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為中國人寫的超右腦開發訓練》

《專為中國人寫的超右腦開發訓練》

現階段,掌握了一定的右腦開發技術,能將幼兒、小學生、中學生的右腦思維潛能有效開發的人民教師可稱為右腦開發師。人的大腦擁有無限的潛能,腦科學研究證明,開發右腦是開發大腦潛能的唯一有效途徑。掌握一定的右腦開發技術是每一個教師對學生進行全腦教學的首要條件。右腦教育實踐證明,右腦開發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左右腦思維功能和諧的過程,是一個全腦開發,全腦教學的過程。

基本信息

(圖)《專為中國人寫的超右腦開發訓練》《專為中國人寫的超右腦開發訓練

《專為中國人寫的超右腦開發訓練》,作者:(日)七田真 著,出版社: 南海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右腦開發訓練全面公開,全世界近500所七田真右腦教室實踐驗證,國際右腦開發權威七田真博士,將50多年的研究和實踐成果,結合中國人的學習特點,專門設計了一套簡易學、操作性強的基礎訓練,旨在幫助大家從根本上提高記憶力、策劃力、判斷力、速讀能力及語言學習能力。

信息

出版時間:2008-4-1,
字數: 140000
版次: 1
頁數: 164
印刷時間: 2008/04/01
開本: 16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SBN : 9787544240161
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國際右腦開發權威七田真博士,將50多年的研究和實踐成果,結合中國人的學習特點,專門設計了一套簡單易學、操作性強的基礎訓練,旨在幫助大家從根本上提高記憶力、策劃力、判斷力、速讀能力及語言學習能力。
通過眼部肌肉訓練、殘像訓練,喚醒右腦的照相記憶能力;
通過捂住耳朵大量反覆地朗讀,引發深層右腦的共振共鳴機能;
通過5分鐘短文默寫訓練,打開右腦自動記憶信息的迴路;
通過中英文對照高速視聽讀訓練,鍛鍊右腦自動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你全面開發右腦的方法,徹底喚醒沉睡的右腦潛能!

目錄列表

第1章:你的右腦是一個寶藏
1.人類使用大腦的方法一直是錯誤的
2.右腦與左腦有著天壤之別
3.0~6歲的孩子都具備照相記憶能力
4.右腦是高速、無意識運轉的大腦
5.記憶的性質是完全不同的
6.培養海馬記憶,改變記憶質量
7.大量重複簡短的語句可以打開間腦記憶迴路
8.進入右腦狀態的3個步驟
9.冥想與丹田呼吸讓大腦充滿α波
第2章:視、聽、讀三位一體開發右腦
1.每個人都擁有照相記憶能力
2.讀過兩三遍後,能夠把20頁內容複述出來
3.從幼兒時起注重觀察訓練
4.訓練右腦的照相記憶能力
5.通過圖像訓練開發右腦記憶迴路
6.打開右腦,獲取絕對音感和絕對記憶
7.用曼陀羅卡片培養右腦的想像力
8.聽覺刺激是開發深層大腦學習潛能的鑰匙
9.聲音被直接記憶在大腦最深處
10.捂住耳朵傾聽體內振動音
11.托馬迪斯博士證實的莫扎特音樂效應
12.猶太孩子從1歲半起就背誦《摩西五經》
13.培養天才的正確方法是不求理解,只管通讀和背誦
14.背誦對於大學入學考試也很重要
15.用高速視聽讀來記憶英語單詞
16.把左右腦融為一體發揮強大能量的極橋法
第3章:高速視聽讀讓右腦發揮潛能
1.高速視聽讀要求眼睛、耳朵和嘴一起動起來
2.眼部訓練讓你一眼看到整頁內容
3.用2倍速、4倍速來聽,讓耳朵習慣高語速
4.幼兒進行通讀、背誦訓練可以造就非凡的大腦
5.掌握了18門外語的舍里曼
6.36歲時才開始學中文的長澤信子
7.通過高速大量的輸入,英語也會變得簡單易學
8.“C0me、C0me”英語——優秀的右腦英語學習法
第4章:右腦開發基礎訓練
1.堅持右腦開發的基礎訓練
2.準備工作——冥想、呼吸和想像
3.一點凝視訓練
4.眼部肌肉訓練
5.視野擴大訓練
6.3D卡片訓練
7.殘像訓練
8.曼陀羅卡片訓練
9.瞬間讀取信息訓練
第5章:高速視聽讀訓練
1.高速視聽讀訓練激活右腦
2.重視高速視聽讀
3.速讀訓練
4.5分鐘短文默寫訓練
5.英語高速視聽讀訓練(中英文對照)

