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光與原罪:影響美國金融市場的100人》

《榮光與原罪:影響美國金融市場的100人》

在這本書中,肯·費雪以一種輕鬆、詼諧、友好的方式講述了100個非凡的人的故事。其中,有一些人你早已知曉,而有一些人你會略有耳聞,還有一些人則是你從未聽說過的。然而,正是他們塑造了我們現在的市場,他們中的一些人扮演了英雄的角色,而另外一些人則扮演著壞人的角色。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人生的經驗和教訓——尤其是在這個有導遊的旅途上,肯·費雪會提供給我們富有思想性和發人深省的視野和解說。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他們是一群資本橫野上的拓荒者他們塑造了現今的美國金融市場一部翔實而又別開生面的金融史。
金錢的遊戲,可以令人熱血沸騰;投資的成功,足以令人忘乎所以;所有的一切,所有的一切,在面對書中的這些人物之時,都將顯得蒼白無力。她將令你極度興奮,而又將讓你膽戰心驚!一部別樣的美國金融史。

內容簡介

他們是美國金融市場的拓荒者;他們所走過的路,就是美國乃至國際金融市場的形成之路;他們的故事,就是一部美國金融史。
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他們貪婪、奸詐、好鬥,玩弄億萬資本於股掌之中,為擊敗對手而不擇手段;他們專注、果敢、堅韌、才思敏捷、於千頭萬緒之中能發掘巨大商機,賺取巨額財富。他們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資本家,而是金融史上的偉大先驅。
你可以在書中找到:偉大的羅斯柴爾德家族、證券分析之父班傑明·格雷厄姆、現代投資管理之父保羅·卡波特、風險資本之父喬治斯·多利奧特、多元化投資之父羅伊·利特爾、“龐氏騙局”製造者查爾斯·龐茲、江恩……

作者簡介

肯·費雪(KennethL.Fisher),是費雪投資公司(FisherInvestments)的創辦人兼總裁,他的父親是被尊為“成長股價值投資策略之父”的菲利普·費雪。肯·費雪在20世紀70年代發展出市銷率(PriceSalesRatio)作為投資的主要核心指標,至今這項指標已成為證券註冊分析師考試(CFAexam)的必考項目,自1984年起,肯·費雪已為《福布斯》雜誌撰寫專欄長達20多年,是其創刊以來為期第四長的專欄作家。

媒體評論

榮光與原罪——卸去粉底霜的歷史(推薦)
來源價值中國網古秋建
一位未曾謀面的熱心朋友要我為他編的一本書寫點東西。雖然我欽佩他所在出版社為讓我們共同的朋友認識資本市場這場“偉大的遊戲”異常熱情,也為“投資者教育”殫精竭慮,出了一套叢書,但我依然猶豫再三。我一個無名鼠輩能寫什麼,寫了什麼又怎么。但我還是決定寫了。因為即使我不寫,它們早已在我心裡了。
這本書就是《福布斯》專欄作家肯·費雪寫的《榮光與原罪——影響美國金融市場的100個人》(100mindsthatmadethemarket)。
讀了為數不多的一些金融史,包括證券史,大多是美國人寫的。就算是孤陋寡聞,我也已經很驚嘆於金融(資本)這根“鞭子”對於這個世界的鞭撻是何等悲壯、深邃和具有效率,它幾乎已經達及外星球。我同意,“貨幣戰爭時代”這個比喻非常恰當。
作為這個年代的見證人,我們目前還健在的人類是有幸的。從遠古過來,文明尚未來得及打造成歷史長河中的一葉扁舟,人類就已經那么誇張地融於經濟和文明的高增長的福祉。全球經濟當然毫不吝嗇地給國人以富足的禮物,我們仰身於幾乎是全球最高增長的溫馨搖籃。雖然當前A股在喘息,但我們剛剛經歷過那么猛烈的高潮,這不是所有地球人都能體驗的。甚至,不認同完全自由資本主義的歐洲紳士,在美國次貸危機、美元貶值、利率滑梯之後也後悔不迭——當初為何在投奔山姆大叔的森林中,他們家的哥倫布迷失了,從而錯過中國等新興市場這塊經濟新大陸呢?
