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爾公主號”空難事件

“克什米爾公主號”空難事件

“克什米爾公主號”空難事件是一次發生在冷戰期間的政治謀殺事件,針對的主要目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

概述

誰製造了“克什米爾公主號”空難,是蔣介石特工機關策劃實施。
1955年4月11日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這是一次發生在冷戰期間的政治謀殺事件,針對的主要目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當時根據原定行程,周恩來應率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從香港搭乘飛機赴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參加萬隆會議。根據中國外交部解密文檔中英國駐華代辦歐念儒面交時任外交部副部長章漢夫的《關於克什米爾公主號破壞案的警察調查綜合報告》顯示,國民黨當局在港特務用60萬港幣

克什米爾公主號克什米爾公主號
買通香港啟德機場清潔員周梓銘,在周恩來預定搭乘的印度國際航空公司洛克希德星座式749A型飛機“克什米爾公主號”的右翼輪艙處,安裝了一顆定時炸彈。而暗殺目標周恩來本人卻因剛剛做完闌尾炎手術,臨時秘密改變行程,經昆明取道緬甸前首都仰光赴萬隆參加會議。最終,克什米爾公主號起飛約5小時後爆炸,11名乘客全部遇難,只有3名機組人員生還。事件發生後香港警務處立即展開調查並查明事件嫌疑人周梓銘。但是周在警方能夠採取行動將其逮捕之前成功逃往台北獲得庇護。

空難事發

1955年,由緬甸、印度、巴基斯坦等五國發起的亞非會議邀請中國參加,中國政府決定派團出席。中國政府代表團兵分兩路,一路由周恩來率隊從昆明準備前往緬甸首都仰光,而另一路中國政府代表團部分成員和記者則按照原計畫搭乘印度客機克什米爾公主號從香港飛往印度尼西亞。

羅瑞卿第一任公安部長羅瑞卿第一任公安部長
4月11日晚上,周恩來接到從北京外交部打來的電話報告說:克什米爾公主號突然失去了聯繫,情況不明。
就在這時候,路透社新加坡11日午夜的電訊也剛好傳來,這條電訊說:印度航空公司克什米爾公主號從香港飛往雅加達途中,在北婆羅洲西北的海面失事,機身墜入海中。機中11位乘客,包括中國政府的工作人員和記者,以及該機8位機組人員下落不明,恐已全部遇難。
印度尼西亞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向北京和印度航空公司通報了情況並立即展開搜救行動。英國政府在接到了港英當局的緊急報告後,也立即派出了駐紮在新加坡的英國皇家空軍、海軍的飛機和護衛艦丹皮爾號前往出事海域參加搜尋與營救。
4月12日清晨,搜救人員在新加坡東北500公里處印度尼西亞納土納群島的斯達瑙附近發現克什米爾公主號殘骸,機身墜入離海岸一公里的水中。護衛艦丹皮爾號相繼找到了3具屍體,一具是飛行機械師頓哈,一具是空中乘務員畢門塔,另一具則無法辨認。
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的發生立刻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震驚和譴責,同時也使中國政府代表團的萬隆之行陡然加大了危險係數,但中國政府在空難之後並沒有被恐怖威脅所嚇倒。
4月17日,周恩來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飛抵萬隆。1955年4月18日,世界為之矚目的亞非會議如期開幕。

生還者的記憶

克什米爾公主號失事後,搜救和打撈工作迅速展開,不久一個驚人的訊息傳來:在空難搜救現場,意外地找到了客機上的生還者。
克什米爾公主號生還者,印度航空公司的維修工程師卡尼克1958年撰寫了回憶錄《克什米爾公主號》。這是迄今為止唯一的客機失事親歷者的真實回憶,也為人們了解那段歷史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1955年4月10日午後,克什米爾公主號從孟買機場起飛,經停加爾各答。4月11日清晨飛抵泰國首都曼谷,然後,克什米爾公主號又從曼谷飛往香港,抵達香港的時間已經接近中午時分。