精彩書摘

第1章你的右腦是一個寶藏
1人類使用大腦的方法一直是錯誤的
人類使用大腦的方法一直是錯誤的。我們知道,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右腦是“直覺、音樂、圖像、藝術”之腦,左腦則是“邏輯、語言、分析”之腦。人們通常只使用被稱做“語言腦”的左腦,而被稱做“圖像腦”的右腦幾乎得不到使用。
美國加州工業大學的E.博根斯博士說:“以前的教育只利用了左右腦中的一個半球(左腦),對另一半置之不理。這就像不讓有可能非常出眾的人去上學一樣。”
博根斯博士指出了忽視右腦能力的教育問題。右腦是天才腦,其中隱藏著強大的能力,這一點可以通過PE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將大腦活動用顏色顯相來證明。利用PET可以顯示擁有“超能力”的人在使用超能力時的大腦狀態,並由此確定他們使用的就是右腦。而用PET來顯示普通人使用大腦時的狀態,就會發現他們使用的是左腦。如果說普通人和被稱為“超能力者”或“天才”的人有什麼不同的話,就在於是否使用了右腦。
人類一直錯誤地使用著大腦,雖然每個人都擁有可以發揮出天才能力的右腦,卻只使用左腦,讓右腦這個寶藏一直沉睡著。
另外,由於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所以我們的大腦中也有左右兩條學習迴路。通常人們只使用左腦的學習迴路,偶爾見到被稱為天才的人使用了不同的學習迴路——右腦學習迴路,就以為那是和我們這些普通人毫不相干的“超能力”。其實,這是任何人都擁有的能力,只是因為普通人不知道有這條學習迴路,也不知如何才能打開它,因此無法利用而已。七田式超右腦開發訓練就是教給大家開發右腦、打開右腦學習迴路的方法,讓大家能充分發掘自己大腦中的寶藏。
2右腦與左腦有著天壤之別
左腦和右腦有著完全不同的機能,右腦能力是左腦能力的100萬倍。左腦是用語言來運轉,而右腦則是用圖像來運轉。在生活中,我們無論是與人交談,還是思考、記憶、閱讀,都會使用語言,因此左腦得到了充分的開發。
右腦在思考時使用的是圖像,把想法告訴他人時使用的也是圖像,在記憶的時候使用的仍然是圖像。但普通人習慣使用負責語言功能的左腦,因此右腦的能力沒有得到開發。
而在人類的歷史中,那些被稱做天才的人,大多使用的都是發揮圖像功能的右腦。例如,發現了相對論的愛因斯坦;既是偉大的藝術家,又是偉大的科學家的達•芬奇;被人們稱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
這些人並不知道大腦分為左右腦,只是無意識地使用了右腦,卻創作出了優秀的藝術作品,做出了驚人的發明,這樣看來,只要學會了使用右腦,每個人都能成為天才。
天才們使用右腦有一個普遍的特徵,就是能看到清晰的圖像。如愛因斯坦就曾說:“我不僅能用科學的方法,還能使用視覺圖像和情感進行思考。”發現了數百個數學公式和定義,被譽為“20世紀的天才數學家”的拉瑪奴江也曾說:“女神在夢中教會我數學公式。”
與愛迪生並稱為電氣領域兩大天才的尼古拉•特斯拉據說自少年時代起,在考慮問題時,腦子裡立刻就會形成清晰的圖像。他在看到算術題時,腦子裡馬上就會浮現出問題的答案。
伽利略的父親在回憶伽利略的幼年時寫道:“他就像是一個小天文學家,總是能看到奇妙的幻像,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
安徒生小時候學習並不好。但是,他的母親從小時候起就經常讀《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給他聽,因此大大培養了他的想像力。他經常在上課時做白日夢,從圍牆上的洞偷看鄰居家宮殿式的大房子,陷入幻想。
