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控制我》

《不要控制我》

暢銷書《不要控制我》作者埃文斯認為,孩子是有自我意識的,就像明明跌倒感到疼。於是就哭了,是因為他對疼痛有知覺,並且他的情感是憂傷的。但如果明明總遭遇到父母對這種自我體驗的否定,他就會慢慢變得無法體驗自我、認識自我了。在埃文斯看來,如果我們“接受”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就會相信他們的評價更真實。用別人的觀點來認識自我,只能使對自我的認識更加模糊。

不要控制我 特色及評論

本書獨特的視角,深入探討了日常生活中,大學習以為常的這些下意識行為。揭示背後的實質、解開我們的困惑和痛苦,使用我們學會識別、理解和套用控制,使我們的生活遠離暴力,更加和諧、幸福。

不要控制我 內容簡介

人人都希望別人同意自己的觀點,掌控一切;人人都可能不由自主地對別人指手畫腳、隨意評價。 有的人懂得校正自己的行為,適度控制,所以進退自如,生活得無比輕鬆。有的人卻不明白這種行為給別人帶來的痛苦。結果是失敗的婚姻、緊張的人際關係和扭曲的心靈,自己也異常苦惱。 為什麼人們會產生這種控制別人的欲望呢?為什麼有人想改變這種行為,事到臨頭卻總是無法自控? 我們百思而不得其解。

不要控制我 本書前言

震撼!人際關係領域的“根本性突破”,絕佳的心理自助讀物!――美國《新聞周刊》 全球2002同步暢銷!保持自我,戰勝一切企圖控制你的人!

不要控制我 本書目錄

作者的話
楔子
第一章 人的行為無非是兩種狀態,有意識或無意識
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交流不暢的情形 
交流不暢,是一方對另一方個性的抹殺……
第二章 你存在這些問題嗎?
為什麼生活中會有這么多的無意識行為?
你對自己的控制行為有感覺嗎?
……
第三章 行為的目的
無視別人存在的行為,即使目的很好,結果總是不好
再好的舵,也需要頭腦清醒的舵手來掌控
…… ……

不要控制我 文章節選

假設有些人在童年時接觸逆向的交往方式,因為效仿而最終成為一種習慣,那么,我們也可以合理地假設:如果人們形成這種行為是十分艱難的,那么他們也很難忘卻曾做過的種種行為。如果向他們指明他們正在做什麼,如果他們能夠理解或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他們不想表現得太愚蠢,不想再偽裝自己,不想再無意中傷害別人,他們一定會表示歉意的。但許多人發現,不論對方是不是陌生人,戒除評價對方的“習慣”是非常困難的。回想起那個提出“為什麼我不能對我的妻子和家庭好一點”這個問題的人,他覺得無法打破這個習慣,可能是他這種強制行為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習慣問題。這似乎與他對待妻子和家庭的方式有關―他自認為他的方式,可以使他和...

不要控制我 作者介紹

帕萃絲・埃文斯:加拿大埃文斯人際關係研究中心創始人。在全美建立了許多工作室,著述頗豐。其處女作《口頭侵害關係》,被《新聞周刊》譽為一次“根本性的突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