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禁書(全十六卷)》

(清)戴名世 《四庫禁書》精華提示(二) (清)戴名世

四庫禁書(全十六卷) 特色及評論

彌補缺憾
彌補了《四庫全書》之缺憾,還原了數千年中華典籍之全貌,與《四庫全書》交相輝映:善本雲集
所收典籍絕大部分是孤本、善本、稀見本,多為首次出版,具有極高的版本價值、文物價值和收藏價值:
門類完備
彌補了《四庫全書》所未收的門類,使《四庫全書》之續書體例上更加完備;
不作刪節
內容豐富,多為歷代名家名作,且都未經任何刪節,具有極強的可讀性;
白話名譯
為使讀者能輕鬆讀懂禁書,特聘專家學者對全書進行了規模浩大的白話翻譯工作,名作名譯;
古法精製
採用古法秘技,特製香紙精印,書在香存,清香悅人,永世珍藏。
中華巨典入四庫 欲睹全貌藏禁書
國學名流 高度評價
杜榮坤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歷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四庫禁書》所收典籍大多是孤本、善本、稀見本,且全部經由專家翻譯白話,可讀性強,通俗易懂,具有極高的版本價值、文物價值和收藏價值。《四庫禁書》彌補了《四庫全書》的遺珠之憾,沒有《四庫禁書》的《四庫全書》不是真正的“全書”,《四庫禁書》是《四庫全》不折不扣的“姊妹篇”。
白振聲
中國歷史學研究會成員,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四庫禁書》的出版,“平反”了許多歷史遺留的“冤假錯”案,發掘出許多可圈可點的佳作,應該說,其歷史功績將是有目共睹的。
楊聖
文化人類學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
《四庫禁書》的作者多是名家,其人品、事跡、著作廣為人知,卻被《四庫全書》所禁毀,於情於理都不該。現在終於給了他們一個“說法”、一個早該給予的“位子”。從這個意義上說,《四庫禁書》編委會的專家學者們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善事。
任一飛
中國歷史語言學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
藏書要藏稀有的好書,不應藏那些“炒冷飯”的書。《四庫禁書》給藏書家帶來了意外的驚喜。��

四庫禁書(全十六卷) 內容簡介

禁不住曠世經典 毀不掉萬代名篇
集四庫禁書大成 展中華典籍原貌

■四庫一編驚世界 禁書一出補殘天
《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部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文字量近10
億。清乾隆三十八年至五十二年,由乾隆帝欽定,詔集360位名流學者參與編修,歷15年之久。《四庫全書》對保存中國傳統文化典籍居功至偉。
《四庫禁書》是《四庫全書》禁止收錄之書。清乾隆時期,乾隆帝為加強思想控制,通
過纂修《四庫全書》,發動了大規模的查辦禁書運動,始自乾隆三十九年,止於乾隆五十七年,長達19年。在此期間,乾隆曾多次下詔,明令禁止諸多典籍收入《四庫全書》,包括詆觸清廷統治的野史、筆記、文集,以及有傷風化的淫佚小說、戲曲、傳奇、明代宮廷秘史、方術等各個門類。
■續四庫全書之焚禁 救中華典籍於既毀
《四庫禁書》書目多達2855種,與《四庫全書》所收錄的3461種相差無多;《四庫禁書》多為名家名作,其價值無法估量,只因不見容於當世而悉遭禁毀。《四庫禁書》彌補了《四庫全書》的遺缺,是《四庫全書》的續編,沒有《四庫禁書》的《四庫全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書”,《四庫禁書》與《四庫全書》共同構築了規模弘大的中華文化典籍寶庫。
■千古殘卷屢禁未絕 稀世典籍倖存一脈
《四庫禁書》典籍均為劫後孑遺,都是未經挖改、刪削的祖本。除極少數在近百年來曾
經重刊外,其餘大都成為孤本、善本、稀見本,約占總數的90%,極其珍貴。《四庫禁書》內容廣泛:經部典籍被禁多因作者牽連;史部是禁毀的重點,因此典籍極多,內容豐富;子部填補了《四庫全書》所未收的門類――小說,而恰恰是這些“瑣語淫詞”反映了其時代的風俗與民情;集部為禁毀另一重點,更是名家如林,美不勝收,且多為罕見底本。
■百年滄桑成完璧 萬卷禁書鑄華章
《四庫禁書》所收內容的歷史真實性是《四庫全書》難以比擬的,正是由於其真實性,被清廷定為違礙之書而悉數焚禁。
《四庫禁書》完全打破歷史禁忌,集納百家之言:既有歷代治亂興衰的真實記述,又有帝王將相的統馭權謀;既有先賢智者的處世之學,又有縱橫家的經天緯地之道;既有流芳傳世的千古美文,又有鮮為人知的珍聞軼事。如此宏富的內容合為一集,無疑為當代收藏家提供了一個彌足珍貴的收藏版本。
《四庫禁書》的2855種存目中,現存典籍僅50%左右,其餘畢己亡佚。《四庫禁書》編委會專家組依據各種四庫禁毀書目的著錄,從現存的典籍中反覆篩選,精中擇精,按經、史、子、集四部,將其中版本價值最高、內容最完整、可讀性最強、最具保存與收藏價值的典籍集於一體,並組織學界名流進行浩大的白話翻譯及殘卷缺頁補配工程,歷時6年,才完成了這部焚余巨典――《四庫禁書)。

