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媽咪NEW一下》

《巧媽咪NEW一下》是作者郜瑩的育兒心得,以其新穎的觀念、優美的文筆征服了許多媽媽。作者只希望孩子能快樂成長,將來能做個獨立有用的人的務實心態,為當下許多少婦實現既做好媽媽、又做好自己、親子雙贏的願望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巧媽咪NEW一下》《巧媽咪NEW一下》

作者: 郜瑩
出 版 社: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1
版次: 1
頁數: 319
印刷時間: 2009-1-1
開本: 32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39145839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孕產婦/育兒 >> 育兒百科

內容簡介

《巧媽咪New一下——台灣郜媽育兒新經》是家教書籍中的“另類”,它既有別於充斥坊間的由專家學者撰寫的“理論重於實務”的“親子教育書”,也有別於幫助先天智商“高人一等”的孩子成為有緣哈佛、清華的特優生的“尖子培訓書”,他更貼近多數媽媽們“只希望孩子能快樂成長,將來能做個獨立有用的人”的務實心態,從而為當下許多少婦實現“既做好媽媽、又做好自己”、“親子雙贏”的願望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由於全書以作者在子女教育中發生的小事件作為案例,加上作者精湛的語言表現力,使讓閱讀此書成為一種享受——仿佛看一幕幕家庭肥皂劇中輕鬆接受新的家教理念。
書後還附有可以幫助媽媽對孩子個性做檢測的星座小孩教養法,供媽媽們能從中找對孩子型號來因材施教。

作者簡介

●台灣電視台、電台的資深主持人和節目製作人,上海浦江之聲嘉賓主持人
●在海峽兩岸首創用10餘年隻身走訪大陸五十四個少數民族地區的紀錄
●在台灣和大陸地區出版育兒類及散文類書籍30餘部
●育兒雜誌的專欄作家新浪育兒部落格著名博主
●台灣台北市立圖書館駐館作家、寫作班指導老師
●育兒類、心靈類演講家
●「愛心點燈」公益團隊創辦人
被廣大網友與讀者暱稱為郜媽的本書作者郜瑩,乃一位具有卓越成就、非凡閱歷與充滿愛心的奇女子:台灣廣播、電視台資深主持人,上海浦江之聲嘉賓主持人;上海、北京、廣州、山東、天津、河南…等地親子育兒與婦女刊物專欄作家;在海峽兩岸首創用10餘年隻身走訪大陸五十四個少數民族地區;先後到大陸分布於15省19市的88所大學的紀錄;在台灣和大陸地區出版著作30餘部;在新浪育兒網所開的部落格點閱人數高達300餘萬人次。 2009年初,郜瑩以捐出在本社出版,第一本非內地作家為大陸媽媽們所寫的育兒書「巧媽咪New一下」的版稅,做為替偏遠特困區孩子設立圖書室之舉,帶動國內各省市許多父母組織了「愛心點燈」團隊,一起來參與捐書助偏遠區孩童閱讀的公益活動,至2009年底已有六間圖書室在陜西、雲南與山東設立。 郜瑩並替城市與鄉間孩子,設計了「愛心baobao」活動,讓孩子透過賣報紙、義賣自製手工藝品,來作為替偏遠地區孩子建立圖書室的基金,在2009年底,全中國第一間由孩子勞力所得成立的「愛心點燈」圖書室,將建於山東省。 郜瑩還組織成立了「親子同學會」-以演講、辦活動等各種不同形式,來倡導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活到老學到老、處處是課堂、時時能學習、一生樂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尊重學有專精所長人士的新學習觀念。 郜瑩之前由於長期在台灣廣播、電視台製作與主持親子節目的大量積累,加之在於一對兒女教育方面的成功實踐-兒子在美國紐約攻讀建築學碩士,女兒在上海中醫藥大學畢業拿到醫師執照後,也赴美繼續深造。而創發出一套特立獨行而又行之有效的家教理論,曾撰寫了一系列多次在台灣榮登暢銷書排行榜的家教書籍。 這兩年以來,郜瑩不僅在新浪部落格上與眾媽媽們做廣泛交流,並且因為帶領媽媽和孩子們一起做公益活動,而能貼身的去觀察了解大陸媽媽和孩子間的互動情形;因此以輕鬆不說教的文筆,所撰寫出來的親子教育文章,不僅能較境外教育專家們的為文,多了份能切中大陸媽媽心中所求所想;也由於具有這些豐沛的教育實踐,而使此書增添了不少,能讓一些教育理論落實到生活實踐的實用性。

