紙。磁青絹函套及書面,明黃綾書籤、包角,米色絲線裝訂。

介紹

磁青絹函套及書面,明黃綾書籤、包角,米色絲線裝訂。書前有嘉慶十三年九月二十四日上諭;嘉慶十四年(1809年)十二月董誥等奏表;聖祖仁皇帝《聖制木棉賦並序》;高宗《御製題棉花圖序》;嘉慶十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奉旨纂輯諸臣職名。卷末有乾隆三十年(1765年)四月十一日方觀承原奏;七月十六日方觀承進《棉花圖》原奏;方觀承原跋;慶桂、董誥等6人跋。2冊1函。

清乾隆三十年,記載清前期冀中一帶棉花種植業及棉紡織手工業情況的《棉花圖》成書,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關於棉花栽培及加工技術的總結性專著。全書有圖16幅,依次為布種、灌溉耘畦、摘尖、采棉、揀曬、收販、軋核、彈花、拘節、紡線、挽經、布漿、上機、織布練染,描述了從種棉到成衣的全過程。每圖皆由左右兩半幅組成,人物的身形比例雖不夠準確,但白描技法運用嫻熟,人物神態各異。每圖皆附方觀承的解說,並附有乾隆皇帝和方觀承的七言詩各一首。40多年後,嘉慶皇帝又為書中每幅圖各作詩一首,並據古代詩文典故更改書名為《授衣廣訓》,下令將全書刊刻頒行。

該書是研究我國植棉史棉紡織業史及清前期社會經濟形態的重要資料

返回:武英殿刻本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