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與中國政局》

司徒雷登與中國政局 司徒雷登與中國政局 司徒雷登與中國政局

司徒雷登與中國政局 內容簡介

整個二十世紀大概沒有一個美國人像司徒雷登博士這樣,曾長期而全面地捲入到中國的政治、文化、教育各個領域,並且產生過難以估量的影響。司徒雷登博士英文名叫Leighton Stuart,光是這箇中文名就起得很棒。本書就是講述這些“捲入”和“影響”的。我常想,司徒先生是生不逢時,要是在改革開放年代當美國駐中國大使,多半會受到中國朝野和廣大百姓的一致稱讚。

司徒雷登與中國政局 本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投身政壇前的政治活動
歡呼辛亥革命
反對二十一條和藍辛石井協定
對五四運動和五卅慘案的嚴正立場
“三一八”前後受到美國反動勢力的圍攻
勸說張學良歸附中央
“九一八”後帶領抗日大遊行並親自向羅斯福陳詞
建議蔣與李宗仁會面以化解危機
充當蔣的密使與地方實力派溝通
支持愛國抗日學生運動
派王克敏出面應付日方
日占時期燕園內外的鬥爭
謀求結束中日戰爭的努力
揭露日本在美日談判中製造和平幻覺
與蔣介石的密切關係
司徒雷登與中共
第二章 出任大使前後
燕園之夢的最後一章
出任大使的背景和原因
任命司徒是中共的勝利
在國共和民盟中都有自己的學生
充當聯絡人員
傅涇波其人
第一道難題:如何安排傅涇波
馬歇爾使華和國共美三方的鬥智角力
第三章 心力交瘁的大使生涯
有關毛周邀請司徒北上的真相
對陳銘樞為消除中美對立之努力的評估
中共對司徒的評價
司徒是李宗仁的後台嗎
美國心目中的繼蔣人選
究竟是大使還是傳教士
學生運動永遠是時代風向的標
張東蓀案之謎
第四章 餘波
有如一記悶棍的《白皮書》
司徒雷登日記是否被刪改
在華五十年》的最後三章真實反映司徒的思想嗎
司徒雷登的最後政治發言
傅涇波的兩場官司
一點寄望
附註
附錄
一、約翰・司徒雷登之最後遺囑
二、我的承諾
三、為實現司徒雷登博士骨灰回葬燕園之背景材料
四、司徒雷登請辭燕大校長職務函
五、陸志韋1949年6月致司徒雷登函
六、杜魯門總統同意司徒雷登辭去駐華大使職務之復函
七、傅涇波詩稿
八、有關《司徒雷登與中國政局》的唱和詩
約翰・司徒雷登之最後遺囑的英文原稿
陸志韋致司徒雷登函的英文原稿
後記

司徒雷登與中國政局 文章節選

司徒雷登與中國政局

與對蔣先生的一往情深相比,司徒雷登對中共就顯得恩恩怨怨、愛恨交加。如同當時美國知識界的許多人一樣,司徒雷登對共產主義這個幽靈持有鮮明的反對立場,更何況他又是一位傳教士。
司徒雷登早在1924年就談論過共產主義在中國的出現(見附註131)。但真正引起他的重視還是由於燕京大學的緣故。1927年4月1日,他致函紐約的燕京董事局,談論共產黨人以各種伎倆在學校製造麻煩事端時,深信燕大學生不會成為此種伎倆之犧牲品(見附註132)。1931年5月司徒在一篇題為《基督新教在中國面臨的一個最大危險》的文章中,把共產主義說成是“一個膨脹中的威力”,因為它不僅反對國民黨,而且惡意攻擊宗教(見附註133)。後來,司徒對中共的看法逐漸有所改變,但直到1937年抗戰爆發之前,他仍認為中國的命運將視乎蔣氏統一大業之成敗以及“共產主義動亂威力之消除”(見附註134)。

無論從思想體系或者身份背景來說,司徒雷登的這種反共立場是不足為奇的。令人驚異的是,與此同時他又常常對中共發出許多讚美之詞。例如他在《在華五十年》一書中,前文剛斥責共產黨人的“偏狹、頑固、欺詐、草菅人命,以及一切極權制度所固有的惡劣痹病”,後文卻又讚美說“共產黨卻不謀私利,也不貪污,官兵生活在一起,勤儉節約,紀律嚴明”。“他們進入南京之後……對民眾幾乎秋毫無犯。”“共產黨所發動的是一場強有力的運動,它要在千百萬中國人中培養那種他們曾經感到明顯需要,而基督教差會和別的文化勢力一直在努力培育卻收效甚微的一些品質與能力,諸如進行組織工作的能力,嚴格然而在很大程度上又是自覺的組織紀律性,把公共的事業放在個人和家庭之上,大公無私地為百姓服務,青年理想主義者的熱忱和忠貞。”(見附註135)抗日戰爭年代,他對中共的讚美之詞達到了頂點。他在餞別燕大學生奔赴解放區時說:“國民黨腐敗無能,抗日戰爭的前途寄望於中國共產黨,中共現在實行民主,美國政府決定支持中共抗日。你們到那裡後請代我問候毛澤東先生。”(見附註136)1941年6月21日,司徒在致託事部函中表示相信中共是“為真正民主而鬥爭”(見附註137)。

司徒雷登與中國政局 作者介紹

林孟熹1951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政治系外交組,曾在中央宣傳部、國際關係研究所以及報社工作,對司徒雷登及其與中國的關係有較深的了解和研究。他1957年被劃為右派分子,開除公職並被送強制勞動。70年代末到海外投身工商界,並擔任國際醫療服務機構和國際科技教育服務機構等多個國際非贏利組織的法律顧問,在中國從事扶貧和國際文化教育交流工作,現退休於加拿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