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氣鯽魚羹》

主治脾胃氣弱,不能下食,虛弱無力。 功用:健脾益氣補虛。 主治:脾胃氣弱,不能下食,虛弱無力。

菜譜名稱 健脾益氣鯽魚羹
所屬菜系 其它菜系
基本特點 健脾益氣補虛。主治脾胃氣弱,不能下食,虛弱無力。
基本材料 鯽魚250克、淡豆豉、胡椒粉、蒔蘿粉、橘皮粉、乾薑粉各適量,姜、蔥、蒜、醬油、料酒、精鹽各少許,素油15克,花椒少許。

製作與用法:
(1)將鯽魚去鱗、去腸肚,片去外皮,剔去骨刺,放清水內洗淨,再用刀背將魚砸成茸,用水將魚茸調成糊狀。
(2)鍋內放水及豆豉燒開,將魚茸倒入再燒開,然後用文火煮5分鐘,放入胡椒粉、乾薑粉、橘皮粉及蔥、姜、蒜末、醬油、料酒、精鹽再燒開。
(3)將素油放在另一鍋內加花椒燒開,去花椒將油潑在魚羹上即可。
(4)分餐食用。
功用:健脾益氣補虛。
主治:脾胃氣弱,不能下食,虛弱無力。
按語:鯽魚是淡水魚中之上品,其肉鮮嫩。《滇南本草》謂其能“和五臟,通血脈”。《日華子本草》謂:“溫中下氣,補不足。”含豐富蛋白質、少量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多種微量元素、硫胺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A及B12等,是發間常用的補虛食品。《本草經疏》云:“鯽魚調胃實腸,與病無礙,諸魚中惟此可常食。”豆豉既可作調味品,又能助鯽魚健脾利濕。蒔蘿即小茴香,與胡椒、乾薑、橘皮等合用能溫中和胃理氣,且有調味之功。諸品同烹,是另有風塵的佳肴,又具有食療功效。此外,有鯽魚不可同雞、羊、狗肉同食,亦不宜與麥冬、沙參、芥菜並用的說法,可供參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