被炸毀的機身被炸毀的機身
卡尼克在回憶錄里寫道:飛機剛停穩,香港航空公司的工人們就圍了上來,他們大部分是中國人。有的檢查引擎,有的量機油,其餘大部分人在擦引擎外面的廢機油。但是,讓卡尼克感到有些蹊蹺的是,當他們機組在啟德機場候機餐廳吃飯的時候,一個來歷不明的年輕人闖進來。這個人四處打聽乘坐飛機的中國代表團的情況,當得知飛機準備起飛時,他急忙衝出餐廳。
1955年4月11日中午12時15分,克什米爾公主號從香港起飛,飛向雅加達,空中飛行時間預計7小時。這是當天香港啟德機場唯一起飛的航班。
台北時間4月11日下午5時30分左右,飛機正在離海面5000多米的上空飛行,從舷窗望出去,飛機正在穿越北婆羅洲沙撈越古晉海域。就在這時,飛機出事了。
卡尼克在回憶錄里寫道:“忽然轟隆一響,傳來一陣沉悶的爆炸聲。”卡尼克發現機艙里的冷氣管開始冒出白煙。卡尼克馬上衝進駕駛艙,向機長傑塔報告說,他懷疑是後行李艙起火,傑塔機長異常冷靜地命令頓哈前去滅火。領航員派塞克從機艙跑過來報告說,機艙右翼發動機吊艙後面起火。
克什米爾公主號上的大火已經失控,兇猛的火焰席捲整個飛機。當傑塔機長從客艙回來,重新坐到正駕駛的座位上的時候,他的第一個指令是立刻發出飛機失事信號,第二個指令是採取非常措施,讓飛機在水上迫降。因為附近沒有可以降落的陸地,距離最近的新加坡有350英里。
機艙里所有乘客都已經穿上救生衣。正在機艙里查看情況的卡尼克大吃一驚:熊熊燃燒的大火已經接近飛機的主油箱了。
克什米爾公主號的液力系統、電器系統相繼失靈。機身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在黃昏的空中不斷翻滾著,駕駛艙里已經充滿濃煙。
機長傑塔、副駕駛員狄克希特在極力控制著飛機,這是他們最後的機會。在他們最後迫降水面之前,傑塔機長決定再次發出電訊,向雅加達空中管制中心報告他們迫降的確切位置。但是狄克希特發現無線電已經壞了,飛機與地面聯繫中斷,這時距離雅加達約一個半小時的航程。
在生死關頭的最後瞬間,飛機機艙四壁已經被烤得通紅,無數長長的火舌噴來噴去。機長傑塔命令把機艙內的所有緊急出口和乘務組座艙的門統統打開。這時,滾滾黑煙進入座艙和機艙,飛機的前方能見度模糊不清。機長想拉平飛機向左轉彎企圖將飛機降落到附近靠陸地的地方。儘管機長作了最大的努力,但機身毀壞嚴重,完全失控,隨著一聲呼嘯,飛機像一團烈火沖向海面,伴隨著巨大的爆炸聲,裂為三段,墜入大海。
卡尼克記錄了克什米爾公主號的最後時刻。當時,他要打開緊急出口:“飛機離水面只有幾尺了,連走到機艙門口都來不及了。我很清楚,飛機隨時都可能和水面相撞。我只有站在那裡,聽天由命。心裡明知很危險,後面是發動機,飛機一撞到水面,螺鏇槳還在轉,機身還會前沖,假如飛機一歪,那發動機和螺鏇槳就會把駕駛艙打得粉碎。我被關在了領航員室里,無法出去。我突然想到,這回必死無疑了。突然,我聽到飛機撞在水面的聲音,地板好像翹了起來,我一下子滾到水裡。頓時,我覺得有很多金屬片從頭上掉下來。”
當卡尼克從水中鑽出來的時候,他看到的情景是:“在飛機接觸水面時,一個機翼脫離了機體,這使得飛機深深扎進了海里,我不敢跳海,雖然當時大約離艙口只有五英尺,我怕被劃傷。等到飛機扎入水裡之後才游出來,當時我感到無數的東西砸在頭上,我不敢冒出水面,又潛遊了好一會兒才冒出水面。當時我發現海面上有很多行李箱,著火機翼墜落海面,海面上一片火海,我才想起自己穿著救生衣,我記得那時人人都穿著救生衣,可是即使有救生衣,在乘客艙里的人也沒有生還的機會,因為他們上浮的時候會被上頂板擋住。
飛機右翼爆炸部分飛機右翼爆炸部分
卡尼克能夠活下來,那應該是個奇蹟。在克什米爾公主號空難中,奇蹟般生還的還有兩個人:副駕駛員狄克希特在飛機墜海後,猛力踢開身旁的滑動窗,拼力鑽出水面得以生還。領航員派塞克也從墜海的飛機中死裡逃生。
他們3個人彼此鼓勵著,在鯊魚出沒的大海中,在落日餘暉下,朝著遠處的島嶼游去,最後終於游到一個無名小島,被當地土著居民救助,最終被送到了英國商船“太朴號”上,並從那裡被英國一艘參加克什米爾公主號搜救任務的護衛艦丹皮爾號接走。
在克什米爾公主號空難中犧牲的8位中國人中,其中5位是記者,他們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在和平年代以身殉職的新聞記者。

調查兇手

1955年5月25日,眾人期待已久的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機失事調查委員會的調查終於有了最終結果:飛機因外部裝置導致爆炸。

