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介和新論語(第1部):成長學思行》

《嚴介和新論語(第1部):成長學思行》

嚴介,被媒體冠以“黑馬富豪”、“中國第一狂人”稱號,他的企業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雖前十強。他,是國內極富爭議的人物,他讓心血自然地流淌,洋溢著泥土的芬芳,他從敢為人先地做事到甘為人後地做人他,2005年以身價l25億元位居富豪榜榜眼,狂而不枉,花暗柳更明,他正從應有盡有向應無盡無走去。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他,創建了中國的BT模式,被譽為“中國BT模式的鼻祖”,他從和而不同起步,經歷了死而不亡,最終放而不棄。 他,併購重組70餘家國有企業,跨越18個行業,創立了中國打包重組模式,他講企業如數家珍、做企業行雲流水。他,耍的是境界、靠的是實力、走的是差異,彰顯嚴謹的張揚、內斂的霸氣,他當局者清,旁觀者迷,他不得不永遠地理解別人對他的不理解。 他,自信不自傲、果斷不武斷、自尊不自負、嚴謹不拘謹、知足知不足,他平常不平庸、隨和不隨便、放鬆不放縱、認直不較真、風流不下流。他,在踉踉蹌蹌中大步流星一路走來,30年風雨潑墨了—個人和15萬員工的傳奇,他辛苦心不苦、勞而不累、退而不休。他,委屈中平衡、妥協中前行、虛懷中充實、放棄中收穫、謙卑中完善,他賞識中成長、譴責中成熟,站著是—座山、倒下是一座碑他,理性做事、感性做人,與理性的人處事、與感性的人交友,他走出了異常、超越了超常、回歸了正常。 

作者簡介

嚴介和,1960年生於江蘇淮安,碩士學位。曾從教從政十年,官商領袖十年,私營老闆十年,歷任國有、外資、上市、股價、集體、私營企業“掌門”,先後成就了上百家企業。其中收購、重組、整合了十幾家倒閉、破產、停產的國有企業,橫跨幾十個產業。先後被評為全國“光彩之星”、中國經濟十大新聞人物、首屆中國企業十大傑出管理人物、中國十大工商英才、中國十大創業領袖、中華十大才智人物、首屆內地十大華商領袖、亞太最具創造力華商領袖。

目錄

上篇成長學思行第一章濫讀有負作用(學不濫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荒唐的,時代徹底過去了知識面臨著史無前例的大折舊知識改變命運不是絕對的不是“讀書無用”,而是濫讀有負作用第二章學習知識是三流的(學在於創)學習知識充其量是三流的第三章魯班門前更要耍斧頭(思甚於學)魯班門前更要耍斧頭對牛彈琴不是牛的悲哀,而是彈琴人的悲哀第四章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行甚於思)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學而優則商,商而優則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行則殆第五章唯有生活才是永恆的老師(行甚於思和學)唯有生活才是永恆的老師最好的讀書就是讀懂生活真正的哲學家不一定都是讀過很多哲學書的第六章博士並不代表優秀(成長環境)博士並不代表優秀最理想的是本科生,優秀的MBA成功率也不到5%商界精英不是商學院能培養出來的文憑最終要體現在實際水平上高學歷都是給低學歷打工,理性的人都是給感性的人打工第七章一流人才多是天生的(成長成才)一流人才多是天生的,三萬個臭皮匠也抵不上一個諸葛亮有31%的天才,99%的努力才有用烏龜終歸是烏龜,兔子終歸是兔子第八章才重於德(成長成才)企業離開才,是不必談德的道不在言而在行講道德更講風格第九章沒有成熟的成長等於“白長”(成長階梯)成長:智則不惑、勇則不懼、適則生存、善則無敵一流的人物是當局者清,旁觀者迷中篇妙語九大哭系先家國後國家先做事後做人先做大後做強先製造後創造先發展後環境先私後公先舍後得先才後德家族制與社會化下篇財富故事會——嚴介和講述財富故事【財富故事會】第十章嚴介和的財富故事【財富名人堂】第十一章嚴介和:我的七次“改革開放”【財富人生】第十二章嚴介和:不做財富的奴隸【搜尋天下】第十三章嚴介和:在企業環境下成長跋傳承創新與時俱進