郜媽經典家教語錄

1.給自己能給的母愛,做自己能做的媽媽。
2.即便不能隨伺身旁給予照顧,但卻要能時時”看見”孩子的需要。
3.再愛丈夫、孩子,也要給自己離開他們的機會。
4.偶爾放孩子去給爸爸「帶壞」!
5.自己沒能力做到模範母親,就不能去要求孩子做模範生。
6.全職媽媽絕不能將自己圈困於小小家庭里,必須走出去!
7.父母沒有資格剝奪孩子自己成長的機會。
8.孩子靠自己的努力達成目標,就是信心的來源。
9.有能力的孩子是”逼”出來的,生活的溫室只會誕生出生命的災難。
10.不做大聲婆來管教孩子,更能達到武俠小說中無影腳的最高境界。
11.將命令、斥責句型改為建議與鼓勵來管孩子。
12.減少孩子在外奔波學習的時間,增加與父母一起受教的時間。
13.父母裝白痴,孩子就聰明!
14.拋開常人的眼光和思維,單純去欣賞孩子的缺陷。
15.不會賺錢的孩子沒有資格去奢侈浪費!
16.想要孩子能改變,得先從改變父母自己的觀念與言行開始
17.陪孩子再過一個快樂童年,是上天給做父母的最大的恩賜。
18.做爸爸的,不要讓你的”忙”造成孩子心靈中父愛的貧乏。
19.要讓孩子長出夢想的翅膀,孩子才能飛得更高更遠。
20.要謝謝你的孩子,因為有他,才能讓我們有機會能做父母。
21.父母能快樂,孩子才幸福。
22.給孩子恰如其分的愛,才是真愛。

編輯推薦

是一本幫助媽媽實踐”既能做好媽媽也能做好自己”,達到親子雙贏的育兒經典
為21世紀出版社繼出版中國人自己的育兒經《鄭玉巧育兒經》後,又一關注孩子心靈成長發育的出版物。

媒體推薦

新浪親子中心百萬部落格主懶媽友童推薦
郜媽育兒的觀點看起來挺“另類”的,但卻往往能給媽媽們不少深刻啟發的原因:
一是出在郜媽的幸運,能生養兩個性別與個性全然不同的產品,具有豐厚的育兒實驗基礎。
二是郜媽不知恥,敢於將自己或成功或失敗的育兒經驗通通給你”報報”。
三是郜媽”不說教”,常會站在媽媽們的角度、理解媽媽們的難處來說事,讓媽媽們能產生共鳴。
四是郜媽的”愛說笑”,她的文筆輕鬆詼諧,讓人能於寓教於樂中輕鬆得到啟迪。
許多媽媽都是在”做了媽媽後才開始學習如何做媽媽”,因此在養育孩子的同時,其實也是父母在自我成長的時機。
願我們都能成為和郜媽一樣的智慧女人和智慧媽媽。

新浪親子中心部落格主高大媽媽閱後推薦
先說說和以往所看的育兒書最大不同處,就是引用了一些網友的觀點,有感同身受的,有完全相悖甚至嗆聲的。。。不同的聲音讓我可以聽到不同的個案,同時引發順向、逆向、橫向、縱向的思考,這不是一本給育兒方法“標準答案”的書,而是讓做媽媽的我需要思考,嘗試,發現。。。這是此書最讓媽媽們受惠的大優點
唯一的缺點是,因為要邊看邊思考導致閱讀速度比以往慢了很多,一個晚上才看完第一章,而且由於腦子使用超負荷,大腦皮層相當興奮,嚴重影響睡眠質量。
“東方國際育兒教育”月刊編輯Journalist/Vicky Zhang推薦
郜瑩,一個勇敢而又非常有才華的女子。之所以叫郜媽,用郜瑩的話來說就是:“‘老鳥媽媽’告訴‘新鳥媽媽們’一些育兒的故事,給新手媽媽們打打氣”。一句話,就表現出一個媽媽的資深經驗和幽默風趣。
儘管郜媽擁有很多讓人羨慕的經歷和榮耀,但她卻認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是她的一對孩子。目前在紐約Pratt藝術學院念研究生的兒子和已拿到營養師與中醫師執照並在準備美國針灸師執照考試的女兒,讓一直擁有大量育兒工作經驗的郜媽更有著強大的說服力。
郜媽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無論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經驗,都很老實地向媽媽們坦白並支招,讓媽媽們能從成功例子中獲取經驗,從失敗例子中來避免錯誤,站在媽媽們的角度出發,從她們的難處出發,娓娓道來育兒的秘籍,這因也是她在台灣所撰寫的一系列家教類書籍多次在台灣登上暢銷書排行榜的原因吧。

