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全解》

圖書信息

書名:新解新悟大國學:中庸全解
作 者:子思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3月1日
ISBN:9787511707130
開本:16開
定價:39.00元

內容簡介

新解新悟大國學·中庸全解(雙色圖文珍藏版)》內容簡介: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聖、合內外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一個“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中庸代表了一種思想方法,強調內心之“中”與外在之“節”的準確契合,以達到“和”的大功用;而“中”的基本原則是保持平衡,不走極端,這樣一種思維方式使中華民族形成了一種穩健篤實的民族性格。對我們幾千年的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為世界文化寶庫貢獻了輝煌的篇章,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仍然光芒四射,為世人所矚目。

圖書目錄

《中庸章句》序
程子提示
第一章綱領
作為《中庸》全書的總綱領,本章提出了“中庸”這一概念,並進行r詳細的解釋。“中庸”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推崇至上的正道。
第二章知人
承接第一章,本章提出了以中庸來察知人性的問題。中庸是一種天性賦予、發自本心的智慧,德行高妙的人能夠領悟它並執行它,而德行低下的人往往會反對它。
第三章正心
本章明確指出,中庸是最高的德行,但正因為它是最高的德行境界,所以很少有人能夠堅守中庸之道。孔子的感嘆發人深省。
第四章正心
本章以“過”與“不及”兩個方面,進一步闡述了中庸之道,聖賢的人因為太了解,反而容易做過了頭,愚昧的人卻又達不到要求,往往都不能把握好達到中正和諧的“度”。
第五章修身
本章用孔子擔憂中庸之道恐怕不能施行於世來說明,中庸之道不能實行的原因是人們不能從自身做起,只有自身的修養達到很高的程度才談得上有了奉行中庸之道的基礎。
第六章審問
本章繼續從包容的角度來揭示中庸之道的內涵。中庸不是單純的拋棄,更不是一味的吸收,它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它是隱惡揚善的大度與智慧。
第七章明道
孔子說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很聰明,殊不知他們的聰明只是自作聰明,最終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在奉行中庸之道方面更是如此。真正聰明的人是那些一旦選擇了中庸之道,就終其一生都堅守不輟的智者。
第八章正心
本章用孔子讚賞顏回的話來說明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能堅守中庸之道的智者。顏回不僅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更是公認的孔子弟子中最有德行的人。能得到別人如此高的評價,恐怕與顏回選擇中庸之道並且能夠堅守不渝不無關係吧?
第九章正心
本章是對前面第二至八章的總結概括。雖然中庸之道是天下的正道,但對它的奉行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中庸之道不同於功名利祿、器物食品之類的東西那樣可取可舍,它是人靈魂的支柱,選擇容易,恪守起來就難了。
第十章明道
本章通過子路問強和孔子的回答揭示出什麼是真正的強。真正的強者以武功與人爭鬥為榮,而以智慧德行感化別人取勝。正因為子路是勇武好的人,所以孔子要他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強。
第十一章正心
……
第十二章知物
第十三章篤行
第十四章修心
第十五章齊家
第十六章齊家
第十七章知天
第十八章齊家
第十九章齊家
第二十章治國
第二十一章知性
第二十二章誠意
第二十三章誠意
第二十四章治國
第二十五章誠意
第二十六章博學
第二十七章修身
第二十八章明道
第二十九章明辨
第三十章知法
第三十一章修身
第三十二章誠意
第三十三章正心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