四庫禁書(全十六卷) 本書目錄

經 部
四書類
《讀四書大全說》 (清)王夫之
中國古代哲學史上劃時代的著作。此書的遭禁實屬天下奇冤,因《四》內有“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王夫之認為:“如今皇上為仁義之君,這‘夷狄’二字,應當避諱”,故將“夷狄”改為“義帝”,表白並無“悖遞謗毀”之心。然而反被據此治罪,罪名是:“甚至敢於編造悖遞字跡,妄肆詆毀本朝,尤為喪心病狂,情實可惡。”
史 部編年類
《萬曆野獲編》 (明)沈德符
這是一部彌補正史之缺誤、記載正史所不能記述的著名野史。以人而論,舉凡皇帝后妃、
內外朝臣各觀其面;以事而言,則朝章掌故、瑣聞遺事無不畢陳。因書中直敘當朝昏暗及高官的貪殘橫恣等劣跡而遭禁。
紀事本末類
《三藩紀事本末》 (清)楊陸榮
融正史、野史、別史、外史、雜史和秘史於一體,被後世認為是“最真切地記載了明末歷史”的珍貴史料。因書中翔實記述了清軍平定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叛亂真象而遭查禁。
雜史類《玉鏡新譚》 (明)朱長祚
朱長祚生逢明王朝“酒色財氣,四痛俱全”之時,耳聞目睹了朝廷慘烈的黨派之爭。他用心觀察、搜輯資料,秘密地將黨派之爭謀術內幕匯成一書。乾隆年間,此書被列入軍機處奏準全毀書目。
《酌中志》 (明)劉若愚
古往今來唯一一部太監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宮闈之事的皇明宮闈秘典。書中記載了不為常人所知的宮廷生活詳情細節,以及明代宦官亂政的內幕。因其記錄詳實,觸犯了清廷的忌諱,所以遭禁。
三垣筆記》 (明)李 清
這是一部只流傳有抄本的政事筆記,作者將其一生為官的心得,全部融入到《三垣筆記》之中。李清身為明崇禎高官,深諳國綱朝政及為官的要律,《三垣筆記》成為後世從政者竟相傳抄的秘笈。因書中實錄了明朝和清朝之間戰與和的秘密,為清朝所最忌,而屢遭查禁。
《平寇志》 (明)彭孫貽
記述了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的興起、發展乃至失敗的全過程,並以此為鑑為治國安邦開具了“良方”。書中描寫清兵“是對殺戮慘毒,有縛人夫淫人妻後殺之者,有驅人父淫其女然後殺之者,有裸孕婦共卜腹中男女剖驗以為戲者,有以大鍋沸油擲嬰孩於內觀其跳躍啼號以為樂者”等,觸犯了清忌,乾隆編修《四庫全書》時,此書被置於存目類而未被刊行。
倖存錄》 (清)夏允■
明代野史。作者自序:“述至先帝(崇禎皇帝)死社稷,遂絕筆不復記。”隨即提筆從戎,起兵抗清,後兵敗投井自盡。夏允■臨死前,囑附其子完淳完成他未及記載的“南都之興廢,義師之興衰”。這部屢遭查禁的野史,又因其作者的傳奇生涯,蒙上了更為神秘的色彩。
《續倖存錄》 (清)夏完淳
神童指摘朝政的千古傳奇。14歲的夏完淳,面對國難家仇,恃其曠世奇才,續書先父之《倖存錄》,17歲便遭殺戮。乾隆五十三年,軍機處認為《續倖存錄》記載的政事和黨禍始末“失實”,遂上奏皇帝將其全部銷毀並立即獲準。乾隆感於夏完淳忠貞氣節和曠世奇才,御詣親封追謚他為“節愍。”
皇明末造錄》 (明)金 鍾
正史中從未記載的著名野史補遺之作。《皇明末造錄》所收內容,盡為清朝統治者所避諱,不敢召示天下的隱事秘情。此書當然為清廷所不容,被列入應繳違礙書籍的各種書目中。
安龍逸史》 (清)屈大均
屈大均冒死傳世之作。作者秉持一個正直學者的良知,不顧清廷之禁令,幾十年秘密徵集南明戰事史料,使其得以傳世。乾隆年間軍機處奏進全毀。
典故紀聞》 (明)余繼登
余繼登一生為官,累遷至禮部尚書,對明代列朝實錄爛熟於胸,並以此為據,寫下了這部不朽的野史名著。此書“凡關國家大政大本則書,非大事而於世為急則書,非大非急而為異聞則書,非異而事所從起則書”。此書為安徽巡撫閔鶚元奏繳,乾隆四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奏準禁毀。
