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貫》[連環畫]

《十五貫》[連環畫]

《十五貫》是根據崑曲改編繪畫的,運用國畫傳統技法表現古典文學題材,原稿創作於1956年,被譽為“成為創下歷史記錄的藝術高度”、“成為可望而不可即的藝術巔峰”。

簡介

連環畫《十五貫》,忠實於崑曲《十五貫》內容,講述的是:明朝時,無錫縣有個賭棍婁阿鼠因偷盜十五貫錢而殺死肉店主人尤葫蘆,無錫知縣主觀臆斷尤的繼女和同路人是兇手,後經蘇州知府況鐘調查,使案情大白。連環畫《十五貫》出現時,正值全社會大興反對主觀主義,反對官僚主義之風,提倡調查研究,因此切中時弊,深得民心。

版本

王弘力版本

《十五貫》《十五貫》
最早出現的《十五貫》連環畫是由匡榮寫腳本王弘力繪畫,遼寧畫報社1956年1版1印,規格48開,54圖,印數13萬冊。全書緊湊有趣,雅俗共賞,畫家的描繪更是精到傳神。在這本僅有54幅畫的作品裡,圖文作者竟不惜以將近一半的篇幅(從第29幅開始),展現一位為官清正,被民眾稱頌“包公再世”的況鐘形象,歌頌了況鍾寧丟官職,也不錯殺好人的可貴品質。同時,畫家對全書人物神態把握準確鮮明,刻畫生動感人。緊緊抓住“性格的顯露多在姿態動作,重點在手勢上;感悟的變化多在面目,重點在眼神上”這兩個塑造人物的重點並適當加以誇張,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大大增強了連環畫的可讀性。
1957年7月,遼寧美術出版社將該連環畫以20開規格出版;1978年8月,人民美術出版社選編該連環畫出版,規格48開。
該連環畫曾於1981年獲全國第二屆連環畫評獎繪畫一等獎。

賀友直版本

吸收古代繪畫手法創作的《十五貫》連環畫是由王肇歧改編,賀友直繪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79年2月1版1印,規格64開,142頁,印數70萬冊。在這部作品中,賀友直用畫筆勾勒出了一系列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不論是正面人物況鍾、熊友蘭、蘇戎娟還是其他各種類型的人物周忱、過於執、婁阿鼠等,畫家都賦予他們有個性的外貌特徵和精神狀態。在景物描繪上,作者還吸收了古代繪畫作品的長處,如在表現集市、拱橋方面儘量採用明、清版畫中的皴法,使景物處理的疏密相間,層次分明,畫面上充滿了濃郁的江南城鎮氣息。該連環畫在全國第二屆連環畫評獎中獲繪畫二等獎。

李成勛陳愚版本

以線描手法再現的《十五貫》是人民美術出版社1958年8月1版1印,繪畫李成勛陳愚,不同的是該書畫面更細緻,更具體,更形象化。

評價

今觀《十五貫》畫稿,更知大師筆力超群,他將數十載勤奮鑽研的藝術思索融匯筆端,“在塑造刻畫人物上逾越了其他任何姐妹藝術”,“為其他美術人物畫種所瞠目”,“成為創下歷史記錄的藝術高度”,“成為可望而不可及的藝術巔峰”(戴敦邦語)。

拍賣

2013年4月30日,中國國際動漫節第三屆中國漫畫拍賣會上,王弘力的連環畫力作《十五貫》拍出最高價128萬元人民幣(落槌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