日本童話作家宮澤賢治小時候也經常會看到一些別人看不到的圖像。他召集孩子們開音樂鑑賞會時,這樣描述他所看到的圖像:“看,在綠油油的草地上,一位外國夫人戴著天鵝毛裝飾的閃閃發光的帽子。”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還不想聽音樂,總想溜出去玩兒,可聽著賢治的描述,孩子們也漸漸地從音樂中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圖像。
右腦具有把所見所聞用圖像記憶下來,並用圖像把信息原樣重現出來的能力。這種像拍照片一樣把我們所看到的東西記憶下來,在需要時又使圖像重現的能力被稱為照相記憶能力。
這種照相記憶能力常出現在0~12歲的幼兒身上,成人身上很難見到。
不過,由於這種能力是天生的,並不會一旦消失就不再出現。只要堅持訓練,即使成年人也能恢復這種能力。
當然,右腦和左腦其實就像車的兩個輪子一樣,只有同時運轉,大腦才能發揮出最高的效率。但目前為止的現狀卻很明顯,是左腦這個輪子巨大,右腦這個輪子太小,所以車不能前行,只能在同一個地點不停地打轉。
30-6歲的孩子都具備照相記憶能力
關於右腦的照相記憶能力,在某些有關記憶的書中也有提及,但這些書中並沒有把它定位為所有人都可以具備的右腦能力,而是把它視為一種特別的超能力。
照相記憶能力的定義如下:“所謂的照相記憶能力是指過去的體驗形成清晰的圖像重現在眼前,而不是模糊地被記起。”
這一能力的發現過程如下。1917年,在德國的一所中學裡,一位叫奧特•克羅的生物老師讓一個學生講解蜘蛛結網的樣子。那個學生講得非常生動,仿佛他正看著蜘蛛在結網一樣。老師感到非常不可思議,於是就問:“你在黑板上看到什麼了?”那個學生回答說:“我在黑板上看到了蜘蛛。”
其他的學生也聲稱自己看到了蜘蛛,於是老師對全體學生進行了實驗,結果發現有40%的學生看到了蜘蛛活動的圖像。
克羅老師將這一現象報告給了自己的恩師——馬爾堡大學的埃里克•楊施教授。
至此,關於照相記憶能力的研究才正式開始。在此之前,楊施教授一直以成人為對象進行研究,但在成人當中發現擁有這種能力的人非常困難。因此,楊施教授的研究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而現在發現幼兒們普遍具有這種能力,研究才得以正式展開。
楊施教授將這種能力正式命名為照相記憶能力,他認為12歲以下的孩子60%都擁有這種能力。
照相記憶能力是右腦的能力,這種能力在人0~6歲時會經常表現出來。在6~12歲時,也比較容易表現出來,而在12歲之後則比較困難。
也就是說,年紀越小越容易表現,而年紀越大,這種能力表現出來的可能性就越低。
很多研究者沒有注意到這一規律,而將研究對象設定在小學生以上的人群中。正因為如此,他們的研究大多進行得比較困難,實驗數據也比較匱乏。
如果以0-6歲的幼兒為對象進行研究,照相記憶能力出現的機率則是100%。這一點已在我指導的全日本400多個幼兒教室中得到了證實。很多老師向我匯報說,他們教室中的孩子100%具有照相記憶能力。
雖然一般來說12歲以上的孩子很難看到圖像,實際上並非完全如此,有些成人——如運動員在經過圖像訓練後,也可以看到圖像。
4右腦是高速、無意識運轉的大腦
左右腦工作的效率有很大的不同,左腦工作的速度非常緩慢,右腦卻能夠超高速地處理進入大腦的信息。
例如,用左腦——也就是用文字——看完一本書要花10天,但是用右腦,也就是用圖像——看完一本書只要花10分鐘。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的差別呢?
用左腦看書的方法是一部分一部分地通過理解來記憶,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看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而用右腦看書的方法是快速地翻閱書本,把每一頁作為一個圖像記憶下來,這樣就獲得了一個整體印象,每個部分之間的聯繫也可以一眼就比較出來。
此外,左腦的創造力非常貧乏,因為創造力與想像能力、直覺能力有著密切的聯繫,而右腦能夠在瞬間把握整體,這樣就可以用直覺修改錯誤的部分,正確地對信息加以整理,因此真正的創造力存在於右腦之中。而只能一部分一部分理解的左腦幾乎沒法獲取靈感或套用直覺。
