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媛詩詞簡說》

《中國名媛詩詞簡說》

《中國名媛詩詞簡說》是李晏平先生的文學詩詞作品集。《中國名媛詩詞簡說》是一部古代婦女的詩歌創作,並加以精選評析。通過這本詩詞講析,讓讀者不但了解舊社會重男輕女的種種罪惡,也像《紅樓夢》作者一樣有意表彰婦女的創作才能,使人認識到幾千年的封建制度葬送了全國一半人的智慧能量,這樣的歷史已一去不復返了。它將長中華女兒的志氣,啟巾幗英雄的雄心。該書集於2013年1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品簡介

這本書不同於一般選本。這位正當壯年的編寫者在注釋、講析上頗下了一番功夫。注釋比較詳細,講析比較透避,一般人都能讀懂,是一種普及性的讀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簡說》部份,不僅寫法上富於變幻,不守固定模式,而且筆調瀟灑、自然,語言流暢而幽默,詼諧而有風趣。不少評說見解精闢、獨到。本書不僅有知識性,而且有一定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能抓住讀者,沒有枯燥感,讀之,可以說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把這本書稱為解放後系統研究婦女詩詞的第一部專著,我們想是不過分的吧!不過正因為如此,大多無鑒可借,靠他自己獨立鑽研寫成的,所以它的不足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如《白頭吟》、《木蘭辭》等尚存爭議,《謝賜果》、《女真木曲》源於小說,也不大靠得住。(過去小說並非全屬虛構,但缺乏深入考證)。還有一些優秀的婦女詩詞漏選。這些都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我們希望這本書對研究婦女文學是一個撤去,今後有更多的這方面的著作出現,讓“半邊天”的作用在各方面都能體現出來,那么,中國婦女的偉大的的歷史功績就不會泯滅了。