讀者評論

不僅僅是為人母才需要看的書

為人父,讀這本書你會更多的了解到自己妻子可能面對的處境;
為人子,你會更好的理解自己的父母曾經給予自己的愛;發現自己的成長經歷中最幸福的時刻,還有一些可能令自己不夠滿意的遺憾。
不管作為何種角色,我們的家庭都需要愛,郜媽分享的是自己一些真實的心得體會,更多的是她在思考,思考自己,思考孩子,思考如何能不因為愛而迷失了自我,如何將愛的力量更適當的發揮出來。作為讀者之一,我被傳染了這種思考,希望其他讀書的朋友也能被傳染~

文如其人,良師益友

郜媽是新浪育兒版塊的知名博主,她的育兒觀點總是那么的智慧而獨到,她的為人處事總是那么的善良而博愛。看郜媽的書就象一個朋友在跟你娓娓道來,完全沒有說教的感覺。每篇文章後面還附上了部分博友的留言,甚至是不同意見,讓人邊看邊思考什麼狀態是最適合自己的。每篇文章的開頭,郜媽都精心選擇了一則與文中內容相關的笑話,總能讓人開心一笑,倍感輕鬆,就如郜媽的文風,很喜歡!
不論孩子送你什麼東西,一定要誠心去稱讚感謝,並且 “大力”使用或食用。
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看見”他努力付出的真心,這才是孩子想要的誇讚。
不要太在意孩子的表現,孩子會因處處要考慮父母的想法,不僅活得很辛苦,也會變成“另一個”父母的拷貝品。
經常練習“五不原則”——不否定、不批評、不指責、不打斷、不急切去試圖改變孩子。
堅持無條件地愛他、接受他的挫敗、支持他。
愛需要儲蓄,也需要隨時拿出來複習。可以常和孩子說他“小時候”的故事、祖輩父母和父母的家族故事;一起來整理照片、回憶往事、寫故事......
睡前的一個晚安吻、出門前的一個擁抱、周末的一次家族聚會......每年除夕一起整理一年來的照片......一些能夠將“愛的痕跡”一代代傳承下去,讓家人感受到彼此的相愛,將全家人能夠粘合在一起,讓孩子生活得更開心與安心的事,都可以放進你的家庭生活里,作為“咱家”的家庭儀式與傳統。
讀罷三本育兒新經,更是真切地感覺到,郜媽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母親,一位將事業和家庭都處理得非常妥貼的女性,是我們這些新手媽媽們學習的好榜樣!

漂亮媽媽的典範

讀了郜媽的書,才知道什麼樣的女人才是真正的漂亮媽媽,愛孩子,愛家庭,愛工作,愛朋友,字裡行間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大概只有這樣生活心態的媽媽才能培育出同樣具有愛心的孩子吧!

