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綠色建築科技發展專項規劃

2012年5月24日,科技部以國科發計〔2012〕692號印發《“十二五”綠色建築科技發展專項規劃》。該《規劃》分形勢與需求,總體思路、原則與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4部分。重點任務是:綠色建築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綠色建築產業化推進技術研究與示範,綠色建築技術標準規範和綜合評價服務體系研究。

科技部通知

科技部關於印發“十二五”綠色建築科技發展專項規劃的通知
國科發計〔2012〕69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畫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導“十二五”綠色建築產業科技發展,科技部組織編制了《“十二五”綠色建築科技發展專項規劃》。現印發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行業實際情況,做好落實工作。
附屬檔案:“十二五”綠色建築科技發展專項規劃
科學技術部
二O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十二五”綠色建築科技發展專項規劃

綠色建築已成為我國城鎮化與城市發展領域的重大課題,也是加強民生科技的重要任務。為全面推進我國綠色建築科技與產業又快又好發展,依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特編制本規劃。

一、形勢與需求

(一)發展綠色建築是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舉措
我國目前建築活動造成的污染約占全部污染的三分之一,建築垃圾每年高達數億噸;每天生成的生活污水達580萬m3。我國建築能耗占全社會終端能耗的比率已從1978年的10%增長到當前的27.5%,若綜合建材生產和建造過程,建築業相關能耗比例超過40%。建築運營過程中造成了大量的能源和資源消耗,發展綠色建築,倡導節能減排,降低建築能耗與溫室氣體排放,對我國實現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的目標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二)發展綠色建築是改善民生的重大需求
我國城鎮人口集中、建築物密集。建築活動造成的噪聲、灰塵、光污染,以及室內環境污染等直接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同時,我國居民過於強調個性化裝修,由此產生的二次污染和資源浪費十分嚴重。此外,城鎮集中居住區生活垃圾處理、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與安全保障、水資源利用與保護、城市交通等突出問題日益受到廣大人民民眾的關切。大力發展綠色建築,是改善人居環境,促進民生髮展的重要任務。
(三)綠色建築是轉變我國城鎮發展模式的戰略選擇
我國城鎮化率已超過51%,既有建築總面積逾440億m2,每年新增建築面積20億m2,約占全世界新建建築面積總量的一半。隨著城鎮的大規模建設,建築產業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問題日益突出,如建築用水約占可飲用水資源的80%,建築及附屬設施的水泥消耗量約占全球消耗量的40%,成品鋼材消耗量占全球消耗量的20%以上,建築廢棄物占社會垃圾總量的45%。發展綠色建築,是推進我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轉變我國城鎮發展模式的戰略選擇。
(四)發展綠色建築是傳統產業實現跨越發展的引擎
建築業是一個傳統產業。我國是建築大國,然而建築、建材與住宅產業總體規模雖大,但生產方式粗放、生產效率低下、建築用材消耗過高、建築垃圾回收利用率低、技術和管理手段落後等問題突出。發展綠色建築,系統推進建築全壽命期各個環節的規範化、標準化和綠色化,推動綠色建築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的套用,對於提升我國建築業科技創新能力,帶動一批相關新興產業的形成和傳統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總體思路、原則與目標

(一)總體思路

“十二五”期間,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把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作為城鎮化與城市發展領域優先主題和發展重點,面向國家節能減排目標和民生需求,圍繞轉變建築產業發展方式,解決行業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加強支撐綠色建築持續發展的技術體系研究,形成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符合國情的成套綠色建築技術體系和評價體系,通過構建示範平台、培養創新團隊、培育綠色建築及配套新興產業的發展,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能力。