然而,國人似乎應該摒棄盲目沾沾自喜和拒“歷史陷阱”於視野之外的功利想法。正如同查爾斯·D·埃里斯(格林威治協會合伙人)為這本書所寫的序言中告誡的一樣,“向知識挑戰,並且完善自己的學習,是豐富我們經驗的一個方面——部分是要通過反覆試驗和失敗(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犯錯,但是錯誤越來越少)”。人很脆弱,生命有限而珍貴。因而,這種“反覆試驗和失敗”也許大部分不應該,也不可能由我們自己來完成;“錯誤越來越少”大部分不能歸功於我們自己,它們的基礎毋庸置疑地要由經濟史上最偉大的蘇格蘭人亞當·斯密(AdamSmith)來奠定(這位深受亞里士多德、孟德斯鳩等影響的先知,其雕塑的“看不見的手”令他之後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家高山仰止。其著於16世紀的《國家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一直並且至今仍然是影響世界經濟的希望和方向的燈塔,近乎於宗教),而具體的“反覆試驗和失敗”當由經濟學界的居里和他的夫人以及阿基米德們來完成。我在接下去的文字中希望舉由《榮光與原罪——影響美國金融市場的100個人》告訴我的、少數幾個對我個人印象最深刻的實驗者的大名——不管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來簡短報告我的學習心得。

目錄

中文版序
代序
致謝
前言
第1章 恐龍 大而無情
梅耶·阿姆斯切爾·羅斯柴爾德——從猶太人區進入了引人注目的中心
內森·羅斯柴爾德——當現金成為君主時,信用就變成了總
史蒂芬·吉拉德——最富有的美國武裝民船融資者
約翰·雅各布·阿斯特——個人的組織
科尼利厄斯·范德比爾特——凌駕於法律之上
喬治·皮博迪——融資和金融家的探測器
朱尼厄斯·斯賓塞·摩根——最後的現代操盤手
丹尼爾·朱——一無所有對他都太多了
傑伊·庫克——只管自己的事情
第2章 記者和作家華爾街的信息流:報紙、雜誌和書
查爾斯·道——他的名字說明了一切
埃迪·瓊斯——羅傑斯和哈默斯坦是分不開的
托馬斯·勞森——股市賭博是所有一切的地獄
B.C.福布斯——他使財務報告人性化
埃德文·拉斐爾——你不能把他的事實與小說分開
克萊倫斯·W·巴倫——一位重量級的新聞記者
班傑明·格雷厄姆——證券分析之父
阿諾德·本哈德——優雅地只瀏覽一個專欄
路易斯·安吉爾——幫助大家賺了更多的錢
第3章 投資銀行家和經紀人 他們的資本配置是資本主義的一切
奧古斯特·貝爾蒙——美國的歐洲金融巨頭
伊曼紐爾·雷曼和他的兒子菲利浦——眾多華爾街公司的榜樣
約翰·皮爾伯特·摩根——歷史上最強大的金融家
雅各布·H·謝夫——華爾街的另一面
喬治·W·帕金斯——他讓摩根財團駛入快車道
小約翰·皮爾伯特·“傑克”·摩根——號大的鞋子誰也塞不滿
托馬斯·拉蒙特——整整一代人的燈塔
克拉倫斯·狄龍——他挑戰傳統,象徵著正在變化的世界
查爾斯·梅里爾——不尋常的牧群在股票超市里狂奔
傑拉德·M·羅卜——泡沫之父:他是個內行,但缺乏邏輯
西德尼·韋恩伯格——現代投資銀行家的典範