目錄

第一章
不要讓“愛”成為“礙”
1.和子女打一場“溺愛戰爭”
十分的愛只能給六分。
2.公主症、王子病大流行
為孩子“付出”得越少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3.不做孩子的提款機
沒賺錢能力的孩子,沒資格吃好用好。
4.培養“不孝子女”守則
不讓自己成為子女心目中的“易拉罐”-隨要隨有、易開。
5.別把孩子給夸壞了
好孩子不是夸出來的,而是從學習能去欣賞與讚美別人的相互鼓勵中長成的。
6.孩子,我要你比我強!
自己做不到的,就沒權力要求孩子去做到。
7.讓自己的“面子”,成為孩子的“責任”
不要想透過孩子,去活出一個沒有滿足的自己。
8.台灣父母教養的緊箍咒-113
不打不罵不成器,但打罵需要有一個,不是依當時“心情的好壞”所訂的準則。
第二章
養好孩子很簡單
1.做孩子的第一個“貴人
把孩子那在“正常”標尺下衡量的壞毛病,視作“優點”來欣賞、培育。
2.別把孩子庸才化
不把焦點放在“怎樣讓孩子不輸在起跑點上”,而是去思考怎樣幫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3.別把孩子當寵物養
孩子的人生,由孩子做主,父母只是陪伴者。
4.身高激增術
不用傳統的缺點教育,讓孩子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改用優點教育,找到孩子最擅長的予以掌聲。
5.成功是失敗的媽媽
蒙住自己的眼睛,任孩子從失敗的經驗中,去累積成功的能量。
6.老媽,悠著點
不保護就是最好的保護,別擋在孩子的面前礙事,藏在他身後看他。
7.媽媽請閉嘴
拉住自己的手,掐住自己的喉嚨,不去教孩子,妨礙了他自己學習的樂趣。
8.孩子需要“子職教育”
孩子需學習對自己的學業負責、對自己的言語行為負責。
第三章
贏家小孩在我家
1.你是什麼“座”的?
不要急著去做“老師”,要學習做個好“記者”,挖掘出孩子內在心性。
2.行不行,得先找對“型”
與其將心力花在替孩子“鋪一條路”,不如多去了解自己孩子的性向。
3.練好學習基本功
讓孩子養成閱讀“閒書”的習慣,勝過送孩子去作文、數學補習班。
4.開開心心學英文
將送孩子去學英語的錢,拿來帶他們去國外旅行
5.動手學好自然科學
放任孩子動手、動腦琢磨出一套聰明學習的腦力。
6.美國小朋友的數學課
2歲就能算出1+1等於2沒啥了不起,10歲、20歲、30歲….能有將1+1大於2的能耐才了不起。
7.該不該給孩子零用錢?
錢和權力一樣,在沒有經驗人的手裡,很容易會讓人“使壞、作怪”,因此從未由亂花錢中得到經驗,去慢慢學習“計畫性的消費”
8.讓孩子先學會花錢
不要給孩子“買不起”的觀念,要開啟孩子“怎樣才買的起的”的思維方向。
第四章
和“第三者”一起教管好孩子
1.家長會裡的灰姑娘
不要讓孩子覺得家長會是和批鬥會、羞辱會、打罵會…畫上等號。
2.和老師結善緣
從孩子入學開始,媽媽就要將教育的“主導權”交棒到老師手上,去認真充當老師的“助教”,全力支持、配合老師工作。
3.常和老師去“哈拉”
找老師去“哈拉”的心態,必須定位在“看朋友”,而非“拜託老師多照顧”。
4.父母的“第三隻眼”-家庭聯絡簿
“家庭聯絡簿”是檢測親子互動,究竟是每天晚上幾點鐘開始的。
5.孩子最好的玩具就是“孩子”
幫助孩子交朋友,比幫他存一大筆錢來得對他更有利。
6.孩子的朋友,就是爸媽的朋友
孩子的朋友是親子間必須具有的“第三者”。
7.隔代教養兩岸不大同
為求省錢、省力與省心,將孩子扔給長輩帶養,就得付出加倍的金錢與心力,去挽救那“一念之差”。
8.都是爺爺奶奶的錯
莫挾子自重,把自己放到“領導”的地位,將幫忙照管孩子的長輩視為“下屬、諸侯”,做對、做好的事視為當然。
第五章
愛是最好的教育
1.把打罵孩子當作戲演
被氣得想打孩子時,去打掃、打傘、打球…就是不打小孩。
2.別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別人打
不要把孩子寵壞了,再交給別人去嚴罵嚴打矯正惡習。
3.你不笨,因為你是我孩子
栽培好孩子的秘訣,就是愛他們、鼓勵他們而已!
4.再忙,也要陪孩子長大
只要你“真”心認為是“重要”的,就自然能“有”時間來陪孩子長大。
5.愛需儲蓄
替孩子開設一個“親情賬戶”,將一些能帶他溫暖、想念的親愛之情儲蓄進去。
6.愛需複習
將一些以文字或影像所紀錄的“愛的見證”,隨時拿出來跟家人一起“複習”。
7.傳家寶
將“愛的痕跡”,一代代傳承下去,讓家人感受到彼此的相愛。
8.久久滿足、久久愛
以“久久滿足久久愛”的思維模式,不慌不懼自己和孩子的“不滿分”。
後記:
在“安全”教養法上轉個彎

