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天才--用卡爾.威特法則培養出的哈佛孩子》

卡爾.威特認為,“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 老威特的教育觀念的核思想是:“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 正是老威特這本《卡爾.威特的教育》。

哈佛天才--用卡爾.威特法則培養出的哈佛孩子 內容簡介

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故事已廣為人知,可用於教育劉亦婷的《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地並非人人皆曉。此書從問世至今,幾近絕版。哈佛圖書館藏有一本,被該圖書館作為珍品收在貴重品室里。《哈佛天才》便是對這部卡爾.威特的教育法詳盡地闡述。
卡爾.威特認為,“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孩子成為天才還是庸才,不是決定於天賦的多少,而是決定於出生後到五六歲的教育。對孩子的教育必須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時開始。”

哈佛天才--用卡爾.威特法則培養出的哈佛孩子 本書前言

公元1999年4月7日,一封來自哈佛大學的特快專遞送到四川成都劉亦婷的媽媽劉衛華手中,這一訊息經過當地媒體、英特網和新華社通稿,迅速傳遍全國,引起一陣轟動,在向全國父母傳授劉亦婷成功的秘訣時,她媽媽盛讚那本作為她指南針的《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
“每天從雜誌社下班回來都要讀到深夜......許多父母已經按書中的方法培養了數百個中國早慧兒童。劉亦婷被幾所世界名校所看中的優秀素質,也是用該書中的方法打下的基礎。那會兒,我根本沒想到,由哈佛圖書館裡的孤本藏書所傳播的教育思想,最終會把劉亦婷引向哈佛”
無獨有偶,歷史上溯100年,在美國,與劉亦婷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他們的父母也聲稱從這本我叫《卡爾.威特的教育》的書中受益:
哈佛著名心理學教授塞德茲,得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推薦,粗讀《卡爾.威特的教育》並按書中的方法培養自己的兒子威廉.詹姆斯.塞德茲。其子6歲入國小,上午9時入學,中午12點母親去學校接他時,已成了三年級生。國小畢業後,無學校敢接納,只得在家自學,到11歲進入哈佛大學,15歲從哈佛大學畢業。
哈佛大學斯拉夫語教授威納博士,是他將《卡爾.威特的教育》的德文版翻譯成英文版在美國出版,並以此書的觀念教育自己的兒子羅伯特.威納。羅伯特10歲上塔夫脫大學,14歲畢業,接著進入哈佛大學研究生院,18歲獲得博士學位。
賓州匹茲堡大學語言學教授斯特娜夫人,她在威廉.詹姆斯教授的薦下,潛心研習《卡爾.威特的教育》。她訓練女兒3歲就會寫詩歌和散文。5歲就會世界語、並開始在各地宣傳和普及世界語。8歲起學習生理學、衛生學、數學等,4歲會拉丁及其他13國語言,很小就任一些團體組織的領導。
證明《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的神奇性的最好例子,當然莫過於小卡爾.威特本人了。小威特是本書作者老威特的兒子,此君生下來還是一個低智兒,甚至在他母親都為之感到絕望的情況下,由於有老威特的執著和正確的方法,而將卡爾.威特培養成聞名全德意志的“奇才”。小威特8、9歲時,已能自由運用德、法、意、拉丁等6種語言,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等多門學科,9歲考入萊比錫大學,14歲不到獲得博士學位,16歲被任命為柏林大學法學教授。
就在卡爾.威特14歲時,老威特將自己教子的心得和教育觀念寫成《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該書從問世至今,幾近絕版,幸運的是,哈佛圖收館還藏有一本珍本,被該圖書館作為珍品藏在貴重品室。
老威特的教育觀念的核思想是:“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孩子成為天才還是庸才,不是決定於天賦的多少,而是決定於出生後到五六歲時的教育。對孩子的教育必須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時開始。”
正是老威特這本《卡爾.威特的教育》。使人們就天才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的爭論沿襲至今,正是他的這本書,培養出了像威特、塞德茲、威納、巴爾及維尼夫雷特等無數世界級的通過早期教育成才的典範,正是這本書,成全了一個東方古國的18歲女孩在它問世200年後問鼎哈佛的神奇故事。
為了在當今人才決定國力的時代,培養出更多的特威式的“天才”為了將更多的劉亦婷送到世界級的高等學府,我們將《卡爾.威特的教育》及塞德茲的父親,巴爾的父親及維尼夫雷特的母親根據老威特的教育方法培養他們的經驗。以及劉亦婷的爸爸媽媽劉衛華和張欣武的教育經驗一併呈現給讀者。我們期望,這本書不僅能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於我國現行教育觀念的反思,更希冀它能對千千萬萬即將為人父母者有益。如果再過10年後,某一位或某些們靠此書培養自己孩子成才的父母在總結自己育兒成功的秘訣時,能提到本書的影響,我們就將感到更加欣慰了!

