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奇妙夜》[電視節目]

《博物館奇妙夜》[電視節目]
《博物館奇妙夜》[電視節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湖南衛視《博物館奇妙夜》是一檔圍繞博物館文物和歷史謎案,完全顛覆傳統節目形式的湖南衛視自製大型文博類電視節目。

簡介

《博物館奇妙夜》《博物館奇妙夜》

《博物館奇妙夜》用戲劇化的手法,將歷史謎案用偵探揭秘推理的形式逐層遞進剝繭抽絲展現出來。以解密歷史謎案為起點,旨在將文博及歷史相關知識貫穿在揭秘的整個過程中。節目預計以美劇的形式成季播出,被定義為中國版的文物美劇。

表現手法

《博物館奇妙夜》不同於一般的以講述為主的節目,而是以美劇化的手法,圍繞歷史謎案,並且首次引入四人歷史偵探小組的概念。四人歷史偵探小組由四個來自社會不同行業的偵探小組的成員組成,每當有歷史迷案出現,他們都會聚到一起進行偵破。一反常規的說教套路,最終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一系列情節緊密人物形象飽滿的文博大餐。

敘事方式

《博物館奇妙夜》《博物館奇妙夜》

傳統歷史探秘類節目以紀錄片或者“主持人+演播室”模式為主,一般是先出背景知識,再介紹發展歷程,最後呈現結果。因其敘事結構相對較為單一、枯燥,往往容易降低觀眾特別年輕觀眾的收看熱情。《博物館奇妙夜》兼容了紀錄片、電視劇、真人秀等元素,採用了全新的敘事模式:先給出文物本身的幾個疑點,然後將每個疑點放大,先把一個疑點推翻,再去解析另外一個疑點。這種逐一否定疑點的敘事方式,脈絡清晰、條理明確,有利於將主題清晰、準確地向觀眾呈現。節目視角也緊緊跟隨“四人歷史偵探小組”,他們的行動帶動著整個揭秘過程的開始、發展、高潮與結束。而且,節目還穿插著這四個人的人物關係,“四人歷史偵探小組”的角色化處理使得人物形象更為豐富飽滿,節目也更引人入勝。

傳播效果

吸引主流觀眾,普及傳統文化

從《博物館奇妙夜》已播出的三期節目來看,CSM25平均收視份額8.8%,同時段排名全國第1。該節目以35至54歲觀眾為主,三期節目23歲以下觀眾所占比例呈上升之勢,顯示該節目對吸引主流觀眾,普及傳統文化具有積極意義。
該節目也得到了媒體的積極評價與網友的熱烈討論。《中國廣播影視》雜誌刊載了專題報導,介紹《博物館奇妙夜》的創新和突破。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司司長段勇說:“這是一檔娛樂性和嚴肅性兼備的節目。

他還表示國家文物局將大力支持這檔節目,讓更多的青少年通過收看這檔節目,去發現凝重跌宕的中華文明脈絡和歷史指向,了解中華文化遺產、熱愛中華文化遺產,更主動地走進博物館,使中華五千年悠久歷史得以不斷傳承和延續。著名導演劉江認為該節目一反常規對文物的刻板介紹,而是採用很新鮮的形式介紹,是對文物更生動的呈現。還有網民王小惠表示:“《博物館奇妙夜》很好看,跟傳統的文博片不一樣,這種節目形態使自己對博物館裡的文物有了興趣,以後要多去博物館。”網民“最愛博物館”也在微博上說:“最近看了湖南衛視的新節目,《博物館奇妙夜》很精彩,這樣的介紹方式很吸引人,湖南衛視又出了一檔精品節目。”

據該欄目製片人介紹,《博物館奇妙夜》的節目將一直鎖定夏陶周鼎、秦磚漢瓦、魏晉書畫、唐詩宋詞等這些瞬間千年的歷史定格。帶著觀眾和歷史相遇、和文物對話,用專家的視角、今天的眼光去探究、求索,去理解那些積澱著精密思想和複雜人性的歷史文化,去發現滄海桑田、凝重跌宕的文明脈絡和歷史指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