(二)基本原則

1.堅持自主創新,加強技術集成與示範的原則;
2.堅持建築全壽命期性能最優的原則;
3.堅持因地制宜、分類實施的原則;
4.堅持標準規範引領,市場化導向的原則。

(三)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間,依靠科技進步,推進綠色建築規模化建設,顯著提升我國綠色建築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加速提升綠色建築規劃設計能力、技術整裝能力、工程實施能力、運營管理能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改變建築業發展方式。
1.突破一批綠色建築關鍵技術。針對不同建築類型和資源條件,突破建築節能、綠色建材、建築環境、綠色性能改造、綠色施工、關鍵部品與設備開發等技術,形成圍繞綠色建築規劃、設計、建造、運營、改造等階段,研發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成套適用技術。
2.建立較完備的綠色建築評價技術和標準體系。研發標準化的綠色建築評估技術,形成涵蓋不同建築類型的綠色建築評價標準
3.研發一批綠色建築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及新型施工裝備。研發新型建材和廢棄物再生建材,開發綠色建築關鍵設備產品,完成傳統施工技術的綠色化改造。
4.推動綠色建築規模化套用示範。建設一批具有較大規模、覆蓋不同氣候區、針對不同建築類型的綠色建築示範工程,帶動綠色建築相關產業的健康發展。
5.組建多層級的綠色建築技術研發平台。形成相對固定、多層級的綠色建築技術研發中心、綠色建築技術創新服務平台、綠色建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培養一批綠色建築技術研發和推廣套用的人才隊伍。

三、重點任務

將綠色建築共性關鍵技術體系、綠色建築產業推進技術體系、綠色建築技術標準規範和綜合評價服務技術體系建設作為綠色建築科技發展的三個技術支撐重點,積極推進相關技術的研發、標準規範的編制修訂與工程套用示範。

(一)綠色建築共性關鍵技術研究

面向我國綠色建築發展需求,整合綠色建築領域科研力量,建立產學研協調機制,加強綠色建築全壽命期和多專業集成兩個維度的重點關鍵技術研發,通過自主創新,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成套適宜技術體系,力爭在綠色建築核心技術和產品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1.綠色建築規劃與設計技術研究
(1)研究我國不同地域、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綠色建築規劃與設計技術、設計標準規範。
(2)研究能源與資源最佳化配置及節約利用的綠色建築設計技術,包括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土地節約利用、水資源及本地資源的綜合利用,以及綠色交通與建築室外環境最佳化配置技術等。
(3)綠色建築規劃與設計模擬技術及軟體研發。研究建立區域及建築群能源資源消耗、物理與生態環境的預測和診斷技術;研究基於地理信息系統和建築信息模型的綜合規劃技術和綠色建築集成設計方法。
2.綠色建築節能整裝配套技術研究
(1)綠色建築能效提升關鍵技術研究。重點包括建築群集中冷熱源綜合最佳化配置、能源梯級利用及餘熱回收、綠色建築設備系統最佳化與能效提升、建築供熱與空調系統節能及計量等技術研究與設備開發。
(2)綠色建築節能新技術與產品研發。研發適用於綠色建築的綠色建材、空調與採暖系統、照明裝置、節能電梯及生活熱水製備技術和產品。
(3)不同氣候區綠色建築節能適宜技術集成與示範。研究適合當地氣候和經濟條件的建築圍護結構、可再生能源耦合系統的集成技術; 研究不同氣候區村鎮綠色建築節能成套技術;開展不同氣候區綠色建築節能集成技術的套用示範。
3.綠色建築室內外環境健康保障技術
(1)研究綠色建築社區環境綜合控制與改善技術。開展綠色建築社區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技術及標準研究,建築室外環境維護與改善技術研究,包括社區綠化、水系養護、水循環利用與節水、生活垃圾減量與資源化利用等。
(2)綠色建築室內環境質量健康保障關鍵技術研究。重點研究建築室內環境評價與監控技術,室內環境質量對人體健康影響評價技術,集中通風空調系統對室內空氣品質監控技術等。
(3)建築室內複合污染防控技術及產品研發。重點研究建築室內化學污染物檢測、監控技術與產品,室內裝飾裝修設計及施工控制技術。開發建築室內防止複合污染的材料和產品,研發相應的污染暴露模擬及預測仿真軟體,研究淨化系統最佳化設計和產品工程化套用技術。
4.村鎮綠色建築適宜技術研究與示範
(1)村鎮綠色建築本地資源利用技術研究與示範。研究利用草、沙、秸稈、污泥、石材、木材等本地資源的村鎮房屋設計、建造成套技術,研發相關建材的標準化生產技術和專用設備,進行技術集成示範。
(2)村鎮綠色建築被動式節能設計技術與套用。研究不同地區村鎮建築太陽能利用、自然通風、植物綠化、圍護結構保溫隔熱等被動式節能設計技術,傳統民居節能技藝繼承和改良技術。
(3)村鎮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研究與示範。研究適宜偏遠村鎮經濟實用的太陽能、低品位能和生物質能高效利用技術。

