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行為》

《人類的行為》

郭任遠著。上海商務印書館1923年出版發行,以後多次再版。本書是系統闡述行為主義觀點的一本心理學專著。全書分上下兩卷。上卷總結行為的通性即其普通原理,表達了作者對心理學的基本主張。下卷分類詳述人類的行為,並將上卷所討論原理套用於各種行為問題,完全研究各種心理的實驗的、方法的問題,是技術性的一卷書。

《人類的行為》

正文

郭任遠著。上海商務印書館1923年出版發行,以後多次再版。本書是系統闡述行為主義觀點的一本心理學專著。全書分上下兩卷。上卷總結行為的通性即其普通原理,表達了作者對心理學的基本主張。下卷分類詳述人類的行為,並將上卷所討論原理套用於各種行為問題,完全研究各種心理的實驗的、方法的問題,是技術性的一卷書。

《人類的行為》《人類的行為》
上卷共9章,內容包括:心理學的史略及其最近的趨勢,心理學的目的範圍和方法、行為的生理、刺激通論、行為通論、所謂“意識”的問題、行為的進化、“動機”。其中專論行為的生理機制的兩章,分別論述各種感覺和感受器以及神經系統和運動器(筋肉和液腺),敘述甚詳,並附有較多的解剖插圖。最後幾章有關意識與動機的名詞都帶有引號,以示它們只是作者不得已而權且採用的傳統心理學的術語。
作者在本書的“序”中提出:“要以自然科學的眼觀來研究行為”,“當抱極端的機械觀”,“目的全在建設一個自然科學的心理學”。並認為,“心理學的方法不能與他種自然科(學)的方法有甚么分別;心理學的根本觀念,也不能與他種自然科學的根本觀念有差異”。作者表示,“在心理試驗室做實驗的時候,我常把人類與禽獸一樣對待”。他以為蝸遜(即J.B.華生)“是一個革命家,破壞的功勞固不小,但建設的事業則有限”。他希望,“在這書中從建設方面創立一個行為的心理學,避去他(指蝸遜──下同)的一切缺點,及增補他的遺漏”。作者在本書的下卷對上卷關於行為的基本理論提供實驗的支持或技術論證,是關於有機體行為的具體研究成果。確乎增補了華生的遺漏;但作者對以往心理學尤其是實驗心理學建立以來的心理科學持全盤否定的立場,以極端機械主義的理論觀點來看待心理,因而不可能避去華生的一切缺點,創立一種在實質上有別於華生的真正科學的心理學。但本書作為中國學者早期自編的一部行為主義心理學專著,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