前言

從背會到體會思索公元前551年,孔子誕生,中華文明開創新紀元。萌發於農業文明、服務於官宦階層的孔子思想,維繫中國人文兩千幾百年。當1840年英國用大炮打開號稱中央帝國的中國大門時,從事實上宣告工業文明戰勝了農業文明。世界迎來新的時代,只是主角不再屬於中國。崛起中,中國誕生了三位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耗盡畢生心血,高舉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大旗,帶領仁人志士進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最後留下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毛澤東領導窮苦的無產階級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國家獨立政權,為脆弱的中華民族帶來無窮的力量和無盡的希望。1976年,毛澤東逝世,中國經濟總量從雍正王朝時占世界經濟總量37%,到清末時期的7%,到1949年的3%,到1976年的0.7%。似乎預示著中國歷史的接力棒必將交給一位政和治都能掌控好的偉人。這位偉人,就是鄧小平。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步入改革開放的元年,更是真正意義上新中國的元年。小平提出了“實踐出真知”、“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是硬道理”等一系列循序漸進的思想理論。隨著88歲老人家的1992年南巡,提出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把中國從改革開放的元年又推進了市場經濟的元年。從此,中國進入政治民主與文明的偉大時代。今天的中國,正逢盛世。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從高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到今天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淡化了政治領袖的個人色彩,國家權力更多地屬於全體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也從“文化大革命”時代的實事非是,到改革開放時代的苦苦《求是》,走到了今天的實事就是,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我國經濟總量從1978年的3600億元到2007年的近25萬億元,增幅為7000%,占世界總量的6%,位居世界第四。經歷了輝煌和苦難的中國,用了30年城市化建設走出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300到400年的城市化進程,中國正邁著激情而從容矯健的步伐從大國向強國跨越。踐行出生在飢餓年代,成長在動亂歲月,成熟在偉大改革開放的今天,不安分的我上下求索踐行。1986年,恰逢中國經濟改革大潮乍起,國有企業第一輪人才洗牌,經過公開競爭,一路過關斬將,我連續坐上多家瀕臨倒閉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廠長的“破座”,5年資產總額翻上了幾十倍,員工工資比同城高出50%。1992年的那個春天,“天地間盪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吹響了中國這一市場經濟的商業文明之號角。所有的激情、豪情,所有的夢想、理想,都在那奔放的歲月燃燒起來。是年,股份制企業引江公司應運而生。1996年,私營企業太平洋建設正式組建。因異想而天開,踏上了高速公路。虧5萬不如虧8萬,掘到了第一桶金800萬元。10年的疾速發展,太平洋建設一躍成為國內非公有制企業中唯一一家擁有國家公路、市政和水利工程多個總承包一級資質及若干專業一級資質的民營企業,相繼兩次被江蘇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蘇省第一優秀民營企業,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前10強,中國大企業集團1000強前100強。從教從政10年,官商“掌門”10年,私營“老闆”10年,國有、集體、上市、股份、私營企業無所不涉,成就百家企業,其中收購、重組、整合了幾十家瀕臨倒閉、破產、停產的國有企業,橫跨十幾個產業,創建了中國的BT模式,開創了中國打包重組先河,踩出了中國企業實踐史上多個閃著光環的“第一”。披荊斬棘,摸爬滾打,從和而不同起步,經歷苦難直至災難,2005年因上了百富榜榜眼而被譽為“財富黑馬”,2006年經受了一場中國乃至世界企業發展上罕見的太平洋建設“12級地震”的考驗。因死而不亡,而放而不棄。不敢說耍的是境界,靠的是實力,走的是差異;不敢說講企業如數家珍,做企業行雲流水;至少已做到當局者清、旁觀者迷,永遠地理解他人對我們的不理解。30年來多少事,夢裡依稀嘆逝川。30年的辛苦,30年的思索,30年的踐行,30年的創新,始終用旅遊的心態,在踉踉蹌蹌中大步流星一路走來,在不斷的劣汰、優勝、裂變中終於走出異常,超越超常,回歸正常,完成了我們以社會為己任,以企業為本位,共創財富、贏得共贏、完善自我的社會使命。30年來,我們的思想因經歷與壓力而成熟,意志因磨礪與柔忍而堅強,生命因體驗與躬行而延伸,人生因進取與捨得而精彩。人生就像跳高一樣,越高越想高,卻又知曉總有跳不過去的時候,我們必須審時度勢見好就收,稻子熟了也就低頭了。2007年7月1日,我卸去了“太平洋”所有職務,發起官、產、學三方大家創辦華佗CEO論箭,專為中國企業切脈問診、開出精藥良方,既是“醫療隊”,又是“教導團”。社會各界反響強烈,呼應嘉賓陣容強大,中國特色企業更是翹首振臂。華佗論箭這一智慧產業,讓企業帶著問題來、帶著答案走,讓社會各界帶著問號來、帶著感嘆號回,既是中國特色中小企業的航標,也是港灣,實可謂地面揮刀舞劍的時代已成過去,空中彈箭的時代已經到來,讓我們從昨天的華山論劍走進今天的華佗論箭。大事小事,天下事,欲了不了,不了了之;哲人愚人,天下人,欲明不明,不明明了。歷史告訴我們,昨天的事都是故事裡的事,故事裡的事是也不是,不是也是,這就叫“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就在我們收穫著夢想,又在播種著希望的時候,我們才真的發現原來一切輝煌只代表過去,未來永遠空白。我們在不斷的自我否定中超越自我,在不斷的善敗中從優秀走向卓越。創新我們的祖國正從計畫經濟的農業文明,不可逆轉地向市場經濟的商業文明邁進。源於政治民主與文明得到了很好的演繹和放大,才有了今天經濟可持續繁榮,社會可持續進步。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民族復興與人文創新中,我們應做好心理道德和行為風格的準備。神五的上天,楊利偉的名字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里,而神六、神七乃至未來的神八、神九上天的時候,人們會很難記清航天員是誰了。這就源於神五的創新,神六、神七乃至未來的神八、神九僅僅是複製、傳承。創新原本屬於體會,而體會的東西人們不需要死記硬背。而複製與傳承僅僅是背會的東西,死記硬背會的東西,背了也是白背。以每年高考為例,我們的孩子高考前背得焦頭爛額,但還沒等大學畢業,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為高考而背的東西有百分之九十九已經記不得了。學財務專業的本科生通過複習考國家註冊會計師一般都能考上,但有堂堂中國註冊會計師職稱的人往往連現金出納都乾不好。恰恰我們大公司身經百戰的幹啥都行的財務老總,如果去考國家註冊會計師多半都考不上。這些現實讓人心酸、心痛,讓人悲憤、憎恨。能否讓蒼白的背會的農業文明,走向今天紅潤的體會的商業文明?自然科學的多讀、多寫、多背的背會是可以理解的,應該受到社會的認可、人們的尊重。而社會科學在商業文明的今天,已經不再是多讀、多寫、多背這種有形的書本和有圍牆的教育能夠解決的。“學院派”從理論到理論。在當今企業家的心目中,理論就是把簡單的事兒複雜化,我們做企業的希望聽到的是理念,是把複雜的事兒簡單化。從中國乃至世界格局來看,社會科學加權平均,為什麼高學歷總是給低學歷打工?老師最喜歡的孩子總是注定給老師不喜歡的孩子服務的?背會與體會是最好的詮釋。當今社會需要的是既有文憑更有水平,既有職稱更能稱職,既有閱歷更有能力,既有資歷更有貢獻,既有道德更有風格的人。我們衷心地期盼在這個創新、創造的年代,能夠從有形書本的讀書走向無形書本的讀書,從有圍牆的教育走向無圍牆的教育。通過適度的違規達到有效的創新,適度的破壞達到有效的創造。原本引進的西方商業文明,只講制度不講人性,只講法制不講權力,這與中國的國情必然貌合神離、水土不服。還是讓我們崇尚有中國特色的倫理觀念吧。在吸收西方優點的基礎上,說好中國話,做好中國事,當好中國人,走出異常,超越超然,回歸正常。體會告訴我們:生活因熱愛與付出而美好,思想因經歷與壓力而成熟,生命因體驗與躬行而延伸,意志因磨礪與柔韌而堅強,人生因進取與捨得而精彩。所以,我將這么多年來的思索、踐行到今天的創新,加以整理成五本書:《成長學思行》、《做人先做事》、《辛苦心不苦》、《知足不滿足》、《成功才德胸》,以期盡最大的可能把深邃的思想、新睿的理念,用俗美的語言、精簡的表述,讓人們清淺地明白:在商業文明的多元文化時代,背會僅為傳承,體會才是創新。體會方能替代背會,而背會是不能替代體會的!讓我們在背會的基礎上多思索、多踐行、多創新,最終從背會走向體會。讓背會走向體會吧!陸元彬2009年1月1日

