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利斯蒂娜的世界》

《克利斯蒂娜的世界》

克利斯蒂娜的世界,安德魯·懷思所畫的油畫,現收藏與收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在《克利斯蒂娜的世界》上,畫一個患小兒麻痹症而致殘的少女。她好象在往山坡上爬行,一邊凝視著地平線上她家的木板房。畫面上的形象引起了觀者深切的惻隱之心。細緻的筆觸,勝過了當代照相術。不論是遠處的板房,還是近景的荒草,都是一目了然,異常清晰的。少女在這滿目荒涼的土地上,用那雙發育不全的瘦削的胳膊支撐著身子。她抬起了頭,看看遠處,已是汗水滲滲。畫面顯得空泛,荒蕪的大地占去了全畫的五分之四,從而加強了這種悲劇氣氛。一種憂鬱感,一種人生的坎坷令觀者去費神思索。它近乎超越現實,近乎夢幻,但它是一個現實,一個實實在在的隨處可見的現實。它是生活的現實,也是畫家心理的現實。

基本資料

《克利斯蒂娜的世界》克利斯蒂娜的世界
【名稱】克利斯蒂娜的世界
【類別】油畫 、 名畫
【年代】畫於1948年
【作者】安德魯·韋思
【規格】82.5×121厘米
 
【屬地】收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畫家簡介

安德魯·韋思(一譯懷斯,懷思,1917.7 ~)是美國本世紀最著名的寫實主義畫家。他屬於美國現代派,卻又頗具傳統風格。因此,有的現代派畫冊排除了他的名字;有人說他是美國鄉土風俗與風景畫家。但他本人則一再聲稱,他與美國其他風俗風景畫家毫無共同之處。人們發現他的畫過於細膩,幾乎連每張葉片都可清楚地辨析。他則不以為意,認為那是觀賞者"不理解色調的相互配合。如果你能把寫實主義與抽象格調糅合在一起,畫上就會有驚人的效果。"因而有人給這位獨特的現代派畫家以一個雅號,叫做"魔幻現實主義"。就其終生的藝術特點看,我們傾向於一位英國評論家的看法,說他屬於美國哈得遜河畫派首創的美國鄉土藝術的一位後繼者。韋思的藝術具有文學性,它滲透著關於人與自然的主題。他的體裁不離開本土就可以感受得到。

繪畫風格

在韋思的畫上,你看到的是荒涼的海岸,拋著一雙破舊的水手靴,水邊有一孤獨的船錨;一些有白色檐板和三角牆的農舍,就象從未有人居住(《磨坊》,蛋彩畫,1962年);一扇打開的窗戶,織花的窗簾幽靈般地被撥動著,可是夏日平靜無風(《風從海上來》);一個年輕女人仰臥在草地上,帽子遮著眼睛,身邊躺著一條,遠處的轟鳴聲使狗立即仰起頭(《無邊的雷聲》)。這些畫有著詩樣的意境,神話般的魅力,不可思議的疑慮和莫名的恐懼。這幅《克利斯蒂娜的世界》是他的代表作,標誌他已成為真正美國風格的著名畫家。他的聲譽使這幅畫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欣然接受。