《碧血錄》 (明)黃 煜
這是一部東林黨徒的臨終遺言集。人之將死,將以何態視世?面對慘刑酷罰,是什麼力量使他們寧死不屈?此書為安徽巡撫奏繳,乾隆年間奏準禁毀。
《復社紀事》 (清)吳偉業
復社以在野文社的名義,秘密行政黨之職,是歷史上黨禍之亂的最高組織形式。他們的影響所及,常能風動下層民眾,造成數十萬人的示威運動或直接行動。《復社紀事》披露了“惑眾秘術”。此書為安徽巡撫奏繳,乾隆年間奏準禁毀。
《嘉定屠城紀略》 (明)朱子素
作者以自身虎口餘生的經歷,忠實地記述了清世祖順治二年“嘉定三屠”血案的全過程。在本世紀初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者用《嘉定屠城紀略》和《揚州十日記》這兩部書作為號召,激發人們反抗清朝鬥爭的義憤,幾乎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此書於乾隆四十四年奏準禁毀。
《東林本末》 (明)吳應箕
在中國一脈相傳的君主專政體制中,無數次黨派相傾釀成黨禍,其中漢之黨錮,唐之清流,宋之黨籍,明之東林復新是彰明最著者。《東林本末》以一個戰死疆場的東林黨徒的親身經歷,記述了明王朝長達70多年的東林黨派興起、罹禍的興衰全過程。作者在自序中云:“東林者,門戶之別名也,門戶者,又黨之別號……相傳多失其實,於是而有偽者……”。此書為林彪一生刻苦研讀的少數著作之一。
《汰存錄紀辨》 (清)黃宗羲
黨派之間殊死相鬥的詭智秘術。書成之後,即抄者如雲,當持“以正戒邪”心態讀之。此書在清代屢遭查禁。
《宏光朝偽東宮偽後及黨禍紀略》 (清)戴名世
朝宮之亂必致朝綱之腐敗、黨禍之叢生。《宏光朝偽東宮偽後及黨禍紀略》披露了鮮為人知的宮廷秘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黨禍源起的真實原因。此書為安徽巡撫奏繳,乾隆年間奏準禁毀。
《揚州十日記》 (明)王秀楚
本書作者是史可法的幕僚,《揚州十日記》是“身所親歷,目所親睹”的記史著作祖本。書中記述了清軍攻破揚州,肆意姦淫婦女,泣聲盈野的人間地獄慘相。後世評價此作品“無疑是一部天然的哀情小說”。這種直露描寫清兵暴行的書籍,自然是清王朝所不能容忍的,乾隆五十三年該書全部遭到焚毀。
江變紀略》 (清)徐世溥
紀實性的野史紀典,僅有抄本傳世。書中對清兵攻破南昌城的暴行進行了詳細的記載,特別是清兵將婦女抓來“各旗分取之,同營者迭嬲無晝夜”的直露描寫,更是慘不忍睹。該書於乾隆四十四年奏準禁毀。
《三朝野記》 (清)李遜之
泰昌朝、天啟朝、崇禎朝三朝野史。書中所記朝廷內部慘烈爭鬥是正史中從不敢涉及的,為彌足珍貴的史料。此書乾隆年間,列入浙江省堂辦奏繳應毀書目。
中華巨典入四庫 欲睹全貌藏禁書
《四庫禁書》精華提示(二)
詔令奏議類
《大義覺迷錄》 (清)雍正皇帝
這是一部中國歷史上惟一一次皇帝與囚徒的對話,雍正皇帝親頒詔帖要求朝廷上下、地方官吏人手一冊的必閱之書;這又是一部雍正的兒子乾隆,違背先帝遺昭,惟恐天下有一人知曉的清王朝第一大禁書。
傅記類
《千古奇聞》 (清)李 漁
關於中國古代婦女的奇聞史記,這是笠翁年近七旬的最後一部傳世作品。李漁自言:“以為香閨儀范,是亦閨閣中不私枕秘之遺意也。”李漁的作品被全部列入《四庫禁毀總目》。
政書類
佐治藥言》 (清)汪輝祖
這是作者四十年幕僚生涯的嘔心瀝血之作。《佐治藥言》取良藥苦口利於病的含義,後世將此書作為居官升遷的秘典,習讀習誦不敢怠慢。領悟其真諦者,無不官階榮升,是從政為官者的必備之書。因書中披露了官場之秘術,引起清統治者的恐慌而遭禁。
《學治臆說》 (清)汪輝祖
汪輝祖卸任在長沙居住期間,以及返鄉之後,慕其《佐治藥言》盛名,各級官員紛至沓來,征尋為官秘術和升遷之道。汪輝祖的兩個兒子將這些內容加以整理,輯成了另一部為官從政的“傳世真經”。
史評類
《看鑒偶評》 (清)尤 侗
史評之經典,名家精研《資治通鑑》心得之作。毛澤東評點《資治通鑑》時,多以《看鑒偶評》的觀點作為立論。此書因有“違礙之語”而遭禁。