總的來說,右腦具有4大能力。
1.共振共鳴能力。
2.照相記憶能力。
5.高速、大量記憶能力。
4.高速、自動處理能力。
右腦通過共振共鳴能力,將事物所包含的信息全都作為波動信息來接受,然後再運用照相記憶能力把它們轉變為圖像來記憶與傳遞。
右腦還具有一次性大量接受並記憶信息的能力,還可以自動理解信息間的法則和原理,然後超高速地自動處理接受到的這些信息。
右腦是潛意識運轉的大腦,因此,這4大能力可以理解為“潛意識的能力”。相比之下,左腦完全是通過意識來發揮功能的。
離開了左腦的運轉,我們無法使用語言來進行交談或計算,所以必須先求得理解,然後再在這個基礎上來記憶。
但使用左腦的話只能向左腦輸入信息,當然也只能通過左腦來輸出。這種輸入和輸出都十分緩慢,而且效率很低。
與之相反,右腦的輸入是高速的、大量的,只有不追求理解和記憶,超高速、大量地向右腦輸入信息,才可能由右腦輸出,才能激活右腦的照相記憶能力,讓右腦發揮出卓越的理解力和記憶力。
5記憶的性質是完全不同的
人的記憶力沒有天生好壞的區別,只有右腦與左腦的區別。左腦記憶是語言性記憶,不僅記憶容量小,而且記憶速度慢。同時左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衰老。
但是右腦卻不同,它屬於圖像性記憶,記憶容量大,記憶速度快,並且可以隨時再現。
更令人興奮的是,右腦的能力可以在後天開發出來,即使是成人,也可以通過鍛鍊,開發出自己右腦的潛力。因此,右腦記憶是一種人人都可擁有的優秀的記憶能力。
另外,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記憶可以分為很多種。既可以根據保存時間的長短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也可以分為把事物作為知識來記憶的“語義記憶”和用身體來記憶事物順序的“程式性記憶”。不過在這兒,請大家牢牢記住“顳葉記憶”和“海馬記憶”這樣的區分方式。
縱向切開大腦,我們可以發現大腦有3層。最外面的是新皮層,其次是舊皮層,中心為腦幹。
人類的大腦中,與記憶有關的部分是顳葉、海馬體和間腦。顳葉屬於大腦新皮層,顳葉記憶位於記憶階層的淺層,比較容易遺忘;而海馬體屬於大腦舊皮層,海馬記憶位於記憶階層的深層,記得比較牢固;間腦屬於腦幹,間腦記憶是更深層的記憶。
海馬體是大腦中掌管記憶的核心部分。老年人的常見病阿爾茲海默氏症就是由海馬體的衰弱及萎縮引起的。另外,通過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發現,切除了病灶海馬體以後,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狀會有所減輕,但卻會喪失部分記憶。
我們在記憶時,大腦會首先把接收到的信息記憶並保存在顳葉。當需要時,會重現這些記憶的內容,形成語言、行動,或與其他的記憶內容相結合形成推理、思考判斷和創造。
當大腦對某類信息非常感興趣,或者由於不斷重複某信息,使大腦認為這個信息非常重要時,這些信息不僅會被保存在顳葉中,還會經由神經系統被傳送到海馬體。
我們很難通過意志力駕馭或改變海馬體中的深層記憶迴路。海馬體中的記憶內容會在不知不覺中對我們造成影響。如果一個人擁有的記憶大部分是負面的,就很難通過正常的意識將其消除。
我們之所以能記住五六歲時的事情,是因為它們是進入了海馬體的深層記憶。而最近的事情我們反而大概都忘了吧?昨天的這個時候在做什麼?昨天的晚飯吃的是什麼?有的人雖然記不清楚這些,但是去年的今天在做什麼,他卻能夠一下子回憶起來。
如果用顳葉記憶迴路來學習,我們的學習成績並不會提高很多,但是如果我們運用海馬記憶迴路,學習起來就會相當輕鬆。一旦開啟了海馬記憶,記憶什麼事情都會變得輕而易舉。
另外,位於大腦更深層的間腦也有著強大的記憶功能,後面我會詳細解說。