哈佛天才--用卡爾.威特法則培養出的哈佛孩子 本書目錄

第一章 哈佛:天才的聚會

 哈佛大學:一個自我延續、生生不息的組織體

 哈佛的豐收年

 來自中國的女孩:劉亦婷

 早期教育的典範:卡爾.威特

第二章 讓兒童的教育與其智力曙光同時開始

 一本被埋沒的關於早期教育的書

 一次一對十四人的正面交鋒

 小威特出世

 優質的孩子出自優質的父母

 ......

第三章 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完美的人

 著《俗物與天才

 一個人的品質取決於幼年時期的教育

 優良的性格源於正確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能辨別出人間壞事的能力

 ......

第四章 教孩子正確的知識

 一位神學教授撰寫的《親職教育》

 孩子語言不僅要早教更要教好

 教孩子正確的知識

 對孩子的教育進行詳細記錄

第五章 母親的教育非常重要

 從《卡爾.威特的教育》受益到撰寫《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

 從訓練五官開始

 從開始就教孩子準確而完整的語言

 用遊戲的方式訓練孩子的頭腦

 ......

第六章 我們身邊的哈佛天才

 從訓練五官開始,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

 “輸入”辭彙既要早又要規範

 利用飯後散步播撒興趣的種子

 學得越多,記憶力發展越快

 ......

第七章 早期教育的名人:凱爾文、歌德、穆勒

 對科學的興趣是在散步時培養的......

 幼兒時期的想像力培養為他以後的創傷打下基礎......

 博學家約翰.穆勒的早期教育

第八章 天才是怎樣產生的

 兩種天才觀

 環境造就天才觀的一個證明

 “人種改良論”者的觀點站不住腳

 天才不傳代

 ......