精彩書摘

上篇成長學思行第一章濫讀有負作用(學不濫讀)旁敲直擊夢飛的家鴨一隻家鴨,偶爾看見一隻在天空中飛翔的鳥,心生羨慕,它想,我們長得那么相像,要是我也能在天空中飛翔該多好啊。於是小鴨子每天早早起來,在家門口的柵欄外練習,模仿飛鳥起飛和降落的姿勢,雖常常摔跤,但依然刻苦地練習。它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飛翔。可是練習了一段時間以後,小鴨子還是不能飛起來。看它那么辛苦,同伴就勸它:“你這樣刻苦練習是沒有用的,我們家鴨是不會飛的。”小鴨子聽了非常生氣:“你是嫉妒我吧,你等著瞧吧,我一定能夠學會飛翔的本領!”於是,小鴨子沒有聽取同伴的勸說,繼續勤學苦練飛翔的本領,繼續做著飛翔的美夢。就這樣它做了一輩子的飛翔夢,卻始終沒有學會飛翔,直到有一天小鴨子從柵欄上摔下來,摔斷了腿,它也仍然沒有想明白:“我勤學苦練一輩子飛鳥飛翔的姿式,可我為什麼就是不能飛翔呢?要是我能像鳥一樣飛翔的話,就不會把腿摔斷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