作品導讀

載馳
許穆夫人
載馳載驅1,歸唁衛侯2。驅馬悠悠3,言至於漕4。大夫跋涉5,我心則憂。既不我嘉6,不能鏇反7。視爾不臧8,我思不遠?既不我嘉,不能鏇濟9。視爾不臧,我思不毖10?陟彼阿丘11,言采其蝱12。女子善懷13,亦各有行14。許人尤之15,眾稚且狂16。我行其野,芃芃其麥17。控於大邦18,誰因誰極(急)19。大夫君子,無我有尤20!百爾所思,不如我所21之。
[注釋]1載:與乃、且同義。2唁:凡有喪事向生者弔問叫作唁(音彥),吊人失國也叫唁。衛侯:指衛戴公,許穆夫人之兄。3悠悠:悠長,形容道路之遠。4漕(古讀如愁),見《擊鼓》篇。衛國故都朝歌(在今河南省淇縣東北)復滅後宋桓公將衛國的遺民安頓在這裡。5大夫:指來到衛國勸說許穆夫人回國的許國諸臣。這句連下句就是說諸大夫遠道來此,我不免增加了憂愁。6既:盡。嘉:善。既不我嘉,就是全都不以我的主張為然。許穆夫人的主張是要聯合大國(特別是齊國)助衛抗狄。7鏇反:言迴轉許國。以上兩句是說你們即使都不同意我的主張,我也不能回去。8視:看,考察分析。臧:善。這句連下句就是說看起來你們的意見並不高明,我所考慮的難道不深遠嗎?9濟:止。10毖:謹慎。11阿丘:四邊高中央低的叫作丘,有一邊偏高就叫作“阿丘”。這裡可能是衛國的丘名。12蝱:(音盲mang),今名貝母,藥用植物,屬百合科。13善懷:就是多愁易感。14行,道路。各有行就是各有各的道理。15尤:埋怨或責備。16眾稚且狂:眾指許人,稚訓驕。作者指斥那些輕視女子的意見而自以為是的許國人都是驕橫而且狂妄的。17芃芃(音蓬peng):盛貌。18控:赴告。19因:親。極:讀為亟,就是急。對別人的災難迫切地關心和及時援助就叫作急人之難。這句是說誰和我衛國相親誰就會急我衛國之難。20無:同毋。尤:古讀如怡。“無我有尤”就是說別以為我有什麼可責備的。21之:往。末兩句是說你們上百的主意都不如我自己的決定。
[今譯]駕著車子疾速地賓士,我要歸去慰問衛國君侯。在漫長的道路上揚鞭趕馬,報說到了祖國的漕邑城頭。可是許國大夫追趕上來勸阻,我的心裡啊無比的憂愁。既然你們不贊成我的意見,那么我不能同你們迴轉。你們的主意分析起來並不完善,難道說我考慮的就沒有遠見?既然你們不贊成我的策略,我就不能同你們回國渡河。你們的謀劃並不高明,而我考慮的未必能無阻通過!我登上小小的山丘,採集貝母來醫治我內心憂鬱。雖說我們婦女善感多愁,但是也有自己的道理。許國君臣埋怨我草率行事,眾大夫既驕傲狂妄又無禮儀。我漫步在這暮春的原野,麥浪滾滾,麥苗多么茂盛。我要將國難奔告強大的兄弟之邦,總有人念華夏之親發來救兵。高貴的大夫先生們啊,請不要責備我的主張。你們所想的千條妙計,總不如我自己選擇的方向。
[簡說]許穆夫人是春秋初期衛國人。據《左傳》記載:魯閔公二年狄人攻衛,十二月滅衛。宋恆公將衛國五千多人民救過了河,衛民在漕邑擁立了衛戴公,組織了抗戰政府。許穆夫人是許君正妻(王后),與戴公是手足同胞。想著祖國的淪亡,非常痛心,於是她衝破了許國君臣的阻擾,毅然到漕邑去慰問衛國君臣,與他們一起商量光復祖國的大業。《載馳》這首詩就是她赴漕邑途中寫的。
這首詩共六章。第一章寫許穆夫人毅然驅車前往衛國探訪,遭到了許國大夫的阻擾。第二、三章寫許穆夫人斥責許國諸臣,拒絕回都。第四章從登丘采貝母起興,寫出許穆夫人深沉的憂國之情而不為許國君臣所了解。(大夫的驕狂顯然與許君支持有關)第五章寫許穆夫人看到祖國的田野起興,決心向“大邦”求援,拯救祖國。第六章寫許穆夫人反對任何妥協,堅持自己的主張,堅持走自己的道路。
由於許穆夫人的行動深深地感動了大國,使衛國終於得到援助。當時強大的齊國君主齊桓公不僅向衛文公送去大批物質,而且派出精銳的軍隊赴衛與狄人作戰,衛國在齊國支持下,清除了外患。許穆夫人是一個有眼光、有膽識、有遠見的婦女。她的愛國思想歷來為人們所頌揚,她的愛國詩篇《載馳》以中國第一個女詩人的第一首名作而流傳不衰,千年不朽。
述亡國恨1
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2,更無一個是男兒。