第4章 創新者 擁有讓美國變強大的新觀念的專家
“幸運兒”伊萊亞斯·傑克遜·鮑爾溫——當你幸運時,你可以走自己的路
查爾斯·耶基斯——他把政治變成壟斷的權力
托馬斯·福瓊·瑞恩——美國第一家控股公司
羅素·塞奇——一個永遠順應潮流的聖人
羅傑·W·巴布森——創新的統計學家和時事通訊作家
T·羅·普萊斯——廣為人知的成長型股票之父
弗洛伊德·B·奧德林——最早的現代企業狙擊手
保羅·卡波特——現代投資管理之父
喬治斯·多利奧特——風險資本之父
羅伊·利特爾——多元化之父
第5章 銀行家和中央銀行家 沒有銀行家就沒有投資銀行
約翰·勞——不像父親的中央銀行之父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美國金融教父
尼古拉斯·比德爾——沒能擊敗冷酷投機者的文明人
詹姆斯·斯蒂爾曼——美國最大銀行的精神領袖
弗蘭克·范德里普——任何一個華爾街人都想成為的典範
喬治·貝克——三思而後行的回報
阿馬迪·P·賈尼尼——在紐約之外把脈華爾街
保羅·M·沃伯格——美國現代中央銀行的創建者和評論家
班傑明·斯特朗——如果斯特朗夠有權勢,經濟也會很強大
喬治·哈里森——不,他不是披頭士(Beatles)樂隊里的喬治·哈里森
納塔莉·申克·蘭比爾——華爾街第一位卓越的女銀行家
查爾斯·E·米歇爾——20年代狂飆歲月的發動機
以利沙·沃克——幾乎造成美國最大的銀行搶劫
艾爾伯特·H·威金——手伸進點心罐子裡
第6章 新政改革者 幾乎和他們輕視的人一樣
E.H.H西蒙斯——政府過多干預的根源之一
溫思羅普·阿爾德里奇——暴怒的貴族
約瑟夫·P·甘迺迪——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創辦主席
詹姆士·M·蘭蒂斯——最後坐牢的警察
威廉·O·道格拉斯——華爾街的最高法院大法官?
第7章 騙子,誹謗者和無賴 重擊教育下的最終勝利者
查爾斯·龐茲——龐氏騙局
賽謬爾·英薩爾——他輕視華爾街並付出了代價
伊瓦爾·克魯格——他玩火,燙傷了自己
理察·惠特尼——華爾街高利潤醜聞
麥可·J·米漢——第一個被SEC盯上的人
洛厄爾·M·比勒爾——最後一個偉大的現代操盤手
沃爾特·F·泰勒——低價股詐欺之王
傑瑞和傑拉德——幾個壞蘋果毀掉整箱蘋果
第8章 經濟學家及其他華爾街的巫醫
威廉·P·漢密爾頓——最早套用技術分析
伊萬傑琳·亞當斯——通過占星,她成為明星
羅伯特·雷亞——他把理論轉化為實踐
歐文·費雪——不要聽經濟學家、尤其是偉大的經濟學家的話
威廉·D·江恩——造就了很多狂熱騙徒的大師
韋斯利·克萊爾·米歇爾——華爾街有用數據之父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證明規則的例外之一
R.N.艾略特——聖人還是騙子?
埃德森·古爾德——證明規則的例外之二
約翰·邁吉——把圖表發揚光大
第9章 成功的股票倒爺和操盤手 白天瘋狂——但晚上安靜
傑伊·高爾德——吸別人的血,自己也吐血:高爾德或食屍鬼?
“鑽石”吉姆·布雷——某些時候女士的運氣就是站在他旁邊
威廉·H·范德比爾特——他證明他父親是錯的
約翰·W·蓋茨——你能對一個綽號“一百萬賭金”的人說什麼呢?
