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天--徐志摩的浪漫愛情故事》

人間四月天--徐志摩的浪漫愛情故事 內容簡介

本書描寫了浪漫詩人徐志摩的感人愛情故事。同名電視連續劇在台灣連創最高收視率;黃磊、伊能靜、周迅、劉若英聯手演出;大陸電視台陸續開播,多國版權火爆爭搶;徐志摩詩集、相關圖書、原聲帶瘋魔市場。 和一切浪漫主義的詩人一樣,徐志摩一生的情愛史轟轟烈烈,他和媒妁之言妻子的離婚成為當時報紙頭條;他的第二次婚姻,娶的是朋友的妻子。而他一生中,一直念念不忘的卻又是另外一個女人,甚至因為趕赴她的演講而撞機身亡……徐志摩的愛情故事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後,在台灣引起出人意料的轟動,每當節目播出,萬人空巷,劇中的精彩念白、徐志摩的經典詩句成為流行的口頭禪,一時間,可謂人人著"摩"。徐志摩與陸小曼、魯迅與許廣平、郁達夫與王映霞、朱湘與霓君……本書細數中國名作家人生滄海的風景、退而結網的意念以及生死永別的愛情吶喊,在後現代的今日颳起懷舊的浪漫愛情鏇風。

人間四月天--徐志摩的浪漫愛情故事 本書前言

我跌進去了!
在康河的那一晚!
我爬不上岸!
我連一根浮木都找不著!
漩渦把我整個人給漩進去!
我掙扎! 可是水草更絆著我
我喘不過氣,幾乎窒息!
然後,我放棄!
我感覺到自己沉
又沉
沉到一種莫名的狂喜和痛苦!
我想我是回不去了!

對於《人間四月天》的摩迷、王迷們,本書許給你們完整的所謂《經典對白》,所有在電視劇、廣播劇里震動人心的對白、被刪除的對白,這裡還回你們最完整的原著。並且還更多的是完整情節及心理刻劃,讀者將更了解每一場戲的真實情境。

對於摩迷、幼儀迷、徽音迷、小曼迷們,這本劇作提供的是八十年前這幾段情事的完整敘述,讀者可以更明確的了解事件發生的時間及地方,寫實的考據是足以作為徐志摩 傳記的參考,杜撰的情節及對白卻更呈現探討了徐志摩等人的心靈世界及情感生命。 對於一般讀者而言,這是一部以劇本形式寫成的,可以脫離電視劇、廣播劇而自證的文學作品。王蕙玲以細膩的文字及情感,探討了八十年前徐志摩世界的情感觀、生命觀,及帶給當時社會、延伸至現今時代極大的衝擊。

在已經忘了電視劇作原應有它自主獨立的創作性及藝術風格的年代,王蕙玲的這部《人間四月天》不只揭示出徐志摩所費一生生命所求的心靈追求,更堅持了劇作家對藝術的誠懇及努力,以真摯的情感、誠懇的用心,在商業功利時代里還原了劇作家應有的自我風格及深刻內涵。

如果《人間四月天》電視劇喚回了社會對電視戲劇的品味及需求;一幕幕的情節畫面使你動容於浪漫的情境及濃蘊的情感;如果《人間四月天》的廣播劇令你沉醉於無盡幽遠的想像世界、傾聽心裡的聲音;那么,忙碌昏擾的這時代里,疲累昏亂如你,在一個清親的下午或者幽靜的午夜,泡一杯茶或者咖啡,打開這本書,你會記憶起內心深處的悸動、心靈里曾被遺忘的寧靜……