(二)綠色建築產業化推進技術研究與示範

針對我國綠色建築關聯產業之間技術和產品接口配套性差,各類建材與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建造工業化程度低,關鍵技術和產品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部分核心設備與產品對外依存度高的突出問題,以節約、降耗、增效為重點,研究建築全壽命期內建築設計、綠色施工、運營管理等產業鏈條相互銜接的協同技術,新型建築材料部品化、標準化的生產技術及標準,提升綠色建築產業技術創新能力。
1.綠色建造與施工關鍵技術研發
(1)綠色建造規範和標準體系研究。研究制定綠色建造與施工技術規範,研究預製裝配式建築的設計及建造技術標準,研究建築拆除綠色施工技術規範及標準。
(2)綠色建造新型預製裝配集成技術研究。研究預製裝配式建築結構體系,研發預製構件工廠化製作技術與設備,研究裝配式構件連線、防水及保溫隔熱技術,形成預製裝配式建築的建造集成技術體系。
(3)綠色建造與施工技術研究。重點研究適用於不同結構特點和保溫要求的圍護結構施工技術,研究建築圍護結構模板與保溫板一體化、現澆混凝土夾芯板施工及質量控制技術,研究綠色建造工程仿真技術、設計與施工信息協同利用技術。
(4)綠色建造環境保障技術研究與示範。研究綠色建造過程環境影響評價體系,研究建造現場廢棄物減量化及再生利用技術,研究工程降水與地下水環境保護技術,開發滿足綠色施工要求的低排放和低噪聲施工裝備和機具,開展綠色建造與綠色施工技術工程示範。
2.既有建築綠色化改造技術研究
(1)既有建築群綠色化改造規劃與設計技術。重點研究我國不同地域、不同氣候區和不同類型建築群綠色化改造集成設計技術,研究建築群區域環境改善設計技術,研究施工現場減輕、降低揚塵、噪聲、污水、建築垃圾等技術,研究建築群中不同類型建築的資源配置與運營管理技術,研究建築群綜合性能診斷與檢測評定技術,建立綠色化改造項目性能與效益的綜合評價模型。
(2)既有建築綠色化改造集成技術。研究既有建築綠色化改造結構加固和修繕適宜技術,研究室內外環境改善和綜合節能技術,研究既有工業建築使用功能轉變與綠色化改造技術,研究中心城區既有建築地下空間開發技術和設計方法。
(3)既有建築綠色化改造施工協同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建立建築性能改造綠色施工評價指標體系,開發綠色化改造專用設備和施工安全保護設備,研究改造免拆除等維修新技術,開展既有建築綠色化改造技術集成套用工程示範。
3.綠色建築材料成套套用技術研究
(1)適用於綠色建築的節能防火高耐久性功能建材產品研發。重點開發集防火、保溫、降噪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新型建築牆體和屋面系統等綠色建材。研究提升綠色建築環境質量的功能材料,高性能快速修復材料,開發具備抗菌、防污、自潔淨等特殊功能的建材產品,研究綠色建材的標準、評價、認證體系和檢測技術及儀器。
(2)建築材料模組化技術。研究建築裝修、裝飾材料模組化選取與搭配技術,研究新型建築材料的模組化製備與套用技術,研究新型建築材料部品化、標準化生產技術,研究制定建築材料模組化技術標準。
(3)利用廢棄物製造建材產品成套技術研究與裝備開發。研究利用建築垃圾、污泥等城市廢棄物規模化製造新型建材成套技術,研究利用電廠脫硫石膏、粉煤灰、冶金尾礦等工業廢棄物規模化製造新型建材成套技術,開發相應的生產裝備。
(三)綠色建築技術標準規範和綜合評價服務體系研究
目前,我國《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無法滿足不同建築類型新技術發展的要求,綠色建築信息共享服務平台尚不完善,面向行業領域的科技服務能力薄弱,急需建立成套的綠色建築技術經濟等綜合評價標準規範體系。“十二五”期間,要加強綠色建築評價技術與標準研究、開發基礎資料庫、建設綠色建築信息資源共享技術平台,促進綠色建築綜合評價與技術服務向專業化、科學化轉變,加速綠色建築技術成果的推廣套用。
1.綠色建築基礎信息資料庫開發
研究開發綠色建築用材、部品、設備的技術、經濟、環境評價方法與資料庫,建立涵蓋不同地域、多種類型綠色建築全壽命期能源、資源消耗與碳排放強度資料庫,研究建立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綠色建築工程信息資料庫。
2.綠色建築評價技術與標準研究
建立更具擴展性的評價標準框架體系,研究編制針對不同建築類型、可擴展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實現對不同氣候區、不同類型建築的評價和指導。研究綠色建築評價標準體系,研究制定不同類型的綠色建築評價標準及與綠色建築相關的材料、部品、設備標準,研究新建建築集成技術綜合評價方法與指標體系,研究不同類型既有建築綠色性能綜合評價方法,研究綠色建築後評估技術與指標體系。
3.綠色建築技術信息服務系統研究
研究綠色建築運營能耗、資源消耗監測的信息化系統,開發建材與成套裝備技術物聯網信息平台,開發綠色建築工程裝備運行與安全監管信息化技術平台,研究綠色建築運營管理信息系統,研究建立綠色建築技術研發、諮詢、評估與展示服務平台和成果推廣套用服務體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機制建設和領導協調