愛德華·哈里曼——手持大棒輕輕地行走
詹姆士·J·希爾——當機會來敲門
詹姆士·R·基涅——不如高爾德優秀,但比其他人更敏銳
亨利·H·羅傑斯——華爾街的青須公
費雪兄弟——汽車城的要人
約翰·J·拉斯科布——消費金融先驅
亞瑟·W·卡頓——炒高價格,然後收穫、撤退
“賣掉他們,本”伯納德·E·史密斯——一隻富有的變色龍
伯納德·巴魯克——他輸輸贏贏,但知道什麼時候停手
第10章 不成功的股票倒爺及操盤手
他們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但卻是不成功的
雅各布·利特爾——第一個做了那么多事的人
詹姆士·菲斯克——如果你像他一樣了解喬茜,你也死定了
威廉·克瑞普·杜蘭特——一半是空想家,一半是瘋狂的賭徒
F·奧古斯塔斯·海因策——兩頭燒的蠟燭
查爾斯·W·莫爾斯——像冰一樣光滑,冰冷,他接觸的每件事情都融化了
歐里斯·P·施瓦金和馬恩斯J·范·施瓦金——以槓桿為生,因槓桿而 死
傑西·L·利弗莫爾——從小開始投機,但最終失敗
第11章 形形色色,但並非毫無關係 傳奇人物和沒有分類的人物
海蒂·格林——巫婆的養成
派屈克·博洛尼亞——來得容易的錢——不是錢
羅伯特·R·楊——以後再也不會有相同的事情
塞勒斯·伊頓——安靜、靈活、富有
結束語
·查看全部>>
前言
投資的冒險經歷,使我們在智力上和精神上高度參與——參與的程度甚至要比我們日常的金融工作還要深——通過這種參與,我們幾乎不可避免地成為了從事類似工作社區中的一員。
最初,我們僅僅認為每天我們所看到的並且與其交流的那些人只是“少數遊戲者”,但是,隨著我們遊歷的增加,在越來越多的組織中,結識到了越來越多的人。久而久之,隨著興趣的不斷擴大,我們意識到,投資“人群”是如此之大。
我們也知道我們的“人群”真正地是多么富有激情,富有創造性以及擁有強大的力量。這是一個供交流的村莊,我們因成為這個非常特殊的社區的一員而更為出色。
向知識挑戰,並且完善自己,是豐富我們經驗的一個方面——部分是要通過反覆試驗和失敗(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犯錯,但是錯誤越來越少。)
幸運的是,我們有很多很多的“老師”可以學習。我們偉大的老師通常是非常有魅力的,他們的人生和冒險經歷豐富了我們自己對投資風險的享受和迷戀。“玩就是要做的事”,正如莎士比亞寫的。或者正如亞當·斯密所言:“這是金錢的遊戲!”
這個簡短易讀的序言將會啟發你,激起你的興趣——並且介紹了一群在我們之前已經遊戲過了的人。肯·費雪通過分享他對這些人經歷的理解和觀點,補充了一個重要方面。從而,他使我們能夠從別人的經歷中學到很多——這比僅僅從我們自己的經歷中學習要容易很多、快很多,並且也經歷更少的痛菩。
在這本書中,肯·費雪以一種輕鬆、詼諧、友好的方式講述了100個非凡的人的故事。其中,有一些人你早已知曉,而有一些人你會略有耳聞,還有一些人則是你從未聽說過的。然而,正是他們塑造了我們現在的市場,他們中的一些人扮演了英雄的角色,而另外一些人則扮演著壞人的角色。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人生的經驗和教訓——尤其是在這個有導遊的旅途上,肯·費雪會提供給我們富有思想性和發人深省的視野和解說。
查爾斯·D·埃里斯
格林威治協會合伙人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第1章 恐龍 大而無情
梅耶·阿姆斯切爾·羅斯柴爾德
從猶太人區進入了引人注目的中心
OUTOFTHECHETTO ANDINTOTHELIMEllIGHT
