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番·細雨曉鶯春晚》

《定西番·細雨曉鶯春晚》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創作的一首詞。全詞雙片三十五字,抒寫一個少婦對征人的思念之情。

基本信息

【名稱】《定西番·細雨曉鶯春晚》

【年代】晚唐

【作者】溫庭筠

【體裁】詞

【出處】《花間集》

作品原文

定西番細雨曉鶯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羅幕翠簾初卷,鏡中花一枝。腸斷塞門訊息,雁來稀。

作品注釋

⑴羅幕二句——寫美人初起,簾幕初卷,對鏡自照,美如花枝。

⑵腸斷二句——飛雁不傳塞外征人的信息,思念之情,使人腸斷。塞門:塞外關口。顏延年《赭白馬賦》:“簡偉塞門,獻狀絳闕。”李善註:“塞,紫塞也。有關,故曰門。”崔豹《古今注》:“秦築長城,土色皆紫,漢塞亦然,故稱紫塞。”腸斷:表示極度悲切。《世說新語·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緣岸哀號,行百餘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視其腹中,腸皆寸寸斷。”

作品評析

這首詞寫少婦對征人的懷念。上片是泛寫晚春景色和人物形象,把春景與人面自然地結合起來。“柳如眉”,既寫了春柳,又寫了人面。“正相思”,表現了在暮春環境中人物的活動。下片轉入具體刻畫。簾幕初卷,美人初起。以應“曉鶯”。曉妝對鏡,如花一枝,以應“人似玉”。“腸斷”二句,以應“相思”,結構緊湊,渾然一體。

作者簡介

溫庭筠(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溫彥博裔孫。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生活放浪,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因薄其有才無行得罪宰相令狐綯,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出為隋縣尉。徐商鎮襄陽,召為巡官,常與段成式、韋蟾等唱和。後來,歸江東,任方城尉。公元866年(鹹通七年),徐商知政事,用為國子助教,主持秋試,憫擢寒士。竟流落而終。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溫庭筠精通音律。其詩辭藻華麗,穠艷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僅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然題材狹窄,多寫婦女離愁別恨之作,簡潔含蓄、情深意遠,但傷之於柔弱穠艷。在詞史上,溫庭筠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