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用於陳述句的末尾。

基本信息

一、用於陳述句的末尾
陳述句占句子的大多數,用來判斷、敘述、描寫事實。
(1)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吳晗《談骨氣》)
(2)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國語。(《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3)森林越來越密。(國小語文《夜鶯之歌》)
例(l)表示判斷,(2)表示敘述,(3)表示描寫。以上三句子都是主謂句。句號也可以用於非主謂句的陳述句。例如:
(4)傳來了狗的尖叫聲。(契訶夫變色龍》)
(5)1946 年的中秋。(茹志鵑《百合花》)
例(4)是動詞性非主謂句,(5)是名詞性非主謂句。
陳述句通常不帶語氣詞,靠語調錶示陳述語氣。需要語氣詞時用“的”“了”“呢”“啊”“么”“嘛”“啦”“罷了”等。例如:
(6)所以思想性不是硬借來的,不是可以套用的,不是可以假裝的,也不是忽然就有了的。(朱自清《論朗誦詩》)
(7)喝著這樣的好蜜,你會覺得生活都是甜的呢。(楊朔《荔枝蜜》)
(8)這套主設備任何一條船也裝不了,漢江號盡可以運別的貨嘛。(柯岩《漢堡港的變奏》)
例(6)一連用了四個語氣詞“的”,以加重語氣。例(7)(8)分別用語氣詞“呢”“嘛”。
語氣詞和語氣不是一一相配的,有的語氣詞在不同的語氣詞來表達不同的語氣,同一語氣又可用幾個不同的語氣詞來表達。重要的是判斷全句表達什麼語氣,以便確定用句號還是別的句末點號。
(9)身體比以前好多了。
(10)這本書真的太好了!
以上兩句都以語氣詞“了”結尾。例(9)表示確定語氣,說明有了變化,是陳述句,用句號。例(10)表示感嘆語氣,用嘆號。
(11)他大概已經走了吧。
(12)他大概不來了吧?
例(11)對所陳述的事情不很肯定,但句子的性質是陳述句,用句號。例(12)表示疑問,帶有揣測的意味,用問號。
(13)這篇文章大概是他寫的吧?
(14)這篇文章大概是他寫的吧。
上述兩句的文字包括句末的語氣詞都一樣,不同的是標點。例(13)是作為疑問提出的,用問號表示疑問語氣。例(14)是回答問題,用句號表示陳述語氣。
二、用於語氣舒緩的祈使句的末尾
(1)讓我還是來說一段故事吧。(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2)你辛苦了,休息休息吧。(陳廣生、崔家駿《雷鋒的故事》)
三、用於間接問句的末尾
間接問句是包含在陳述句、祈使句中的問句,是大句的一部分,通常充當賓語。例如:
(1)現在我明白了,鎮上那些老年人為什麼坐在教室里。(都德《最後一課》)
(2)他問你小黃還來不來。(《現代漢語八百詞》)
(3)問問明天走得了走不了。(王硯農等編《漢語常用動詞搭配詞典》)
例(l)是包含特指問的陳述句,(2)是包含反覆問的陳述句,(3)是包含反覆問的祈使句,所以都在句末用句號。看到包含疑問代詞或疑問格式的句子要注意分析是直接問句還是間接問句。下面是從語文書和刊物上看到在間接問句誤用問號的例子:
*(4)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5)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6)我曾向泰勒公司請教,用戶是什麼人 ?
*(7)我們寫東西,要嚴肅、認真,不能讓印刷廠工人去猜這是中文,還是德文?
例(4)(6)(7)的問號、例(5)的第二個問號用於間接問句,要改為句號。例(5)“明月幾時有?”是直接問句,獨立成句,用問號是對的。
問句形式除作賓語外,有時也可作主語,例如:
(8)“精密”和“周密”有何不同。“精密”該用在何處,“周密”該用在何處,都要仔細想一想。(葉聖陶《認真學習語文》)
句中三個帶疑問代詞“何”的問句形式作大句的主語,不獨立成句,後面都用逗號。如果把逗號改成問號,即把句子改成:
(9)“精密”和“周密”有何不同?“精密”該用在何處?“周密”該用在何處?都要仔細想一想。
全句便由一個句子變成由三個獨立疑問句加一個陳述句組成的句群。
四、用於語氣舒緩的反問句末尾
(1)10 年的時間,2 700 多課時,用來教本國語文,卻又大多數過不了關,豈非咄咄怪事。(《光明日報》1999.1.22)
(2)你看,誰管過你啦。(曹禺《雷雨》)
五、用於語氣舒緩的感嘆句的末尾
(1)他們還使我懂得,用那些多付的錢可以買到多少好東西啊。(富蘭克林《哨子》)
(2)夜正長,路也正長,我不如忘卻,不說的好罷。(魯迅《為了忘卻的紀念》)

相關條目

語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