[注釋]1述亡國恨:標題一作“口占答宋祖”,一作“亡國詩”取尾句意,用“述亡國恨”較當。2解甲:解除武器,即投降。
[簡說]花蕊夫人,姓徐氏,四川青城(今灌縣)人,以才色入蜀宮,封慧妃。《鐵圍山叢談》載:“國朝(北宋)降下西蜀,而花蕊夫人又隨昶(蜀主)歸中國。昶至且十日,則召花蕊夫人入宮中,而昶遂死。昌陵(趙匡胤)後亦惑之。太宗在晉邸時,數諫昌陵,而不克去。一日,兄弟相與貓苑中,花蕊夫人在側,晉邸方調弓知矢引滿,正擬走獸,忽回身花蕊夫人,一箭而死焉。”由此可知她是被趙光義射殺的。這首詩是她初入汴京時答宋太祖的召對寫的,大膽抒發了自己亡國悲憤之情。
頭兩句“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公元九八五年,宋太祖命王全斌伐蜀。蜀主孟昶以不懂軍事的王昭遠為都統迎敵,在羅川被宋軍打得大敗。蜀軍擋不住宋軍的三路進攻,不得已用丞相李昊計向宋納款請降。“豎降旗”就是指這件事。“哪得知”是因為“妾在深宮”不通訊息的緣故。像花蕊夫人這樣有地位的婦女,仍不過是統治者的玩物,連國破家亡的慘禍到來的時候,自己還蒙在鼓裡,由此可知封建時代的婦女是什麼地位了。清人薛雪讀這兩句詩時問:“如其得知,又將如何?”即使她知道,也是沒有扭轉乾坤的能力的。但她不一定贊成“豎降旗”
後兩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這兩句詩含義是深刻的。字面上是罵蜀軍無力,實則是怨統治者用人失當。蜀主孟昶的母親李氏早就教訓昶說:“我見莊宗及爾父,滅梁定蜀,當時統兵將帥,必須量功授職,所以士座畏服。今王昭遠本給事小臣,韓保正等紈絝子弟,素不知兵,一旦有警,如何勝任?”昶不肯從。即至宋軍攻蜀,王照遠還口出大言,自比諸葛亮。一旦與敵相遇,不知如何用兵,所以一觸即潰。羅川大敗後,孟昶命太子玄喆為統帥。玄喆素不習武,但好聲歌,從成都出發,帶著美女伶人,笙簫管笛,沿途吹唱,把行軍打仗當兒戲。一聽宋軍攻占劍門,即遁還東川。這樣的軍隊如何能禦敵?《後山詞語》說:“蓋蜀兵十四萬,而王師數萬耳。”十四萬向數萬人舉手投降,難怪花蕊夫人這般氣憤,罵他們“更無一個是男兒”,沒有一個稱得起男兒漢、大丈夫!這當然也包括“豎降旗”的君王在內。因為有“齊解甲”,才遭致她“更無一個”的唾罵。亡國之恨,悲憤之情,由此自見。
《一瓢詩話》評論說:這首詩“何等氣魄!何等忠憤!當令普天下鬚眉一時俯首。”《太平清話》載:“花蕊夫人制採桑子,題葭萌驛壁,才半闋,為軍騎促行”沒有寫完。這半闋詞是:“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可見她敢於在太祖面前抒亡國之恨,是早有思想基礎的。那就是她留戀家鄉,不忘故國的愛國情思。這也是她的詩為人傳誦的原因。
宮詞四首
花蕊夫人
龍池九曲遠相通1,楊柳絲牽兩岸風,
長似江南好風景,畫船來去碧波中。
春風一面晚妝成,偷折花枝傍水行,
卻被內監遙覷見,故將紅豆打黃鶯。
殿前宮女總纖腰,初學乘騎怯又嬌,
上得馬來才欲走,幾回拋鞚抱鞍橋2。
內人追逐採蓮時3,驚得沙鷗兩岸飛。
蘭掉把來齊拍水4,並船相鬥濕羅衣5。
[注釋]1龍池:成都舊蜀宮的摩訶池。2鞚:音控,馬勒,韁繩。3內人:宮女。4蘭棹:香木做的漿片。5相鬥:互相競爭
[簡說]《能改齋漫錄》:“徐匡璋納女於孟昶,拜貴妃。別號花蕊夫人,意花不足擬其色,似花蕊儇輕也,又升號慧妃,如其性也。”夫人明慧能文,善詩,尤工詞。入蜀宮後,曾效王建作宮詞百首。這裡選四首。
第一首寫龍池風景。頭兩句“龍池九曲遠相通,楊柳絲牽兩岸風。”是說龍池的特徵。龍池即成都蜀宮裡的摩訶池,為蜀王與嬪妃的避暑遊覽地。“九曲”指池岸迂迴彎曲。“遠相通”既指其面積之大,又指大池小池相連線。在這龍池曲岸,微風吹來,楊柳依依,垂絲裊娜。真是好看極了。但作者不說風吹垂柳,而是說兩岸風是“絲牽”來的,這就把楊柳變成了一個有生命的形象,詩味更濃。第三句“長似江南好風景”,是前兩句的總結。你看這多么像江南的美好風光啊。江南風景如何呢?韋莊的《菩薩蠻》說:“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那么前兩句沒有直接涉及到水,是不全面的。所以第四句為“長似”作了補充:“畫船來去碧波中。”碧波中船來船往,這才突出了江南水鄉的特色,而這特色卻移植到成都來了,如此風光不值得讚美么?
