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華佗傳》記

《後漢書·華佗傳》記

華佗回答說:“倪尋是外實症,李延是內實症,所以治療他們也應當用不同的方法。 ”他們馬上照華佗的話去做,病人吃下後立即吐出一條蛇一樣的蟲,他們把蟲懸掛在車邊,到華佗家去拜謝。 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tn

《後漢書·華佗傳》記《後漢書·華佗傳》記

《後漢書·華佗傳》記《後漢書·華佗傳》記

華佗字元化,是沛國譙縣人,又名。曾在徐州地區漫遊求學,通曉幾種經書。沛國相陳矽推薦他為孝廉,太尉黃琬徵召他任職,他都不就任。華佗懂得養生之道,當時的人們認為他年齡將近一百歲,可外表看上去還象壯年人一樣。又精通醫方藥物,他治病時,配製湯藥不過用幾味藥,心裡掌握著藥物的分量、比例,用不著再稱量,把藥煮熱,就讓病人服飲,同時告訴服藥的禁忌或注意事項,等到華佗一離開,病人也就好了。如果需要灸療,也不過一兩個穴位,每個穴位不過燒灸七、八根艾條,病痛也就應手消除。如果需要針療,也不過扎一兩個穴位,下針時對病人說:“針刺感應應當延伸到某處,如果到了,請告訴我。”當病人說“已經到了”,隨即起針,病痛很快就痊癒了。如果病患集結鬱積在體內,扎針吃藥的療效都不能奏效,應須剖開割除的,就飲服他配製的“麻沸散”,一會兒病人就如醉死一樣,毫無知覺,於是就開刀切除患處,取出結積物。病患如果在腸中,就割除腸子病變部分,洗淨傷口和易感染部分,然後縫好腹部刀口,用藥膏敷上,四五天后,病就好了,不再疼痛。開刀時,病人自己並不感到疼痛,一個月之內,傷口便癒合復原了。

府中官吏倪尋李延同時來就診,都頭痛發燒,病痛的症狀正相同。華佗卻說:“倪尋應該把病邪瀉下來,李延應當發汗驅病。”有人對這兩種不同療法提出疑問。華佗回答說:“倪尋是外實症,李延是內實症,所以治療他們也應當用不同的方法。”馬上分別給兩人服藥,等第二天一早兩人一同病好起床了。

《後漢書·華佗傳》記《後漢書·華佗傳》記

一天,華佗走在路上,看見有個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東西卻不能下咽,家裡人用車載著他去求醫。華佗聽到病人的呻吟聲,就停車去診視,告訴他們說:“剛才我來的路邊上有家賣餅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買三升來吃,病痛自然會好。”他們馬上照華佗的話去做,病人吃下後立即吐出一條蛇一樣的蟲,他們把蟲懸掛在車邊,到華佗家去拜謝。華佗還沒有回家,他的兩個孩子在門口玩耍,迎面看見他們,小孩相互告訴說:“象是遇到咱們的父親了,車邊掛著的‘病’就是證明。”病人上前進屋坐下,看到華佗屋裡北面牆上懸掛著這類寄生蟲的標本大約有十幾條。

廣陵郡太守陳登得了病,心中煩躁鬱悶,臉色發紅,不想吃飯。華佗為他切脈說:“您胃中有好幾升蟲,將在腹內形成毒瘡,是吃生腥魚、肉造成的。”馬上做了二升藥湯,先喝一升,一會兒把藥全部喝了,過了一頓飯的功夫,陳登吐出了約摸三升小蟲,小蟲赤紅色的頭都會動,一半身體還是生魚膾,病痛也就好了。華佗說:“這種病三年後該會復發,碰到良醫才以救活。”按照預計的時間果然舊病復發,當時華佗不在,正如華佗預言的那樣,陳登終於死了。

參考資料

1.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538012.html?si=22. 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pv=&word=%BB%AA%D9%A2%CF%F1&z=0&fm=rs4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