毛人鳳毛人鳳
就在同一天,港英當局新聞處發表了關於克什米爾公主號空難事件的特別公報。公報說:飛機失事幾乎可以肯定是由於右翼的爆炸而造成的,因為通常這類型的定時炸彈是要在12小時以內爆炸,爆炸物事實上是當飛機在香港停留時被安放在飛機上的。
周恩來希望英國政府指示港英當局同我方緊密合作,儘快偵破此案,使真相大白於天下。周恩來親自布置了任務,將這個任務交給了時任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的熊向暉
熊向暉轉交給香港警方一份由中國情報部門偵查、周恩來親自審定後定名為《向港英當局提供的第一份情報》。
熊向暉回憶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方面陸續獲得下列情報:
1.這一暗害陰謀是由蔣介石集團的特工機關“保密局”所屬的“香港情報站”策劃的,主持暗殺事件的人叫趙斌丞,直接指揮的人叫金建夫,具體執行放置炸彈的人是香港啟德機場檢修飛機的地勤人員周駒。
2.用來破壞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機的炸彈是美國製造的小型定時燃燒炸彈,這批炸彈是4月5日由台灣“保密局”交給從基隆開出的太古輪船公司航輪“四川號”秘密運往香港的。運抵香港之後,交給了“保密局”下屬的“香港情報站”,他們把這批炸彈存放在香港西營盤第三街178號1樓一個名叫張祖順的住處,以後由“香港情報站”派特工李益民前往領取,最後轉交周駒。
3.“香港情報站”曾於事先指令特工許縝訓練周駒安置此項炸彈的方法。周駒在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機從香港啟德機場起飛前,在極為短促的時間內,將此炸彈置於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機一個機翼的油箱附近。
這份情報的詳細、真實與具體令港英當局感到非常吃驚。由於中國政府提供的情報,香港警察署決定立刻開始緝捕嫌疑犯。
但是,就在熊向暉一行到達香港的當天深夜,他們突然得到情報:那個名叫周駒的重要嫌疑犯失蹤了!

通緝罪犯

從中國外交部解密檔案中,我們看到了1955年9月2日,英國政府向中國政府提交了《關於克什米爾公主號破壞案警察調查綜合報告》。由此,可以追溯出香港對於這一事件的調查經過和蔣特組織從醞釀策劃到最終實施的全過程。
1955年亞非會議召開前,蔣特組織得知,周恩來將率領中國代表團包租印度航空公司的克什米爾公主號飛往雅加達開會,這架飛機將在香港進行短暫停留。在蔣特組織看來,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們決定在香港下手,在飛機上安裝炸彈,暗殺周恩來。

羅瑞卿羅瑞卿
具體密謀策劃這個方案的負責人叫趙斌丞,他曾是“軍統”頭子戴笠的得意門生。這個計畫最重要的環節是物色什麼人能夠在克什米爾公主號上安裝定時炸彈。這個人必須是香港啟德機場的員工,最好是能夠自然而然地接近飛機。
幾天以後,一個化名吳義清的台灣“保密局”高級特工被秘密派往香港情報站,親自主持督辦炸機行動的實施。吳義清幾經周折最終以60萬港幣雇用在香港啟德機場做地勤清潔工的周駒執行破壞飛機的任務。
之後,周駒接受了台灣特工的訓練,主要是熟悉克什米爾公主號客機的結構,如何隱蔽快速準確地安裝定時炸彈。
4月11日上午,周駒和香港情報站的特工按計畫把定時炸彈偽裝成一包牙膏,放在水桶里,騙過安全檢查,順利帶進機場。周駒順利登上了克什米爾公主號,開始了例行的飛機清潔工作。當他確信沒有人注意自己後,用最快的速度,把那顆偽裝好的定時炸彈固定在飛機右翼輪艙附近一個很不容易發現的縫隙里,然後匆忙離開。
於是,克什米爾公主號就如此注定了它悲劇般的命運,呼嘯著從香港啟德機場升空,開始了最後航程。
在克什米爾公主號爆炸36天之後,1955年5月17日,周駒在啟德機場大多數員工上班之前,在蔣特組織特工的幫助下,偷偷地躲進了陳納德航空公司班機一間很小而且很少用到的行李艙中,偷渡到台灣。他滿以為這下子可算自由了,但卻沒想到被松山機場保全司令部認出,扣留。1993年,周駒在台灣悄無聲息地死去。

“克什米爾公主號”空難死亡人員名單

中國代表團的工作人員石志昂李肇基鍾步雲,記者沈建圖、黃作梅、杜宏、李平、郝鳳格及同機的越南民主共和國代表團工作人員王明芳,波蘭記者斯塔列茨和奧地利記者嚴斐德等人全部遇難。
沈建圖:新華社對外新聞編輯部主任
黃作梅 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
李丙衡(李平):新華社對外新聞編輯部記者
杜宏:廣播事業管理局對外廣播部副主任
郝鳳格:中央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攝影員
鍾步云:總理司機
石志昂:對外貿易部三局副局長
李肇基:外交部情報司科員(擬提副科長)
王明芳:越南代表團工作人員
嚴斐德:奧地利記者
斯塔來茨:波蘭記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