18世紀晚期,在法蘭克福中心的透水、潮濕、擁擠的猶太人居住區里,一個叫梅耶·羅斯柴爾德的毫無特徵、生著一雙黑眼睛的典當商,創造了一個後來為西方文明的發展融資的金融帝國。
經由羅斯柴爾德以及他與五個兒子建造的銀行,錢很容易地流遍了整個歐洲,促成了產業革命的發生,從而使歐洲擺脫了黑暗的時代。直接的結果是,美國——與繁榮的歐洲相比,實際是一個第三世界國家——得到了發展所需要的資金,從而由省級的、農業化程度很高的國家轉化成了一個大的工業化國家。
梅耶在不到10歲的時候就開始了他的事業,在他父親的當鋪和錢莊發現了貨幣的諸多特性。在18世紀40年代,通貨是相當複雜的,因為包括德國(進而神聖的羅馬帝國)在內的幾百個國家都自己鑄造硬幣。聰明的他很快就明白了通貨的規律,並且不久後就可以將金銀轉化成貨幣,同時能以閃電般的速度計算匯率。
1755年,11歲的梅耶成了孤兒,他追隨了叮噹響的硬幣,而不是他父母想讓他成為猶太法學博士的想法。在接下來的十多年裡,他經營小規模的貿易和當鋪,賣菸草、酒和布料來賺取硬幣。了解到王室的關係對他的事業有好處,梅耶設法獲得了與王子的生意——不是其他任何一個王子,而是歐洲最有勢力和最富有的王子之一,億萬富翁威廉王子(PnnceWilliam)。梅耶以很低的價格將他的許多古幣賣給威廉王子。在之後的長達數年之久的時間裡,梅耶用前面的短期利潤換取長期的利益,他不打算餘生一直做一個這樣的小典當商。
回到當時,對於猶太人來說,成為典當一貿易商是最好的事業選擇之一。由於幾個世紀前羅馬教皇的教令,高利貸法律禁止基督徒借給別人錢來獲取利潤。因此,猶太人接管了貸款業務,變成了典當商、小的貿易商人以及金融奇才。在18世紀之前,當你需要典當財物來換取現金、買小飾品或二手貨時,傳統的做法是長途跋涉到猶太人區。如果梅耶一直滿足於他平庸角色的話,在金融領域,“羅斯柴爾德”這個名字就不可能會有今天的意義。
高高的個子、黑色的鬍子、偶而古怪的微笑和說著一口帶有猶太口音的依地語一德語的梅耶和他的妻子古特拉(Gutle)在1770年到1790年間共生了20個孩子,其中只有5個女孩和5個男孩倖存下來。儘管古特拉的生活很平淡,但她性格堅韌,一直活到96歲——這在當時是非常高壽的。梅耶在他的兒子們身上看到了未來,在他們學會走路之前,就教他們賤買貴賣,而且當他們長到12歲時,就讓他們涉足家庭生意。最後,梅耶通過他的兒子實現了自己的抱負。
從家族經營開始,梅耶和兒子阿姆斯切爾(Amschel)、所羅門(Salomon)、內森(Nathan)、卡爾(Carl)和詹姆士(James)把生意做成了強大的經營進口業務的家族企業。在當時的世紀之交,如果沒有人——那個人就是梅耶——進口,紡織品很難進入德國。預見到對棉花的需求——也或許是後來他的王國擴張的需要,梅耶派內森到倫敦,以確保法蘭克福需要的棉花的裝運。
作為一個大的戰時供應商,羅斯柴爾德積累了很多利潤,但梅耶仍然不滿足,接著,在他們的院子裡開始經營貨幣交易局。這個被當做真正的第一家羅斯柴爾德銀行的是一個九平方英尺的小屋一日是事情並不像外界看起來的那樣。梅耶裝了一個大鐵柜子,當從背面打開時,出現的是通往秘密地下儲藏室的樓梯。
當德國威廉王子給他長久以來一直期望的生意時,梅耶的計畫有了回報。這筆生意以梅耶作為王子向丹麥提供的一筆匿名貸款的獨立代理人開始。他是王子的首席銀行家,1806年,王子被迫逃亡時,把財富交給了羅斯柴爾德。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梅耶讓他的兒子們分散到歐洲大陸不同的國家:詹姆士去巴黎,所羅門去維也納,卡爾去那不勒斯,阿姆斯切爾留在法蘭克福,梅耶的繼承者內森待在倫敦。每個兒子都跟隨著梅耶的腳步,設法同有利可圖的王室建立關係。後來每個兒子都由於為國王、戰爭以及歐洲最初的鐵路融資而出名。最後,羅斯柴爾德家族聯合起來形成了貫穿歐洲、為歐洲產業革命融資的堅固而有效的資金鍊,第一次創立了一個公共金融市場。