子 部雜家類
《五雜俎》》 (明)謝肇■
驚世駭俗的“離經叛道”之作。《五雜俎》一反傳統,與清王朝尊崇為治國之策的理學背道而馳,加之書中把矛頭直指清太祖努爾哈赤,此書被禁是在所不免了。
釋家類
無門關》》 (南宋)慧 開
此書為宋代慧開大師獻給理宗皇帝的祝壽禮,後刊入《大正新修大藏經》。《無門關》從
公案到評說都保留了唐宋禪宗語錄的口語風格,生動潑辣,精彩曉暢 ,多有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書成之後,流傳於叢林,成為禪學公案參究的教本。後又遠播日本,為日本禪家必讀書,亦有英譯本流行歐美。此書於乾隆四十三年遭禁。
小說類
《飛花艷想》》 (清)樵雲山人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價此書是“才子佳人小說中的經典之作”。清名士李仲麟 評曰:“……多演男女之穢跡,敷為才子佳人,以淫奔無恥為逸韻,以私情苟合為風流。雲期兩約,摹寫傳神,少年閱之,未有不意盪心迷、神魂顛倒者。”此書屢遭查禁。
銀瓶梅》》 (清)佚 名
清代著名小說,在坊間廣為流傳,被時人譽為“言情與記史的最完美結合”。乾隆年間,被定為淫詞小說遭到禁毀。
《玉樓春》》 (清)白雲道人
在明末清初大量出現的淫佚小說之中,情節最為奇艷,筆端牽涉穢褻。雖格調低下,但非不堪入目,故清劉廷璣評此書為“稍近淫佚”。
《雙和歡》》 (清)青心才人
清初淫詞小說的代表作。嘉慶年間越南詩人阮修把這部小說移植為長詩《金雲翹傳》,成為世界名著之一。
《金谷懷春》》 (明)楚江仙隱石山
孕育了明清小說的誕生與繁榮。是《懷春記》等著名傳奇改編的底本,《金瓶梅》、《肉薄團》、《歡喜冤家》等禁毀名著中多次引用其情節和詩詞。因“筆涉穢褻”屢遭查禁。《風月夢》》 (清)邗上蒙人清代淫詞小說,亦名《名妓爭風全傳》。書題“風月夢”,意在警醒世人,青樓妓院不是輕造之地,妓家本性難移。因書中直露描摹青樓妓女生活而遭禁。
《青樓夢》》 (清)慕真山人
被魯迅先生譽為“清之狹邪小說的代表作”。《青樓夢》從人物到結構都有意模仿《紅樓夢》,只是易淑女為娼妓,另闢情場於北里。小說描繪柔情,敷陳艷跡,竭力鋪張其風流場面。因作品有傷風化而遭禁。
兩交婚》》 (清)無花藏主人
明清小說中較有影響和流傳甚廣的一部。《兩交婚》別於同期小說的最大特點是,將情愛描寫中的佳人由才美型向智慧型轉化,尤其將妓女刻畫成機敏過人、聰慧可愛的形象。因其“誨淫”而遭禁。
《情樓迷史》》 (清)佚 名
此書在清代被視為“淫書”而屢遭禁毀,今僅存孤本。魯迅先生曾盛讚其至情至性的寫作風格“情之所至,金石俱烈,動人心弦。”
《綠牡丹全傳》》 (清)佚 名
清代著名俠義小說。以唐朝武則天時期為背景,以將門之子與江湖女俠的恩怨情仇為線索,敘述了一個動人心弦的傳奇故事。
集 部
別集類
《心史》》 (南宋)鄭所南
一位曠世奇才,畢其一生的心力所作,封■于堅固的鐵盒之中,深埋在10餘米的地下,300多年後挖井時才現世的神秘之書。這樣一部經天緯地之作,卻在乾隆年間以其“臣行君事”而奏準禁毀。
《南山集》》 (清)戴名世
一部於當世惹下殺身之禍、殃及九簇而於後世被不斷傳誦的經典著作。梁啓超曾盛讚戴 名世“史才特絕”。戴名世因《南山集》被康熙以“大逆”定罪,被碎剮處死,弟兄叔侄處斬,妻女給予功臣家為奴,替《南山集》作序者處以絞刑。此案牽連三百餘人,是康熙在位61年中兩次最重大的文字獄之一。
《丁野鶴集》》 (清)丁耀亢
丁耀亢,明末清初一位多產的詩人、文學家、劇作家和小說大師,被毛澤東譽為“下筆走風雨,險語天為驚”的曠世奇才。丁耀亢一生,經歷了明末清初的政治風雲,接觸了社會上各階層人物,憑著他坎坷的經歷,廣博的學識,卓越的才華和深邃的洞察力,撰寫了浩瀚的著作。丁耀亢的許多著作迭遭查禁和焚毀,因文字獄而於康熙四年被逮入獄。在乾隆欽定《四庫全書》中,僅存書目而無其書,留下了令人傷嘆的一項空白。