6培養海馬記憶,改變記憶質量
那么,怎樣才能培養海馬記憶呢?根據大腦生理學的研究,從外部攝入的信息會先在顳葉中進行分類、保存,而一些重要的信息則會被傳送到海馬體,在海馬體內進行整理和保存,1個月左右後被返還到顳葉。在這期間,如果反覆不停傳送這一信息,該信息就會被海馬體深刻銘記,這種反覆傳送的速度越快,海馬體內建立的信息迴路就越鞏固。
人類大腦皮層中有140億個腦細胞,包含小腦在內的整個大腦共有1500億個腦細胞。隨著年齡的增大,人的腦細胞會逐漸減少。人從出生到70歲的時候,腦的重量會減輕50%左右。但是,英國的心理學者埃莉諾經過實驗發現,人腦某個部位的神經細胞會增加,這個部位就是海馬體。
海馬體的神經細胞受到外界的刺激後會長出突觸,突觸通過神經纖維與其他腦細胞連線在一起,形成一個神經網路,並隨著網路的擴展打開信息迴路。這就是海馬體神經細胞生長的方式。
對大腦中的海馬體施以高頻率電流刺激時,海馬體中的突觸會變得十分活躍,加工信息的時間就會變長,儲存信息的時間也會變長,人就更容易記住信息。這種現象被稱為“長時程增強”,即LTP(1ongTerm Potentiation)。LTP是1973年瑞典神經生理學家波利斯和勒蒙發現的。
簡單來說,所謂LTP就是海馬體的突觸進行記憶的現象。具體地講就是,當某種強烈刺激到來的時候,之前幾乎沒有活動的突觸會突然變得活躍起來。在此之後,這些活躍起來的突觸會一直保持這種活躍的狀態。我們可以把緩慢的、少量的輸入信息看做一般的刺激,這種刺激無法提高突觸的傳送效率,也就說無法讓海馬體產生LTP。但是,當我們高速、大量地輸入信息時,就相當於對海馬進行了高頻率刺激,這樣突觸的傳送效率就會提高。
所以,培養海馬記憶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高速、大量地輸入信息。歷史上許多天才的例子就證明了這一點。
發現了特洛伊遺址的德國考古學家舍里曼是一位語言天才,他從24歲時開始,就邊工作邊利用晚上的休息時間學習外語,他的學習方法是“大量輸入”和背誦。利用這種方法,舍里曼先掌握了英語,接著是法語、荷蘭語,之後他又用半年的時間掌握了俄語,還掌握了瑞典語、波蘭語、拉丁語、阿拉伯語等。他的事例充分說明,大量、高速地輸入信息是一種卓越的學習方法。
7大量重複簡短的語句可以打開間腦記憶迴路
在我們的大腦中,還存在著比海馬記憶更深層的間腦記憶,也稱做超級記憶。一旦掌握了間腦記憶,就可以達到“過目不忘”,無論學習還是工作,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普通的語言無法作為記憶進入同腦,只有那些簡短的暗示性的語言才有可能進入間腦,形成間腦記憶。暗示語必須非常簡潔,如果過於複雜,大腦新皮層就會活躍起來,而通向舊皮層或更深層的間腦的迴路會被一直封閉起來。
日本佛教,尤其是真言密教有一種可以使記憶力變得無比優秀的秘。密方法,叫做“虛空藏求聞持法”。簡單地說,就是通過反覆誦唱簡短的真言來培養記憶力。
反覆誦唱可以集中作用於大腦的間腦,這時,大腦的視覺、聽覺、觸覺、時間感、空間感等判斷性感覺將停止工作,進入休眠狀態。同時,顳葉的活動停止,其抑制功能被解除,暗示語進入間腦的迴路被打通。重複的次數越多,這種神經迴路就越暢通,最終形成間腦記憶迴路。據說掌握了這種方法後,可以將看到或聽到的內容長久地銘記於心,這是普通記憶方法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評價

本書中為大家提供的速讀訓練資料《般若心經》,就是由多個簡短的、具有暗示性的語句組成的文章,每天誦讀100遍《般若心經》這類的簡短語句,大腦的性質就會改變,記憶力也會得到飛躍性的提高。當然,不一定要拘泥於《般若心經》,任何簡短而有暗示性的語句都可以,只要高速、大量地反覆輸入,不斷強化,都可以形成暗示語,使顳葉停止活動,從而形成間腦記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