1812年梅耶去世之前,他的猶太人區的希望和抱負已經通過他的兒子們實現了,他們在通往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私有銀行的路上走得很穩健。沒有他的兒子,梅耶可能也會積累大筆財富,但絕不會享譽全球。為什麼在這本美國金融傳記和美國市場的書中會提到歐洲呢?因為在美國發展自己的金融市場之前,如果沒有歐洲資金的流入,美國商品和政府債券的融資是不可能的,而梅耶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是歐洲貨幣市場的中心。如果沒有梅耶和他世代相傳的金融帝國,我們不知道美國會如何發展自己的產業革命或金融市場。他的基因是種子,為美國工業提供了最初的血液。從這個方面來講,這個德國典當商的硬幣留下的叮噹聲及其背後的思考,對美國金融歷史演變的重要性像每個美國人的生命一樣重要。內森·羅斯柴爾德 當現金成為君主時。
信用就變成了總理
在19世紀,當內森·羅斯柴爾德給整個歐洲提供動力時,錢變成了君主,迫使人們承認財權勝於君權。他比君主更有力,內森通過支持歐洲產業的復蘇策劃了貨幣工廠,他為政府、戰爭、鐵路——代表進步的事物提供融資。1836年去世時,他留下了一筆未公開的財富(秘密是羅斯柴爾德商標),留下了羅斯柴爾德銀行家的遺產;最重要的是經由他的美國代理人奧古斯特·貝爾蒙(AugustBelmont),留下了對於萌芽時期的美國來說,最早的和最豐富的信用源泉。
雖然當時銀行業仍不成熟,但是內森完全了解金融和經濟之間的相互作用,政治新聞對股票交易的影響,產生牛市或熊市的最快方式,以及黃金儲備如何影響匯率。生於法蘭克福的他創立了倫敦羅斯柴爾德父子公司(London’SN.M.RothschildandSons)。他將一半的時間花在銀行,另一半的時間花在倫敦交易所,他也知道自己是被關注的中心。當經紀人看著他的矮胖身材,希望能夠得到一個預言下一步行動的信號或手勢時,內森總是保持完全空白的表情——將手插進口袋,用帽子蓋住眼睛。
內森長著圓臉,紅頭髮,翹嘴唇,個性酸腐,舉止傲慢,他33歲時在倫敦交易所的一次交易中獲得了家庭財富——從王子那裡得到的王室戰利品。他的父親,梅耶·羅斯柴爾德,建議一位德國王子購買英國統一公債(英國政府債券),並且交給內森來做,因為內森在倫敦並且只收取八百分之一的很少佣金。王子同意購買,給了內森五百萬美元——這在當時是很大一筆錢——全部指定用來購買各種定價在72的公債。
思維敏捷的內森最後為王子買下了債券,但他首先用這筆錢投機金塊並取得成功,賺了一大筆錢,並為自己贏得了在倫敦交易所的聲譽。現在看來,那是很不道德的行為,因為用客戶的錢為自己謀取利益是不誠實,並且通常不清不楚。但在當時,非常不道德的行為這個概念是不存在的。如果那時內森的黃金投機失敗,也就不會有他後來的故事了。
當王子急切地想要看到自己的債券時,內森就以62的價格購買了公債,並通過向王子收取預期的72、將差價據為己有又賺了一大筆!令人吃驚的是,從王子1809年首次預付內森為他買公債的錢到1812年經過了三年的時間,在這三年里,內森用這筆不用付利息的錢賺取了兩筆財富。如果現在的經紀人那樣做,會被判處終身不得從事該行業。內森可能是第一批一流的經紀人惡棍。然而五年後,38歲的他成了英國政府的首席銀行家。