四庫禁書(全十六卷) 作者介紹

總顧問:季羨林(國學泰斗,北京大學教授)
馮其庸(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著名學者)
主 編:李肇翔(中華書局主任編審)
編 委:
王 夷 (北京大學教授)
吉夢熊 (北京大學教授)
成公簡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
劉 軼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
嚴世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
蘇 晉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
李 琪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黃子澄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曹時中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
龔 況 (北京師範大學古籍所教授)
章 惟 (北京師範大學古籍所教授)
商為正 (北京人民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謝景章 (北京人民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邵 璋 (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
閻 忠 (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王景桐 (中華書局編審)
孫通海 (中華書局編審)
駢宇騫 (中華書局編審)
謝俊峰 (中華書局編審)
吳士傑 (中共廣播電視大學教授)
張康耳 (中共廣播電視大學教授)
陳 牧 (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劉玄明 (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劉世清 (天津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寧 正 (天津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田 登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韋以德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潘衍桐 (吉林大學中文系教授)
魏廣微 (吉林大學中文系教授)
謝 江 (黑龍江大學教授)
王 雄 (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方韶霞 (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左 祥 (浙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楊學卿 (無錫師範學院歷史系副教授)
李直夫 (無錫師範學院歷史系副教授)
何 遠 (無錫師範學院歷史系副教授)
畢 慧 (上海市圖書館研究館員)
杜守元 (上海市圖書館研究館員)
關 瑛 (上海市圖書館研究館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