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海臨風》

《憑海臨風》

"這裡的海水湛藍而又純淨

旅遊景點

溫嶺

三面臨海,港灣眾多,灘涂遼闊,全市海岸線長達316.31公里。因此到了溫嶺,便不能不提它的海。當我們沿著溫嶺的海岸線走了一圈之後,卻發現這裡的海與別處有所不同。它的海不如三亞那樣純淨碧藍,更沒有廈門的溫馨如玉,這裡的海,更像是一個飽經風吹雨打的中年男子,冷俊、堅硬而又稜角分明。

(圖)《憑海臨風》《憑海臨風》

隱子世外的洞下沙灘
洞下沙灘的方式頗為特別,得先上山,然後再坐上一段纜車方可抵達。不過在落地之後,你會驚喜地發現,這裡原來是一個隱於鬧市的絕好去處。因為它不僅有優質的沙灘、潔淨的海水,更三面環山、一面向海,絕對與世隔絕。

洞下沙灘其實是一個海濱浴場,地處松門鎮與石塘鎮之間,又叫松門海濱浴場。沙灘長約600餘米,寬70米,沙質清淨柔軟。海水長年的沖刷,使得灘外的海區都成了沙質海底,即便是海浪衝擊,也不會有泥質泛起。這裡的海水湛藍而又純淨,夏天的時候,沙灘上滿是前來衝浪的遊客。在這裡,你可以暢遊大海,也可以躺在沙灘上什麼都不乾,盡情享受日光浴。還可以玩沙灘足球、抓螃蟹、挖沙蚶等。有意思的是,我們還碰到了幾個四處兜售海鮮小吃的人。他們是附近的漁民,不出海的時候,拎著自家炒的海瓜子、泥螺之類的海鮮小吃,販賣給遊客。東西倒也不貴,三五元一盤,再買上一瓶二鍋頭,在海灘上暢飲,的確是件非常愜意的事情。

聽當地的漁民講,洞下沙灘的名字還有點來頭,據說沙灘旁邊有一山洞,山洞口有一水簾洞,深50米、寬約5米,高10餘米,潮漲時洞沒,潮退時洞現。洞下沙灘洞下村,均因此洞而得名。

為了證實漁民的說法,我們在沙灘四周搜尋了半天,果真在靠山的一側找到了一個山洞。不過多次的山體滑坡,山洞已被崩塌的石頭堵塞了大半。清亮的水珠從洞頂的石頭縫隙中滴滴噠噠地流出,像是一條條串了線的珠子,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水簾洞。當然,對於遊客而言,這裡倒更像是一個難得的淋浴房。在海水中浸泡過後,來這裡把身上的鹹濕氣味沖洗貽盡,是何等的神清氣爽,這也是在別的海濱浴場所無法體驗到的。

其實,洞下沙灘最值一提的是“二月二拜沙頭洞”。聽當地的老漁民講,每年農曆的二月初二前後,即春汛漁業生產開始前,總有一批批的“鯊魚”游過浴場門口,成群結隊向洞口朝拜。它們時而弓身跳躍,時而高噴水柱,十分壯觀。後經考證,其實並非鯊魚朝拜,而是一批鯨魚,按其洄游規律,自南向北,游經沙灘入口處。漁民們告訴我們,那時候,他們根本不用出門,在自家窗戶前就能看到大海上的“鯊魚群”。可惜,這種景象已有十餘年沒有出現過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風情三蒜島
三蒜島與石塘隔海相望,從石塘防波大堤或石塘碼頭下船,約20分鐘左右便可抵達。其實在三蒜島的附近還有一蒜島和二蒜島,這三個島嶼與石塘漁港正好形成了一條直線。

三蒜島上的石屋十分低矮,貼地而建,與山岩同在,這樣建造是為了更好地抗擊颱風。島上人不多,本地人大都離開了,原來的國小也撤去了。如今一部分當地人在這裡買下了漁船,僱人出海捕魚,自己則做起了船老大。所以現今在這裡織網捕魚的都是外來的打工者。三蒜島的東西兩側均有海灣,東側中段有一處凹形礫石灘,面積不大,卻是島上觀光的最好岸段。與別處不同的是,這裡海灘上的礫石全是紫赫色的,一顆顆被海水沖涮得小巧又光滑。島上遍布著各種各樣的奇礁怪石,如游龍走獸、森羅萬象,一個個天然形成的石洞就點綴這礁石之間,或方或圓或三角形,海水放洞、潮聲縈洞,人呼一聲、四壁回音。潮退時,可在礁石上的縫隙里鉤螺拾貝,十分有趣。

三蒜島又有英雄島之稱。1963年8月,一個號稱“浙江省反共救國軍獨立第三十支隊”的7人武裝特務組,在溫嶺沿海海面活動,躲上三蒜島。結果在島上被漁民發現,7人中除一人自殺外,其餘6人全繳械投降。當年10月,南京軍區在松門召開祝捷大會,此後三蒜島便以英雄島而揚名國內。
漁港黃昏
到達石塘漁港時已近黃昏,數十艘漁船整齊地排列在碼頭邊,落日的餘暉將整個碼頭包圍一片金色的光芒之中。碼頭邊有“叮叮噹噹”敲打船艙鐵板的聲音,一對父子神情專注地在修理漁船,岸邊堆放著雜亂的鐵片碎屑,銹跡斑斑。不遠處幾個婦女坐在小板凳上,一邊聊著家常,一邊織補漁網。這便是漁家人的生活,什麼時候都離不開船和網。碼頭附近有人拎著剛捕獲的海鮮在叫賣,大多是些貝、螺和魚類,看上去都很新鮮,來買的也多是本地的居民。

石塘漁港是國家級的漁港,由於港口有三四百米朝著南方,每年的上半年,東南風滾滾而來,根本無法停泊漁船。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幾年前,當地政府在漁港上修建了一道防波大堤。堤長355米,底寬86米,用每塊重達3.5-7.5噸的扭工字形水泥塊體拋填,再用每塊6.5-7.5噸重的扭工字形水泥體鉤壓,十分牢固。防波大堤不但是石塘人民生命財產的保護線,也是石塘景區的一道風景,大堤建成後,堤內180萬平萬米的水域成為漁船停泊的良港。登上防波大堤,遠望海天相連,山島隱約,帆船點點。登高眺望,石塘全景盡收眼底。
防波大堤西面有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手書石刻“觀浪聽濤”四個大字,沿石階而上,“望海亭”迎風挺立。在亭子裡小憩半會,一路上的勞累頓時被海風吹得煙消雲散,回程時天色已晚,遠處的太陽就像被切了一半的火球,從海平線上緩緩落下,逐漸隱沒於天際。碼頭上的人漸漸散去,屬於漁港的美好一天又接近了尾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