到19世紀20年代,內森和他的四位兄弟在五個國家的首都經營,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遍布歐洲的金融網路。為了將歐洲最富有的人培養為自己的客戶,內森策劃家庭行動,同時他的兄弟們成功地執行。例如,內森編造了一個為波旁王朝路易十八王子重返法國王位進行融資的貸款——由哥哥詹姆士在巴黎執行。當拿破崙王朝被革命推翻時,內森想出了為奧地利的軍事占領融資的貸款——兄弟卡爾也想到了。
在除了口頭相傳之外不存在其他通訊系統的情況下,羅斯柴爾德兄弟通過著名的、有效的私人快遞系統進行聯繫,這個系統是由很多人組成的網路,還有不受天氣干擾的航船以及最重要的信鴿。即使不熟悉內森·羅斯柴爾德的人,也知道那些著名的信鴿。它們聲望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讓內森比戰區外的其他任何人更早地知道拿破崙在滑鐵盧戰敗的訊息。當別人還在擔心英國會失守的時候,羅斯柴爾德則知道不會,通過比在倫敦股票交易所的其他人更早知道這個訊息,羅斯柴爾德買進股票並且又一次賺了大錢。羅斯柴爾德真正地給“兩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這個俗語帶來了不同的意義。
現在,用一眨眼的工夫或一個電話,錢就能夠被轉移到幾乎任何地方,而在內森生活的時代,真正的、物質的通貨——通常是很重的金塊——需要實際搬運以證明存款的存在。內森知道這很不方便,所以用全球票據信用體系取代了舊的信用結構。這樣,內森使得英國政府在反對拿破崙的戰爭中,在1812年到1814年之間向歐洲大陸支付了大約1500萬磅。他非常熟練地操作這筆交易,使得匯率被完整地保留下來。而在那之前,預付錢的政府面臨著大規模損失的可能性。在這個方面,內森是國際信用的先驅。
羅斯柴爾德兄弟——內森、詹姆士、阿姆斯切爾、卡爾和所羅門——組成了世界最大的私有銀行,沒有人可以與他們相媲美。在美國剛剛能夠控制中央銀行而不能持久的時候,羅斯柴爾德家族就類似於當時的國際中央銀行。羅斯柴爾德家族不僅能為工業、政府和戰爭融資,而且能夠穩定恐慌,為西方世界開路,比很多他們與之做生意的、不穩定的政府有更強的生命力。
羅斯柴爾德家族能把歷史引向他們喜歡的方向。例如,當某些原因使得人們擔心德國的兩個州之間要發生戰爭時,羅斯柴爾德的母親古特拉笑著說,“胡說!我的孩子們不會給他們錢!”但或許說明他們力量的最好例子是內森很光榮地設法拯救了英國最好的一個機構。在當時,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力量。
1826年,他拯救了英國的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使其免於破產。在之前一年,很多英國公司投資於剛獨立的拉丁美洲國家,並且是長期投資。(幸運的是,內森回家忙於私事,所以沒有沾上這個麻煩。)一年之間,這些國家拖欠債務,讓英國投資者背負沉重的包袱。結果,大約有3000家公司破產。同時,由於英格蘭銀行給這3000家公司提供貸款,從而成為最終的受害者。這樣,當銀行要關門的時候,內森介入了,做出了由他的哥哥從法國緊急轉移金塊的安排來拯救銀行。這就像我們的中央銀行可以依賴日本央行走出困境,反之亦然。
不工作的時候——這種情況不常發生——內森和妻子及七個孩子待在家裡。她是他最好的朋友,他們很少會尋找家庭之外的人來陪伴,不像他的那些更有社交頭腦的兄弟。內森和他父親一樣,家庭關係很親密,而且希望他的四個兒子能繼續從事家族生意。“我希望他們能將思想、靈魂、身心——一切都獻給事業。”他還補充,要喜歡賺錢,但不揮霍,“賺取大的財富需要很多膽量和警惕心,而當擁有的時候,需要十倍的智慧來保持。”
