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

在難熬的硝煙與寂寞中,心靈得到了情與愛的溫存和慰藉。

基本信息

歌曲《喀秋莎》

《喀秋莎》這首歌,描繪的是俄羅斯春回大地時的美麗景色和一個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對離家在外的情郎的思念。這當然是一首愛情歌曲。這首歌曲,沒有一般情歌的委婉、纏綿,而是節奏明快、簡捷,鏇律樸實、流暢,因而多年來被廣泛傳唱,深受歡迎。在蘇聯的衛國戰爭時期,這首歌對於那場戰爭,曾起到過非同尋常的作用。

歌曲簡介

《喀秋莎》
詞:伊薩科夫斯基

詞:伊薩科夫斯基曲:M.勃蘭切爾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
河上飄著柔漫的輕紗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
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
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姑娘唱著美妙的歌曲
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鷹
她在歌唱心愛的人兒
她還藏著愛人的書信
她在歌唱心愛的人兒
她還藏著愛人的書信
啊這歌聲姑娘的歌聲
跟著光明的太陽飛去吧
去向遠方邊疆的戰士
把喀秋莎的問候傳達
去向遠方邊疆的戰士
把喀秋莎的問候傳達
駐守邊疆年輕的戰士
心中懷念遙遠的姑娘.
勇敢戰鬥保衛祖國
喀秋莎愛情永遠屬於他

勇敢戰鬥保衛祖國
喀秋莎愛情永遠屬於他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
河上飄著柔漫的輕紗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

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
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創作背景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德軍分北、中、南三路夾擊蘇聯,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近百萬大軍,橫掃了阻擋它的蘇聯紅軍部隊,長驅直入,逼近了莫斯科。
7月中旬的一天,莫斯科城裡,新編的紅軍近衛軍第三師倉促開赴前線。在送行的人群里,莫斯科一所工業學校的一群女學生唱起了這首歌:“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姑娘們用這首愛情歌曲為年輕的戰士們送行,這無疑在小伙子們的心裡引發了強烈的震顫。在歌聲中,近衛軍第三師的全體官兵向唱歌的姑娘們行了莊嚴的軍禮,他們含著激動的淚水,伴著這歌聲走上了前線。幾天后,在極為慘烈的第聶伯河阻擊戰役中,這個師的官兵幾乎全部陣亡。
但他們畢竟狠狠打擊了號稱“飛毛腿”的德國最精銳的古德里安裝甲部隊,為蘇軍組建保衛莫斯科的最後防線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喀秋莎》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勃蘭切爾,他是用詩人伊薩科夫斯基的一首抒情詩寫成的。
這首歌曲創作於1939年,但當時並沒有流行,是兩年後發生的蘇聯衛國戰爭使這首歌曲脫穎而出,並伴著隆隆的炮火流傳了開來。如此說來,恰恰是戰爭使《喀秋莎》這首歌曲體現出了它那不同尋常的價值,而經過戰火的洗禮,這首歌曲更是獲得了新的甚至是永恆的生命。
按通常的規律,戰爭中最需要的是《馬賽曲》《大刀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那樣的鼓舞士氣的鏗鏘有力的歌曲。而這首愛情歌曲竟在戰爭中得以流傳,其原因就在於,這歌聲使美好的音樂和正義的戰爭相融合,這歌聲把姑娘的情愛和士兵們的英勇報國聯繫在了一起,這飽含著少女純情的歌聲,使得抱著冰冷的武器、臥在寒冷的戰壕里的戰士們,在難熬的硝煙與寂寞中,心靈得到了情與愛的溫存和慰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