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1500年以後的世界)》

全球通史(1500年以後的世界) 全球通史(1500年以後的世界) 全球通史(1500年以後的世界)

全球通史(1500年以後的世界) 內容簡介

《全球通史》是作者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分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來以後的世界》兩冊。本書是《1500年以後的世界》分冊。 本書材料新,範圍廣,除了政治、經濟外,還涉及軍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學技術、人口、移民、種族關係、道德風尚、思想意識等各個方面。本書吸收了近二十年來世界歷史學研究諸領域的新成就,並以較大篇幅敘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世界歷史。故全書讀來頗覺新穎爽朗,有強烈的現實感。從文字內容來看,作者對寵雜的史料取捨恰當,對各種歷史事件著筆簡要,邊敘邊議,文字生動;從編寫技巧來看,每章前冠以簡明提要,承上啟下,便於掌握線索,每章末附有選讀書目,便於進一步研究。全書條理清晰,結構完整,可與一部小型的世界史百科全書相媲美。

全球通史(1500年以後的世界) 本書目錄

序言
第一編 1500年以前諸孤立地區的世界
第一章 導言:從地區史到全球史
第二章 西歐擴張的根源
第三章 西歐擴張時的穆斯林世界
第四章 西方擴張時的儒家世界
第五章 西方擴張時的非歐亞大陸世界
第二編 新興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六章 西歐的擴張:伊比利亞階段,1500-1600年
第七章 西歐的擴張:荷蘭、法國、英國階段,1600-1763年
第八章 俄國在亞洲的擴張
第九章 這一時期對世界歷史的意義
第三編 西方據優勢地位時的世界,1763-1914年
第十章 科學革命
第十一章 工業革命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第十三章 俄國
第十四章 中東
第十五章 印度
第十六章 中國和日本
第十七章 非洲
第十八章 南北美洲和英國自治領
第十九章 這一時期對世界歷史的意義
第四編 1914年以來西方衰落的成功的世界
第二十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全球性的影響
第二十一章 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義起義
第二十二章 1929年以前歐洲的革命與和解
第二十三章 五年計畫和大蕭條
第二十四章 走向戰爭,1929-1939年
第二十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球性的影響
第二十六章 從大同盟到冷戰
第二十七章 諸帝國的終止
第二十八章 兩極分化的結束
第二十九章 西方的衰落與成功
第三十章 後記:我們的黃金時代嗎?
歷史對我們今天的意義
附章 第二次工業革命:全球性影響
譯後記

全球通史(1500年以後的世界) 文章節選

為什麼世界歷史應從1500年開始?人類及其祖先已在地球上生存了二百多萬年。為什麼要挑選這僅占人類全部歷史的百分之一的一小片斷歷史,予以特別注意呢? 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類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中。各種族集團實際上以完全與世隔絕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後,各種族集團之間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從那時起,它們才終於聯繫在一起,無論是南非的布須曼人、有教養的中國官史,還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亞人。 因此,1500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我們可以拿哥倫布和太空人進行比較:前者抵達聖薩爾瓦多,打破了地區間彼此隔絕的束縛;後者登上月球,打破了行星間彼此隔絕的束縛。 實際上,嚴格的全球意義上的世界歷史直到哥倫布、達・伽馬和麥哲倫進行遠航探險時才開始。在這以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對平行的歷史,而沒有一部統一的人類歷史。如果關於人類起源的一元發生說是正確的,那么,在人類歷史開始時,就存在一種統一性或共同的起源。但是,在舊石器時代漫長的數百萬年中,人類逐漸分散到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陸地上。後來,冰期的結束使各大洋的海面升高,從而將非洲和歐洲隔開,將南北美洲的東北亞隔開,將澳大利亞和東南亞隔開――這裡僅提及幾次主要的分隔。 從此以後,人類生活在不同程度的地區孤立中。有些人淪於完全與世隔絕的境地,如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他們最後幾次由東南亞移居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船長抵達澳大利亞,他們與外部世界沒有任何聯繫達30,000多年。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成民幾乎同樣與世隔絕,他們最後幾批從西伯利亞渡海至美洲的時間是在哥倫布航海之前約10,000年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