第二首寫宮女晚妝待幸。“春風一面晚妝成”。杜甫《明妃村》:“畫圖省識春風面”。春風面是形容王昭君的美貌。這裡指宮女的芳容。過去宮女臨晚梳妝打扮,意在待君王之幸。“晚妝成”指已梳洗完畢。但這裡天色尚早,於是出寢宮散步,“偷折花枝傍水行”。御苑中未掛“不準攀折,違者罰款”的木牌,為什麼說“偷折花枝”呢?原來折花枝是為了掩自己的晚妝,免被人瞧破望幸的焦灼,所以折花枝的行動還是悄悄進行好。一個“偷”字點出了宮女折花枝忐忑的心情。都是為了一個“羞”字。“傍水行”是以水為鏡,照照晚妝是否成功,同時也為了偵察訊息。但是“卻被內監遙覷見”。“覷見”畫出小太監在遠處逗玩,做怪相。怎么辦呢?以“故將紅豆打黃鶯”來掩飾滿面通紅的羞態。“故將”說明是故作姿態。詩人用“紅豆”、“黃鶯”還另有深意。“紅豆”使人想到“勸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黃鶯”,使人想到“打起黃鶯兒,莫叫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這些詩句,都是合乎晚妝宮女的心理的。
第三首寫宮女學騎。“殿前宮女總纖腰,初學乘騎怯又嬌。”“纖腰”即細腰。戰國時楚人好細腰,後世以此為美。楚王好細腰,宮人多餓死。這是對婦女的一種摧殘。“總”是“全都是”之意,是一種嘆息的口氣。因殿前宮女全是纖腰,扭扭捏捏的,所以“初學乘騎怯又嬌”。“怯又嬌”指又羞又怕的姿態。“上得馬來才欲走,幾回拋鞚抱鞍橋。”我們可以看見一些裊裊婷婷的宮女被太臨扶上馬去,正當馬兒起步欲走的時候,她們突然緊張起來,幾次丟掉韁繩,慌忙抱住馬鞍,驚叫著,生怕摔下地來。“幾回拋鞚”說明多次練習都未學會,而“拋鞚抱鞍”又是“怯又嬌”的具體表現。這首詩把宮女學騎的場面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第四首寫宮女荷塘採蓮。“內人追逐採蓮時”寫宮人們採蓮勞動時互不示弱,互相競賽的情景。“追逐”包含有你追我趕的意思,也洋溢著嬉哈打鬧的笑聲。因此“驚起沙鷗兩岸飛”。“驚起”突出了參加採蓮勞動的宮人之多,聲音之大,而沙鷗飛鏇兩岸,說明它們留戀故池,不願遠去。“蘭棹把來齊拍水”。寫宮女們划著船來回採蓮的情況。這句有兩個動詞用得極妙。“把”字寫出了宮女用力划槳,從“拍”字我們既聽見了划船的水聲,又看見了水上飛起的無數的水花。“齊拍水”可見她們在勞動中齊心協力。“並船相鬥濕羅衣”。展示了一幅互不相讓的競賽圖。連水花沾濕羅衣都顧不得,一切為了爭取第一名。宮女精神生活是苦的,但她們在勞動中暫時忘了這一點。這就叫“樂也忘憂”吧!
宮詞是歷代詩人喜歡創作的題材之一,但出色的不多,比較有名的是王建。在女詩人中就無人超過花蕊夫人了。從這幾首詩中,可以看出她《宮詞》的風格。她善於抓住特徵,用優美的語言,調動想像、比喻、擬人的藝術手法來寫景。她能通過細緻地觀察,親身的體會,寫出宮女的心理活動、情態、動作和音容笑貌,寫得那么細膩、逼真。她藝術地再現了生活,形象十分鮮明,給人以真實的感覺。故有相當強的感染力量。

作者簡介

李晏平,原名李瑞雲。1936年3月出生,四川射洪人。曾有過軍旅生涯。後轉到地方工作。四川師範學院(今西華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從事中專師範教學多年,為四川雙流師範高級講師。愛好文藝創作。先後出版有詩歌《回眸集》、《遊程小韻》,小說《愛的惶惑》、《橫吹集》,戲劇《梨園劇作集》,散文《紅塵集》及文論多種,計600萬言。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主席團副主席。獲國際、國內大獎多種,國家一級文學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