第九章 如何辨識和發掘孩子的天賦與才能

 假定所有的孩子都有天賦與才能

 坦率地觀察你的孩子而不要憑主觀判斷

 只注意孩子的積極面

 辨認你孩子的天賦與才能

 不要相信天才論

 不要把孩子當成玩具

 不要過於依賴

哈佛天才--用卡爾.威特法則培養出的哈佛孩子 文章節選

早教孩子語言是關鍵

為了儘早發揮孩子的能力,應當怎樣做呢?老威特根據自己教育兒子的經驗提了,早教孩子語言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語言是我們接受知識的工具,沒有這個工具我們就得不到任何知識。我們人類之所以優於其他動物而取得今天的進步,就是因為使用了其他動物所不具備的語言。因此,如果孩子不及早掌握語言,也就不能很好地發揮其能力。所以,為了充分發揮孩子們的能力,必須儘早讓他們掌握語言工具。
在孩子剛會辨別事物時,就開始教他說話,這是威特父親教育孩子語言的第一步。且看老威特在書中的育兒記錄:
比方說,我們在兒子的眼前伸出手指頭,兒子看到後就要捉它。剛開始時由於看不準,所以總是捉不到,最後終於捉到了,兒子非常高興,把手指放到嘴裡吃起來,這時我就用和緩而又清晰的語調反覆發出“手指、手指”的聲音給他聽。
就這樣,在小威特剛剛有了辨別能力時,他爸爸媽媽就拿很多東西給他看,同時用和緩清晰的語調重複東西的名稱。沒多久,威特就能清楚地發出這些東西名稱的音來了。
在教孩子語言時,老威特總結了一些十分有用的方法,我們將之歸納如下:
辭彙的啟動從身邊的實物開始。我們學習外國語,不多記單詞是不行的。但是想要多記,卻往往勞而無功,很快就忘掉。有一個時期,老威特也把韋伯斯特的袖珍小詞典揣在懷裡。從頭背下去,但是隨記隨忘,並沒有多效果。要多記單詞,還是應當多讀有趣的書,在閱讀中記住書上的單詞。同樣的道理,為了豐富孩子的語彙,只是填鴨式的硬灌,非但達不到目的,反倒有害。
教孩子說話,確實是很難的,如果不很好地下點功夫就教不好。但是威特的父親卻做得非常出色。他通過與威特談論有關飯桌上的器具,室內的擺設、院子裡的花、蟲等,巧妙地教他新單詞的發音和詞義。
在威特稍大一點以後,父親(或者母親)就抱著他教他飯桌上的餐具和食物,身體的各個部位,衣服的各個部分。室內的器具和物品,房子的各處,院子裡的花草樹木及其各個部分等所有能引起威特注意的實物名稱。也教他動詞和形容詞等,使他的語彙漸漸豐富起來。當然,在實物這一教育時,也要注意循序漸進,在開始時,學一些非常簡單的話,但是每天堅持練習,持之以恆,就必有所獲。
靠講故事來增強孩子與世界的親和力。當威特稍微能聽懂話時,父親和母親就天天給他講故事,在威特父母看來,對於幼兒,沒有比對他們講故事更為重要的了,因為孩子是這個世界的生客,這個世界對他是一無所知的世界,所以應該儘早讓他知道這個世界,越早越好。為了培養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親和力,最好的媒介當然就是講故事了。
講故事不僅能使兒童擴展知識面,同時也能豐富語彙,故事不能只讓孩子被動地聽,而且還要他複述,如果不讓重複,這不能完全達到講故事的效果。
這樣不斷地進行生動的教育,終於有了結果,據說威物到五、六歲時就能毫不費力地記住三萬多個辭彙,這即便對於一個中學生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杜絕給孩子教截子話。威特父親的語言教授法,有一點要特別引起做父母的注意,那就是不要教孩子半截子話。他認為,教孩子“咂咂”(乳房)、“丫丫”(腳)、“汪汪”(狗)之類的語言對孩子語言的發展有害而無益。經過他的試驗,孩子在兩歲左右時,如能緩慢、清晰地教他說正式的語言,一般的話,孔子都可以發出音來,當然,像咂咂”、“丫丫”這樣的詞發音容易些,但是本來教了就可以學會的東西,故意不教,豈不是十分愚蠢嗎?由於這個緣故,威特父親從來不教兒子半截子話。
用明確的辭彙來“武裝”清晰的小頭腦。在語言教育中,威特父親非常強調從一開始就要讓他們學到標準的語言。為此,老威特總是反覆清晰地發音給兒子聽。耐心地教他標準德語。並且只要兒子發音準確,父親就摸著他的腦袋錶揚道:“說得好,說得好”當威特發音不標準時,他就對妻子說“你看,你兒子不會說什麼什麼......”於是妻子就回答說:“是嗎,我兒子連那樣的話都不會說”這樣一來,儘管威特很小,也激起了他拚命學標準語言的勁頭。經過父母的不懈努力和執著堅持,小威特從小的發音非常準確。
在辭彙學習上,他的信條是:要想有清楚的頭腦,首先必須有明確的辭彙。為此,威特父親不是只讓他停留在孩子式的表現方法上,而是還教他逐步了解和使用複雜的措詞,並且力求措詞準確生動,決不使用曖昧的措詞,為了要做到這一點,他認為家人一定要相互配合,不要一個在嚴格要求,一個卻縱容孩子,為此,他自己和妻子配合默契,而且以身作則,在平時堅持力求發音標準、語言規範、精選恰當的辭彙。
威特的父親不僅對妻子,對女僕和男僕也嚴禁他信說方言和土話,這是由於他覺得讓威特記方言和土話是浪費時間,他只許威特記標準德語,因為只要能記住標準讀法,就可以讓威特不費力氣地讀懂書上寫的東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