名畫欣賞

在《克利斯蒂娜的世界》上,畫一個患小兒麻痹症而致殘的少女。她好象在往山坡上爬行,一邊凝視著地平線上她家的木板房。畫面上的形象引起了觀者深切的惻隱之心。細緻的筆觸,勝過了當代照相術。不論是遠處的板房,還是近景的荒草,都是一目了然,異常清晰的。少女在這滿目荒涼的土地上,用那雙發育不全的瘦削的胳膊支撐著身子。她抬起了頭,看看遠處,已是汗水滲滲。畫面顯得空泛,荒蕪的大地占去了全畫的五分之四,從而加強了這種悲劇氣氛。一種憂鬱感,一種人生的坎坷令觀者去費神思索。它近乎超越現實,近乎夢幻,但它是一個現實,一個實實在在的隨處可見的現實。它是生活的現實,也是畫家心理的現實。
整個畫面是一個山坡,巔峰是一所向陽的農舍,充滿濃濃的祥和氣氛,就像世外桃源,偏坡處是一所簡陋的房子,孤孤單單與世無爭。地上叢生的小草說明,這個神聖的地方很少有人來過,荒涼的地方有待開墾,靜靜的農舍等人來住,
克里斯蒂娜與其說是一個小兒麻痹症的患者倒不如說是一個歷盡千辛萬苦的跋涉者,為了追求一種美好的願望,她已累的瘦骨嶙峋、精疲力竭、舉步維艱,儘管如此她的初衷未改還是嚮往著理想,那個地方很遙遠,她使盡渾身力氣昂首注視著香格里拉的方向,半坡處的房子離她最近,可用來歇腳、可用來整頓行囊,但她連看都不看一眼,她的目標就是這個山巔的屋宇有家有院,能過離群索居的生活,能做自己未盡的事業,她自由的暢想,自由的生活。
韋思在回答別人的問題時吐露了這幅畫的真情:"那幅畫完全是虛構的。我絕不可能在那個地方支起畫架。我聽說克利斯蒂娜爬過那片原野去看正面的墓碑,但我卻從未親眼看見她這樣做。我是在高處俯視著她。"蛋膠粉、乾筆,即用未稀釋的水彩顏料來作此畫,一筆筆地塗上去。這種畫法既麻煩又緩慢。他說:"這樣做可以使我深入進去。蛋膠粉是很麻煩的。我喜愛這種畫法,喜歡它的慢,喜歡它和畫水彩時的那種激動和快速畫法正好相反的情調。它具有一種持續的效果。倘若對象允許的話,我可以不厭其煩地用幾個月時間畫類似小山坡那樣的題材。用蛋膠粉畫,迅速而粗率地厚塗是不利的,因為蛋清粘不牢,會造成起皮脫落,必須象織布那樣逐步畫到表層。你安靜地坐在室內,一面畫,一面幻想,一面思考。"

作畫背景

為何韋思的題材有如此沉重的孤寂感和悲劇性呢?這和他自小的經歷有一定關係。韋思受父親的薰陶對繪畫產生了熱情。父親本是個兒童文學插圖畫家,其兄弟姐妹中有三個也是畫家,韋思自己的兒子詹姆斯後來也被培養成畫家。一家三代,可稱繪畫世家。可是不幸於1945年的一次車禍中,韋思失去了父親與一個兩歲的兒子。這場悲劇使他受到精神創傷。不久,他又染上肺病,險些死掉。這一幅《克利斯蒂娜的世界》作於1948年,與那次車禍事隔三年。不妨說,此畫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畫家心靈內傷的曲折寫照。許多評論家認為,韋思的藝術過於保守。他是一個離群索居的畫家,但他既不妨礙現代藝術,也不推波助瀾(韋思的時代,美國的現代派藝術正處於旺盛時期)。

藝術影響

成功與失敗往往只有一步之遙,就在這一步的距離有多少人望路興嘆,就地安營紮寨;就在這一步的距離有多少人感到下坡容易上坡難,打道回府過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日子。假如人人都能像克里斯蒂娜這樣,累的倒下也要注視著前方匍匐前進,何愁成功不向你招手,人生始終堅強失敗也會望而卻步!
安德魯.懷斯從50年代以來,畫譽蒸蒸日上,先後榮獲過賓夕法尼亞年度的柯羅獎,美國文學藝術院的榮譽獎和國家頒發的人民獎、自由獎,並被美國許多大學和學院聘為名譽教授。正因為此,他的這幅畫也多次為美國商品社會所利用:有人把克利斯蒂娜畫成朝白宮爬去,在她肩頭上立一尼克森向四處張望的頭;有的雜誌把克利斯蒂娜畫成裸體;另一位畫家把她畫成手拿一挺機槍,朝一幢房子爬去。最近的美國電影《超人》也到這幅畫的背景之地去拍他們所需的外景,等等……不一而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