人間四月天--徐志摩的浪漫愛情故事 本書後記

後 記

小說改成劇本,時有所見,劇本必寫成電視小說也在商業市場裡自成一類,這些年來,堅持不願我的劇本改編成小說,最大的原因是我愛書,不願為了滿足觀眾追索情節的樂趣,浪費紙張讓自己的劇本成為填充書市卻毫無文字價值的流行書。這次《人間四月天》得到如此的迴響,要求出版小說的聲浪撲天蓋地而來,我堅持如昔。直到有人提意出版劇本,我微微心動了。
劇本在市場上一直是一種無法自成一類的冷門出版品,閱讀劇本在許多人的印象里是比較吃力的,在則很少有創作劇本的人願意從提高可讀性的角度來撰寫劇本(搶拍攝進度尚且來不及,如何能在文字上精雕細琢)。但劇本是一種特殊的文本,它可以提供許多喜愛戲劇的人討論分析和演練的空間,同時它也具有特殊的文學價值(如莎翁傳世百年的劇作)。我一直期待這一類的書寫能夠蓬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對劇本創作產生興趣,帶動更多人才投入編劇的行列。這次出版劇本就是基於這種拋磚引玉的心情作成的決定,同時,也希望能回饋這么多喜愛《人間四月天》的朋友,滿足大家一些對戲的痴迷。
該怎么閱讀劇本?其實沒有大學問,你只要逐字逐行讀下去,和小說沒多大的差別,惟一不同的是,你要運用想像力,在腦海中自己來布置這一場戲。你可以自己是演員,自己是導演,自己是光影,是心聲,自己去創造所有的情境,當然你也可以自己喊卡,在任何地方,重來一次,或者你就讓流光飛逝,一場接著一場,任生命的大河帶著你奔流而下直到"全劇終"。你會明白演員如何解讀劇本轉化為表演的魅力;你可能會找到那一個令你疑惑的眼神里暗藏的秘密;你可以對著電視畫面一場一場,看看導演在何處做了什麼樣的處理;當然你也可以選一個四下無人的地方,試試自己的演技;最享福的,莫過如放上人間四月天的原聲帶,在具有超級影音聲光效果的腦袋裡拍攝一部屬於你自己的《人間四月天》。
對於純粹的讀者或觀眾,這也許是一次新鮮的閱讀經驗,請原諒我堅持用自己的方式在紙上為您說故事。對於想要研究劇本創作的好朋友,我必須要說,這並不是一種標準或規格的劇本寫作方式,也不適用在舞台或電影相關的劇本創作上,它只是我個人這些年來自娛娛人的一種寫作狀態。在其中我毫不保留,也不修飾的流露我對每一個人物最原始的感情,還包括我對戲劇一種固執的愛。
因為有你,在網路上,電話里一票一票熱烈的要求,才許了我一個出版劇本的機會,那么我能許給大家什麼呢?我許大家不用再辛苦鑒抄大段的對白,為多一字少一句四處張貼詢問啟示;我許大家因為篇幅關係或製作困難刪減掉的場次,在這裡都完整回歸到您的眼底;我許大家借著蕪雜的文字,心情分享我對這個故事所有的感動;還許一份明白,明白你們的期待,明白我們該走的路,該有的努力和堅持。
只要心還跳,感動永遠在。
P.S.這部劇本要給獻給所有灌溉我生命的人:我的父母、親人、師長、至交好友、鼓勵我的觀眾,和在工作中曾經與我攜手同行的夥伴。

人間四月天--徐志摩的浪漫愛情故事 文章節選

徐志摩生平

徐志摩 (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名章�Γ�筆名南湖、雲中鶴等。浙江海寧人。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1921年開始創作新詩。1922年返國後在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文。1923年,參與發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評論》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1925年赴歐洲、遊歷蘇、德、意、法等國。1926年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影響到新詩藝術的發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1927年參加創辦新月書店。次年《新月》月刊創刊後任主編。並出國遊歷英、美、日、印諸國。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辦《詩刊》季刊,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霧在濟南附近觸山,機墜身亡。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雲遊》,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小說散文集《輪盤》,戲劇《卞崑岡》(與陸小曼合寫),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譯著《曼殊斐爾小說集》等。他的作品已編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像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閒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