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頒布施行,是我國文化和社會語文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開創了語言文字工作依法行政的新時代,在我國語言文字發展史上和國家的整體發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10年來,全社會普遍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各相關主管部門大力加強依法管理,全力推進語言文字的規範化、標準化和信息化,規範社會的語言文字套用,極大地促進了語言文字工作的改革和發展。

背景

憲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對語言文字的規範化、標準化提出了明確要求,32個地方法規和規章相繼出台,初步形成了語言文字法律法規體系。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三分之二的地(市)建立健全了工作機構,各級人大、政府和相關行業系統不斷加強組織領導、規劃部署、統籌協調、管理監督,開展調研和執法檢查,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和地方法律規章的貫徹落實過程中促進了語言文字工作機構、隊伍和機制的建設、完善,創設並鞏固了“行政推動、部門協同、專家支持、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語言文字工作的保障條件和體制機制逐步完善。

成效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測試體系初步建立,為國民語言素質的培養提高提供了科學的評價手段。國語水平測試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工作網路,並進入計算機智慧型化測試和管理階段。截至2009年底,全國共建立測試站1296個,培養國家級和省級國語水平測試員43291人,累計測試達3000萬人次;漢字套用水平測試、漢語能力測試體系的研發及測試試點工作順利開展,參與兩項測試的人數穩步增加。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的語言文字工作的四大重點領域——黨政機關、學校、新聞媒體、公共服務行業的基礎作用進一步發揮。各類城市積極開展語言文字工作評估,有效解決了工作中的部分重點難點問題,截至2009年底,共有32個一類城市(直轄市、省會、自治區首府和計畫單列市)、191個二類城市(地級市城區、地區行署所在地城區、一類城市所轄地級郊區(縣)政府所在城鎮)、240個三類城市(縣級市城區、縣和一類二類城市所限縣級郊區(縣)政府所在城鎮)通過達標認定,分別占全國一、二、三類城市總數的89%、57%、11%,極大推動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普及和套用水平的提高,城市的語言文字使用面貌發生了根本性改觀。全國各地已命名國家級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597所、省市級示範校11314所,為宣傳、推廣、普及國語和用字規範化打下了堅實基礎。從1998年起舉辦的每年一度的全國推廣國語宣傳周,成為宣傳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重要平台。
10年來,國語和規範漢字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已成為公務活動、教育教學、新聞出版和廣播影視、公共服務行業的主導用語用字,成為我國不同民族和地區間的主要交際工具;越來越多的公民具備了國語套用能力,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程度和廣大人民民眾的語言套用能力、語言文化素養顯著提高。
“十五”及“十一五”期間,先後研製發布了近20項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在語文教學與研究、出版印刷、辭書編纂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積極推動中國文字的國際標準化。基於“珍愛中華語言資源”的理念,開展語言使用實態監測研究和基於數據分析的戰略研究;2006-2010年連續5年發布《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為國家語言政策的制定和調整提供了參考依據;開展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建設試點工作,對語言資源進行有效的保存和開發。啟動了二百餘項語言文字套用科研項目,為語言文字政策調整、規範標準制定、社會套用管理等提供了學術支撐。積極推動全國語言文字工作系統網站建設,語言文字工作系統政務信息化初見成效。設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標準化、信息化項目百餘項,開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和資源庫建設,加強民族語術語規範化工作,紮實推進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規範化、信息化工作。
按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精神,國家語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門始終堅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主導地位和使用原則,妥善處理方言、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以及外國語言文字等的學習使用,更加強化社會服務、注重宣傳引導,開展語言文字的諮詢、認證,監測與引導社會語言生活狀況,及時分析與研究各類媒體上出現的語言新變異、新現象,並加大對農村、中西部地區的扶持力度,推動東西部對口支援。近9年來,教育部(國家語委)在新疆等10個省(區)開展少數民族教師國語專項培訓,5134名教師受益。地方語言文字工作部門也逐漸關注並提升少數民族、農村教師、進城務工人員的語言文字套用能力,對提高民族地區教育質量、幫助農民工就業和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均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2007年以來開展的“中華誦”系列活動,是加強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手段,是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的創新舉措,也是建設學習型社會、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有效途徑。截至2009年底,全國共有213萬餘人報名參加各省組織的“中華誦”比賽,各級誦讀比賽活動達14220場次,參與活動的總人數為574萬餘人次;近兩年來,近2000萬大中國小生參加了全國學生規範漢字書寫大賽。重視並發揮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促進各民族、各地區經濟文化交流,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特殊作用,通過“中華誦”這一有效載體,極大地提高了國民語言素質、文化素養和語言文字工作的社會關注度,使語言文字工作成為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歷史文化傳承和國家認同、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平台,激發了人民民眾自覺學習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繼承、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與革命傳統的熱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