1836年,59歲的內森去世了,離開了蕭條的倫敦股票市場,由他最小的兄弟掌管家族財富。他去世時,午夜的倫敦屋頂放出了著名的羅斯柴爾德信鴿,通知所有的羅斯柴爾德兄弟和代理人“內森去世了”。鴿子攜帶了簡單的信息:“他死了”。
內森·羅斯柴爾德的重要性在於他真正創建了歐洲的金融市場。在他之前,每個國家都是一個金融孤島。在他的指導下羅斯柴爾德家族推動了金融全球化,不僅促進了最初歐洲範圍內的國際金融的相互影響,而且經由奧古斯特·貝爾蒙將網路遍布美國。如果沒有內森領導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很可能就沒有歐洲金融市場充足的錢來資助歐洲完成產業革命,更談不上美國產業革命的開始。
史蒂芬·吉拉德 最富有的美國武裝民船融資者
THEFIRSTRICHESTMANINAMERICAFINANCEDPRIVATEERS
史蒂芬·吉拉德的家庭生活悲慘,但這也使得他在19世紀早期就有了建立一個百萬資產的航運帝國的動力——並用他的數百萬,開立自己的私人銀行。和他變得富有一樣古怪的是,這個獨眼、苦難的法國人從不休息,相信“勞動就是生活、幸福及一切。”
每天都以一匙荷蘭酒和最濃的黑咖啡開始,到l831年去世時,吉拉德的工作時間超過65年。1750年他出生於法國波爾多(Bordeaux),14歲開始出海,追隨著他父親航海船長的腳步,23歲成為法國最年輕的船長。1774年,他在首次單獨航行而負債累累後,去了紐約,之後再也沒有回家。操著濃濃的法國口音的吉拉德在紐約的一家海運公司工作,擁有一艘船的一半所有權,但當獨立戰爭(Revolutionarywar)爆發時,由於很難逃脫英國軍艦,船在費城擱淺了。野心勃勃又從不滿足的吉拉德,在一個黑暗的碼頭辦公室開辦公司,重新做起了對外貿易。
1777年,在為自己及自己的海運公司取名字的時候,吉拉德娶了一個女僕為妻,但這次婚姻逃不過命運的安排。在他們的唯一的孩子一出生就去世後,他妻子瘋了,在一個精神病院度過了餘生。吉拉德沒有再婚,也失去了很多樂趣。他把注意力從這些事情轉移開,更加努力工作,他為武裝民船融資,與西印度群島、歐洲和亞洲建立了有利可圖的貿易關係。作為一個美國公民,他經過艱難的討價還價,堅持和計畫建立起自己的財富。他控制著以法國哲學家命名的擁有l8艘船的艦隊,運送小麥、魚、麵粉、木材、糖和咖啡。儘管時常會發生禁運、阻塞、海盜和扣押,但這些也許不會對他產生太多傷害。因為吉拉德和碼頭上最醜惡的人有資金往來。他是一個不能容忍愚蠢的精明商人,他宣稱工作“是我在世上唯一的快樂”。(實際上他把養在書桌上的正在唱歌的黃色金絲雀趕了出去。)
隨著他的“唯一的快樂”的高漲和國際聲譽的鵲起,吉拉德和倫敦的巴林兄弟(BaringBrothers)投資費城房地產、保險和美國第一銀行(FirstBankoftheU.S.)時,獲取了一百萬美元的利潤。1811年,政治騷動正在醞釀,第一銀行的特許權被國會終止,這時吉拉德抽出他的海外資本,用過去投資於美國銀行的1/4——120萬美元創造了他非常有名的史蒂芬·吉拉德銀行(BankofStephenGirard)。當他的巨額資本可以不受限制地投資時,吉拉德選擇組建一個私人銀行來補充海運公司的信用。“我的商業資本使我能夠進行賒銷,能夠用手頭的現金無須折扣開展海運生意。”他曾經這樣告訴一位巴林兄弟。然而,不像其他通常與大商業機構往來的私人銀行,吉拉德——以他的誠信聞名——將他的銀行和生意小心翼翼地分開。
·查看全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