建立由國家科技主管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和相關機構參與的綠色建築科技工作協調和推進機制,建立綠色建築科技專項領導小組和項目實施管理辦公室;加強專家支持系統建設,組建由多學科、多領域專家參與的綠色建築專家顧問委員會,為規劃的實施、計畫立項提供技術諮詢和指導;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的組織和協調作用,營造推動綠色建築科技發展的政策和社會環境。

(二)加強綠色建築科技支撐條件平台建設

積極創建綠色建築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企業技術創新服務平台,培養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綠色建築科技團隊;推動國家綠色建築領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開展綠色建築關鍵技術和產品研發、工程化成果轉移和推廣套用,成為帶動行業和綠色建築產業發展的國家級技術平台和工程化技術轉移中心;加強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科研力量的協同,通過國家科技計畫項目,支持綠色建築關鍵技術研發入;在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開展綠色建築技術成果和產品套用示範。

(三)建立綠色建築科技推進體系

鼓勵和支持企業開展綠色建築套用技術研究和工程示範,影響和帶動一批相關產業發展,提升綠色建築產業化發展技術支持能力;從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出發,推動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綠色建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整合產業技術創新資源,提升綠色建築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培育面向套用領域的綠色建築技術服務機構,為中小建築企業提供技術支持。

(四)加強科普宣傳提高公眾的意識和能力

在社會各界廣泛開展綠色建築科普宣傳活動,提高公眾對綠色建築的認知,倡導節約和綠色消費理念。依託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立綠色建築科技示範基地,開展綠色建築消費理念進社區、進家庭活動,積極推進綠色建築建設和既有建築綠色化改造。宣傳和強化建築行業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鼓勵其依靠科技開展綠色建造、使用綠色建材、進行綠色施工、營造綠色環境。
五)加強綠色建築科技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進一步拓展綠色建築科技領域的國際合作渠道,探討建立雙邊或多邊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國際科技聯盟組織機構與合作機制,學習和借鑑已開發國家發展綠色建築的成功經驗,整合資源,組織開展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結合國情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提升我國綠色建築科技水平和能力。

(六)建立綠色建築科技發展的長效機制

加大國家財政對綠色建築科技的投入力度,研究推動綠色建築科技發展的相關政策,推動建立激勵機制,引導和支持企業優先套用綠色建築技術和產品;國家行業管理部門要制定相關政策,加速推進綠色建築技術標準和規範的認定和推廣工作,加強剛性約束和監督管理;建立國家各相關部門和地方的協調機制,鼓勵地方政府將發展綠色建築列入地方城市總體規劃,制定相關地方性法規條例,保障綠色建築技術和產品的推廣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