附錄

星座小孩教養法
孩子的性格典型測試。

序言

郜媽的私房絕活兒
沒想到郜媽會找我來寫推薦序,因為一來我不是大牌寫手,二來我只是個新手媽媽,我在仿著古代詩人“僧‘推’月下門”還是“僧‘敲’月下門”時拔了幾根頭上新生的白髮後,琢磨出了兩個重要因素——
1.我是郜媽的鐵桿“冬粉”,總是第一個搶坐“沙發”讀到她部落格新文的人。她的每一篇文章我不僅都拜讀過,而且在深感受益下身體力行於處理自家的親子教養上,還不吝向許多新手媽媽們推薦。
2.我比許多郜媽的“冬粉”有一個更大的優勢,就是我因工作之便,能有機會很幸運地近距離與郜媽接觸,觀察領略郜媽的言傳身教。
因此不論是談郜媽的文章或是郜媽這個人,我應該都能說出些道道來吧?
先從我對郜媽這人的觀察說起——
第一次見到郜媽,著實大大“驚艷”了一番,郜媽的美貌自是不用說的(比照片上好看很多啦),其裝扮也是既優雅又時尚,言談舉止上處處散發出青春的光芒和活力,如果不是知道她的“豐功偉績”,我無論如何不能相信,這是一位養育了兩個孩子長大的“資深”媽媽。後經多次接觸又發現,郜媽從外表到內心,都年輕得讓人驚嘆。

文摘

郜媽愛說笑
媽:“欣欣,我對你的考試分數很不滿意!”
欣:“媽媽,這代表我們的鑑賞力不太一樣喲。”郜媽侃一侃
在進入人生半百的那一年,我接到一張邀請我參加國小同學會的帖子。
許多同學都是在國小畢業後就再也沒有聯繫和見面,在時隔三四十年後再相見,大家憑著記憶將名字與臉孔“對號入座”,多半都能很快地“聯結”,只有少數幾位因為改變較多讓人費猜疑,而其中首推一位唐同學,改變之巨大讓眾人“跌破眼鏡”!
因為在記憶中,唐同學總是“不安於座”地擾亂課堂秩序,他尤其喜歡像猴子一般爬高下低,而讓每位曾帶過他的班主任頭痛不已。
有一位班主任經常罰他站,並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譏諷他:“你就好好練這些‘高來高去’的功夫吧,將來好去爬高樓做賊去!”
我們在這個班主任的“洗腦”下,都認定他將來肯定會成為一個走家串戶的飛賊。
嘿,結果這次同學會上,穿著名牌西裝,體形保持得最好的唐同學遞出名片,竟是目前在建築業界最紅火,月薪高達十萬餘元的“鷹架工程師”!
唐同學說他的人生會有如此大的轉折,完全要感謝他上中學時遇到的一位黃老師。
當黃老師看到他面無懼色地在高牆、大窗架上表演“特異功能”時,不是譏諷責罵,而是笑嘻嘻地誇讚:
“你膽兒真大,都沒有懼高症,將來肯定能成為一個建築高樓大廈的人才!”
黃老師這句話,替他指引出來另一條“明道”,讓他開始去觀察和設法了解,蓋高樓大廈所需的人才究竟有哪些。最後他尋找到一種專門替高樓搭建鷹架,以方便進行建設的工作——“鷹架T程師”。“所以,還真是應了那國小班主任說的話,我這人就是注定要‘高來高去’的,但幸好他只說對了一半,我是做‘飛人’,而不是做‘飛賊’!”
唐同學自嘲口吻中帶著無限自豪。
我想唐同學一定很希望能讓當初低看他的國小班主任,和鼓勵他的中學老師,看看現在的他吧?
中國有句老話說:“天生我才必有用!”
伯牙在遇到子期之前,也被人視作個會彈奏一些音符的普通樂師;
千里馬在遇到好主人前,也只是一匹個性頑劣的野馬;
美玉在被雕琢前,僅是一塊醜陋的石頭;
鑽石和煤炭中的成分都是同一元素;
黃金在未被淘煉前,就是一堆不起眼的砂石……
人的一生,總有機會遇上幾個“貴人”。
這“貴人”有在傳統思維里,能處處予以我們提攜、鼓勵的“好貴人”。
也有用踐踏、打擊來激起我們鬥志的“壞貴人”。
成功與否全在於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來接受這不同“貴人”給我們的指引、打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