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的軌跡-1993年-2000年大事縱覽》

中美關係的軌跡-1993年-2000年大事縱覽 內容簡介

自建立外交關係以來,中美關係就一直是起伏不定,搖擺不停。美國人的外交面孔變化得比中國川劇絕活“變臉”還要快。尤其是從1993年到2000年間,更是如此。本書便是對這一時期歷次中美外交關係大事件的一次縱覽。全書分為政治外交、經貿科技、軍事安全、美國國會議員對華動態以及美國國會涉華議案五部分組成,以時間為順序,線索清晰,便於查找,是廣大讀者學習和研究中美外交史的一部非常有參閱價值的工具書。

中美關係的軌跡-1993年-2000年大事縱覽 本書前言

柯林頓政府任內8年中美關係回顧(代前言)

 柯林頓政府第一任期,中美關係四落四起

柯林頓政府第一任期的4年中,美國對華政策搖搖擺擺,兩國關係起伏不定,麻煩不斷,縱觀4年曆程,明顯經歷四個起落或者說小起大落階段。
中美關係第一個起落。1993年5月28日柯林頓以行政命令方式宣布延長中國1993年最惠國待遇一年,同時規定1994年度的延長附加七項人權條件。同前任布希政府相比,首次把人權問題同貿易掛鈎,凸顯其強硬立場的一面。此後,美國又採取一系列惡化兩國關係的舉動,如藉口中國向巴基斯坦出售飛彈部件,對中國實行貿易制裁,誣稱中國貨船裝有化學武器原料載體,製造聳人聽聞的“銀河號”事件,反對中國申辦2000年奧運會。上述舉動嚴重惡化了中美關係,使本已處於不穩定的中美關係再度趨於緊張。“銀河號”事件敗露使美極為擔心美中關係繼續下滑,進而出現全面對抗的危險趨勢,美政府決策層開始全面檢討,承認前段對華單方面施壓和制裁的強硬政策行不通,應進行調整。白宮於9月中旬審議通過了國務院向國家安全委員會提交的對華政策《行動備忘錄》,制定一項以“全面接觸”戰略,取代“全面對抗”方針。為此,美向中國傳遞改善關係信息,並採取一系列改善關係的主動行動。中國領導人也多次表示,中國政府一貫重視中美關係,中國希望同美國增加信任、減少麻煩,發展合作,不搞對抗,通過西雅圖兩國首腦會晤,增進了相互了解,取得了共識,雙方對首腦會晤給予積極評價。它確定了發展兩國關係的框架,勢將成為兩國關係重新改善和發展的良好開端。
中美關係第二個起落,兩國首腦會晤後,美政府對中國及中美關係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提高並制定了“全面接觸和施加影響”並舉的新政策。1994年5月26日,柯林頓做出延長1995年對華最惠國待遇並將其與人權脫鉤的決定,這是繼1993年9月美調整對華政策後的又一重大調整,並明顯朝著現實和務實方向發展。雙邊關係出現改善和發展的勢頭,兩國在經濟、政治和軍事方面都取得較大進展,高級官員互訪頻繁,中方3位副總理和3位部長先後訪美,美方7位正副部長相繼訪華,這表明兩國關係呈現出良性互動趨勢。但就在美務部長布朗富有成果的訪問剛剛結束,美政府又宣布了“全面調整”對台政策,提升美台官方交往級別和層次,保持“副部長級官員”接觸,並使之公開化、合法化。中國政府對美提出了嚴重抗議。這是美國蓄意製造“兩個中國”的政府行動,是在台灣問題上的政策倒退。中美關係再次受挫,11月14日,江澤民主席與柯林頓總統在雅加達舉行第二次會晤。為使中美兩國能建立建設性的新型關係,江主席提出指導中美關係的五項主要原則,柯林頓總統表示贊成這些原則並說美方也有類似的考慮。雅加達會晤進一步加快了兩國關係的發展進程。

中美關係的軌跡-1993年-2000年大事縱覽 本書目錄

第一部分 中美政治外交關係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第二部分 中美經貿科技關係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第三部分 中美軍事安全關係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第四部分 美國國會議員對華動態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第五部分 美國國會涉華議案
(一)關於對華政策
(二)關於台灣問題
(三)關於香港、澳門問題
(四)關於西藏問題
(五)關於中美經貿問題
(六)關於技術轉讓問題和武器擴散問題
(七)關於“人權問題”和“自由化”問題
(八)其他涉華問

中美關係的軌跡-1993年-2000年大事縱覽 文章節選

 1993年

1月30日 據報導,美國防部一份機密報告稱,中國等國在積極地研製巡航飛彈,估計從2000年至2010年可投入使用。這種飛彈將使用“潛隱技術”中國巡航飛彈計畫特別令人關注,因為它包括計畫研製一種適合這種武器的核彈頭。
4月21日  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查爾斯.拉森在參院軍委會作證時說,美中之間出現對立關係,必然會影響亞洲的穩定,認為對付中國在經濟和軍事上繼續發展的最佳途徑是讓北京參加旨在促進合作,避免亞洲出現一個同等地位的競爭者的對話。他還主張同中國建立軍方對軍方的關係以了解並影響中方軍事領導人,將補充並支持讓中國負責地起作用這一國家戰略。
5月26日  美負責軍政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羅伯特.加盧奇在參院外委會亞太小組委員會關於朝鮮核擴散問題的聽證會上說,中國是“進行某種會談的合適調解人”。美中兩國共同抱有美國在防止核擴散方面所持的目標。中國在地區關係的境況下發揮了相當積極的作用。
7月25日 美國負責國際安全的副國務卿戴維斯應邀訪華,26日,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華秋舉行會談。27日,錢其琛副總理兼外長會見了戴維斯,雙方就美國提出的關於全面禁止核試驗的倡議以及雙方關心的其他問題交換了意見。
10月29日 美國防部長阿斯平對記者說,美需就聯合國維和行動同中國“直接進行對話”。同中國進行軍事交流的目的是“要探索一致看法的部分”這有助於相互信賴和理解。
10月31日---11月2日 美助理國防部長弗里曼應邀抵京進行3天訪問,從而恢復了中美軍接觸。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會見了弗里曼一行,徐惠滋副總參謀長同弗里曼進行了會談。
12月9日 美國防部助理部長幫辦羅什在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發表演講時說,美政府對美中關係有五點認識:1、中國是舉足輕重國家,其重要性在過去受到忽視,2、中國可以做美國的朋友,也可以是美對手。3、中國發展有若干難以看清的變數,4、中國現在不是美敵人,應設法使其成為美國的夥伴,5、美政府樂於看到一個強大、統一和繁榮的中國,基於上述認識,美政府將來取一種全新的“接觸戰略”以加強同中國的對話與交流,他還說,當今世界對美安全最有影響的國家非中國莫屬。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